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皋華麗號,現譯為康沃利斯號(HMS Cornwallis)是英國海軍一艘軍艦,建於1813年,並於1856年拆卸。該艦是一艘裝有74座大炮的船隻,以當時英國海軍將領威廉·康沃利斯(William Cornwallis)命名。 1842年8月29日,就是在這艘軍艦上,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鑑與英國代表璞鼎查簽訂了《南京條約》。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這背後的歷史故事是這樣的:1837年正月,林則徐升湖廣總督。1838年11月15日,受命欽差大臣,入廣州查處禁菸。1839年3月抵廣州,於當月19日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然而,英國領事義律不肯合作,拒不上繳鴉片,林則徐下令停止中英貿易,經過堅決的鬥爭,最終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餘斤。並於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燬,責令義律永遠不準販運鴉片入境。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1840年6月,英國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藉口,發動侵華戰爭。英軍見林則徐防禦甚嚴,便轉而進犯福建、浙江,騷亂沿海。8月,英軍戰艦抵達天津,並致書直隸總督琦善,指責林則徐挑起戰爭。穆彰阿見道光帝主戰之意動搖,便主張與英軍議和。道光帝於是罷免林則徐,任命琦善為兩廣總督。琦善到任後,一味順從英軍,但英軍仍不滿意,再次與清軍開戰。

1841年,道光帝先後命奕山、奕經到廣東、浙江督戰,抗擊英軍,但都遭到挫敗。1842年,英軍將要進入長江。道光帝貶斥林則徐、鄧廷楨等人,命伊里布、耆英、牛鑑與英軍議和,並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元,並開放廣州、廈門等五個通商口岸。 其後,香港離開祖國的懷抱是155年。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後來,美國、法國也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今天,在讀這段歷史時,有一個人的疾呼讓人心痛,在《南京條約》簽訂前,他曾上書清廷:“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彰阿)不可任,林(則徐)不可棄也!” 可謂句句諍言,字字帶血。這個人就是清朝道光時期的大學士——王鼎。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號省厓、槐蔭山人,陝西蒲城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時期政治家、著稱於世的愛國名相,有清朝陝西名臣之一。後世為紀念他,1997年迎接香港迴歸時,在他的故鄉陝西蒲城為他建立了紀念館。

紀念館大門兩側,是這樣對聯:“血濃於水,道光憒庸失王土,喪主權,青史悲鳴文死諫;葉繫於根,共和鼎盛雪國恥,園缺鏡,香港迴歸告忠魂。”進入大門便是王鼎的半身立姿塑像,頭冠一品花翎頂戴,身著長袍官服、朝珠,右手壓案,指關節暴起,左臂背後,緊握拳頭皺眉注視前方,似乎是正望著林則徐虎門銷煙,又似是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和迴天無術的悲憤無奈,又似乎是正思著民族安危……1997年 4月17日,王鼎第六代後裔王麗女士,遵照先父的遺願,將這所佔地面積1063平方米,房屋十多間的故居正式捐贈給國家,用於開辦王鼎紀念館。而王鼎的故事似乎要從春秋時衛國大夫史魚說起。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在史魚的身上有這樣一個典故:當時,衛國有位賢人蘧伯玉,為人正直且德才兼備,但衛靈公卻不肯重用他;另一位叫彌子瑕的,作風不正派,衛靈公反而委以重任。史魚看到這種情況,內心很是憂慮,但屢次進諫,衛靈公始終不採納。

後來,史魚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去世前,史魚將兒子喚了過來,囑咐他說:“我在衛朝做官,卻不能夠進薦賢德的蘧伯玉而勸退彌子瑕,是我身為臣子卻沒有能夠扶正君王的過失啊!生前無法正君,那麼死了也無以成禮。我死後,你將我的屍體放在窗下,這樣對我就算完成喪禮了。”史魚的兒子聽了,不敢不從父命,於是在史魚去世後,便將屍體移放在窗下。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衛靈公前來弔喪時,見到大臣史魚的屍體,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輕慢不敬,因而責問史魚的兒子。史魚的兒子於是將史魚生前的遺命告訴了衛靈公。衛靈公聽後很驚愕,臉色都變了,說道:“這是我的過失啊!”於是馬上讓史魚的兒子,將史魚的屍體按禮儀安放妥當,回去後,便重用了蘧伯玉,接著又辭退了彌子瑕並疏遠他。

