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一個因爲"抗倭"有功而被處死的人

倭寇是明朝嘉靖時期的重要外患之一,由於其組織流動性,使得明庭很難組織有效力量去圍剿,因而在初期,明軍大部分時候採取的都是被動防禦。在各重要據點設防,卻處處無防,使得倭寇在沿海地帶是來去自由,故而成為了明庭的頭等大患。

當然,明軍戰鬥力不是蓋的,主要還是因為兵力有限,而要設防的地帶又多,實在是捉襟見肘。不過,這並不代表明軍打不過倭寇,在某些時候,明軍對倭寇還是能取得一些重大勝利的。比如,張經,這位抗倭名將就取得對倭寇的"白江涇大捷",取得了殲滅倭寇一千多人的勝利。
張經,一個因為"抗倭"有功而被處死的人(圖片來源:百度)


本來,取得這樣重大勝利的張經是能夠得到朝廷的賞賜的,張經也是這樣想的,可殘酷的現實帶給他的不是賞賜,而是"斷頭臺"!張經這人不錯,可惜忘了那麼一句話,曰:"寧願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張經恰恰就是得罪了一個小人,才最終走向那斷頭臺的。而他得罪的這個小人名叫趙文華,只是一個三品的通政司通政使兼工部右侍郎。因為奉命去浙江主持所謂的"祭祀海神"的儀式,少不得會與當地的父母官張經打交道。可張經卻對這個趙大人不感冒,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趙文華是嚴嵩的乾兒子,而張經卻十分痛恨嚴嵩,第二個原因則很實在,因為張經是閩浙總督,同時還掛有都察院左都御史銜,是正兒八經的正二品高官,比趙文華高了不止一個檔次,所以沒必要理會他。

按理,奉命"祭海"的趙文華完事了就該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可這位趙文華兄偏偏要去參加抗倭鬥爭,也想過過戰場上的癮,可人家張經壓根就不搭理他。沒辦法,趙文華只得向他乾爹求援了。而嚴嵩卻告訴他:"張經這人老謀深算,又是封疆大吏,在他的地盤上你最好老實點,不要給我惹是生非!"可趙文華兄硬是不信邪,非要把張經弄下去不可,於是就賴在浙江不走了,目的是要找到張經的破綻。


張經,一個因為"抗倭"有功而被處死的人(圖片來源:百度)

趙文華等了許久都沒有等到機會,卻等來了一個人,他叫胡宗憲,當時只是一個七品芝麻官。胡宗憲也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但他官微職卑,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於是他出於政治和仕途的考慮,和趙文華走的很近,而趙文華也很欣賞他,從而讓其他人都認為他是嚴嵩一黨。可胡宗憲卻只是藉助嚴嵩的力量上位,從而實現自己驅逐倭寇的抱負而已。但不管怎樣,胡宗憲是和趙文華勾搭上了,不但勾搭上了,還幫助趙文華把張經給扳倒了!後來在趙文華的幫助下,實現火箭般的升遷速度。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便從一個七品芝麻官變成了正二品的閩浙總督。雖然官是升了,卻坐實了他是"嚴黨"的口實。而胡宗憲卻不在乎這些,因為他是一個務實的人,從不搞那些虛的,只是可憐了張經。

本來在趙文華去浙江的那段時間,浙江地段盤踞著一萬多倭寇,加上漢奸和偽軍,總的有兩三萬人。而張經卻不緊張,而是從容不迫的在背地裡從各地調兵遣將,成功的把這股倭寇給悄悄的包圍了。按說包圍就包圍了,趕緊進攻就是了,這也是趙文華想參戰的原因,因為他知道此戰必勝。可張經卻遲遲不動,他在等一支部隊的到來,這支部隊就是當時廣西有名的"狼土兵"。


張經,一個因為"抗倭"有功而被處死的人(圖片來源:百度)

張經在做兩廣總督的時候曾經領導過平定廣西土兵叛亂的戰爭,領教過這支"狼土兵"的厲害,在對付倭寇的時候,他認為"狼土兵"才是致勝的一個重要因素。明軍戰鬥力是強悍,可與亡命之徒的倭寇相比,缺少了悍不畏死的精神氣,所以張經雖然圍住了倭寇,卻遲遲不進攻。而"狼土兵"不一樣,他們不但戰鬥力強悍,而且軍事素養高,打起仗來不要命,假如讓其參加對倭寇的圍剿,肯定事半功倍。可短視的趙文華看不到這些的,他只會認為是張經怕他搶功,所以才不讓他參戰,故而向嘉靖上奏說張經貽誤軍機,消極避戰!在嚴嵩的旁敲側擊下,嘉靖信以為真。故而,當張經取得"白江涇大捷"的時候,等來的不是賞賜,而是牢籠。

當趙文華上書的時候,張經其實是知道的,可他卻不怕,他認為只要這次戰役勝利了,那趙文華就做了無用功。按道理,確實是這樣的。可張經此刻的對手已經不是趙文華了,而是趙文華背後的嚴嵩。看到趙文華的奏章時,嚴嵩只說了一句話:"沒想到浙江的倭寇那麼猖獗,張經坐擁大軍卻坐視不管,實在是失職呀!"說完還嘆了一聲氣。而嘉靖卻憤怒了,馬上下令錦衣衛緝拿張經。錦衣衛剛走,張經的報捷文書就到了。按理,這個報捷文書可以讓嘉靖收回緝拿張經的命令了。可又在嚴嵩的旁敲側擊下,嘉靖誤以為是張經知道了趙文華告他狀,所以才下令進攻的。
張經,一個因為"抗倭"有功而被處死的人(圖片來源:百度)


於是,取得"白江涇大捷"的張經就這樣稀裡糊塗的進了大牢,最後稀裡糊塗的上了斷頭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