這便是魚史尸諫的故事,孔子聽說後,讚歎道:“古來有許多敢於直言相諫的人,但到死了便也結束了,未有像史魚這樣的,死了以後,還用自己的屍體來勸諫君王,以自己一片至誠的忠心使君王受到感化,難道稱不上是秉直的人嗎?”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1842年,王鼎學習魚史自縊於圓明園,以血醒君,享年74歲。他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人是林則徐,勸諫皇帝誅殺的人是當時清廷的“秦檜、嚴嵩”之流,即穆彰阿、琦善等人。

道光朝最大的派系是“穆黨”,其勢力盤根錯節,遍佈朝堂內外。但這些人平日在道光面前卻是一副唯唯諾諾的奴才相,矇騙過了道光,使道光認為他們沒有結黨的可能。當時,穆彰阿是首席軍機大臣,這些人以其為首,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但對戰爭持消極態度,反對向英軍進行自衛反抗,主張求和,憂國憂民、忠貞愛國的王鼎自然成了他們打壓的對象。

王鼎是個直來直去的人,做事光明磊落,雷厲風行,卻沒有得到道光的信任。鴉片戰爭爆發,王鼎支持抵抗派,同穆彰阿為首的投降派進行抗爭。起初,道光似乎站在抵抗派一邊,但隨著戰爭逐漸對中國不利,開始妥協動搖。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戰爭失敗後,道光為推卸戰敗之責,將林則徐革職,發配伊犁。王鼎不顧個人安危,奏請讓林襄辦河工,想給林則徐一個“立功贖罪”機會,以便求朝廷重新起用。但是,道光卻聽不進去,仍然急令林則徐“仍往伊犁”。王鼎星夜兼程進京,向道光力薦林則徐,並面叱穆彰阿為禍國的秦檜、嚴嵩。道光仍然不聽。次日上朝,王鼎依理斥責“秦檜、嚴嵩”之流,道光有些惱火,抽身欲走,王鼎牽衣苦諫:“皇上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老臣知而不言,無以對先皇!”道光甩袍下殿。

王鼎深感絕望,於1842年6月8日夜效法史魚尸諫故事,自縊於圓明園邸所。其遺折中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 王鼎死後81天,清廷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歷史在這裡,被這位以屍相諫的老臣不幸言中,《南京條約》簽訂後,清廷又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不但損害國家尊嚴,還使國家喪失主權,開啟外患,遭到輿論的指責。而穆彰阿在道光一朝,恩眷始終不衰,深受寵信。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王鼎死後,被髮配邊疆的林則徐聽到噩耗,潸然淚下,留下了“傷心知已千行淚,灑向平沙大漠風”的詩句。而穆彰阿的親信、軍機章京陳孚恩趕到王家,騙得遺書,又對王鼎之子王沆威脅利誘,並“代為改草遺疏”,隱瞞真相(軍機章京陳孚恩,穆彰阿黨也。滅其疏,別具以聞)。 道光覺得王鼎應該是“暴病而亡”了,命人前去索取王鼎遺疏,卻空手而歸,也便給了王鼎一些虛頭巴腦的封號(上疑其卒暴,命取原稿不得,於是優詔憫惜,贈太保,諡文恪,祀賢良祠)。

今天,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時,往往會講到王鼎死得值不值,因為魚史尸諫獲得了成功,而王鼎尸諫卻得到了清廷一個黑色幽默般的結局,他想種成一顆瓜,但瓜秧上結出的卻是豆。不過,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他的那句話“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被流傳了下來。歷史也自有黑白,雖說報國無門,但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給予了王鼎高度評價,把剛直不阿、疾惡如仇、風骨嶙峋的他比作史魚,比作屈復,比作忠心保國反遭誣陷的周公。而王鼎紀念館通過大量文字、照片、圖表和實物,形象生動地再現了王鼎真實一生。

香港是怎樣被割讓出去的?此人說,清政府裡有“秦檜”和“嚴嵩”

參考文獻:1.苑書義主編《中國歷史大事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

2. 李華興主編《近代中國百年史辭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3. 《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