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人一生的社會情緒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有獨特的挑戰。若在每一個階段孩子能與身邊的人有良好的互動,並且成功通過每一個階段心理需要的挑戰,這個孩子的身心便會有良好的發展。若是無法通過某一階段的挑戰,這個挑戰將一直困擾你,直到有一天你通過考驗為止,否則便一直沉浸在負面的情緒發展中。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圖源:Shutterstock

作者:嚴淑珍(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幼兒教育系教授)

身體心理都需要安頓

在疫情持續當中,多數家長會叮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摸臉、戴口罩、刷牙……等等,這些個人的衛生正不遺餘力地被家長認真的執行當中。

心理學家蓋‧溫奇(Dr. Guy Winch)在他的著作《心理醫師的傷心急救手冊》(Emotional First Aid)一書中呼籲我們,不要只重視身體的健康和衛生,而忽略了個人心理和情緒上的衛生(Emotional hygiene)。

許多時候,心情和情緒上的衛生沒有被注意和化解,很可能造成一個人一生無法跨過的某一道鴻溝。

例如:英國哈利王子一直無法跨過母親黛安娜王妃被狗仔隊追逐導致死亡的這件事,他在最近一次演講中提及,因為這件事讓他在過去三年中一直在看心理醫生。黛安娜王妃在他12歲的時候過世,因為當時的心理傷口沒有被正確的處理,23年以後,他仍需要看心理醫生來持續撫平這個傷痛。


多用口語表達安撫心靈

我的阿姨有兩個小孩,有一年他們全家拜訪我的公公婆婆,結果五歳的妹妹騎自行車不小心跌倒,把膝蓋跌破了。當時可見是很痛的,妹妹把淚水含在眼裡,沒有哭也沒有鬧,乖乖地讓阿姨幫她清理傷口,然後等待逛街的媽媽回家。

我們覺得這孩子好像沒事一樣,勇敢極了!好幾個小時以後,她的媽媽一進家門,這個孩子馬上抱著媽媽嚎啕大哭,告訴她受傷的過程和委曲。媽媽親親她的傷口,抱抱她也好好安慰了她。

等妹妹冷靜下來後,媽媽告訴她,阿姨說你好勇敢,因為你完全都沒有哭,你真的是太棒了!女兒看著媽媽,撇撇嘴回答:「你又不在,我哭給誰聽?」

身體上的傷口顯而易見,也容易注意到,在上述的例子裡,周邊的大人可以馬上幫孩子處理傷口清潔消毒,但是除了明顯的外傷,心理的需要也應該受到注意,並得到適當的處理。

從外人的角度看,孩子似乎也很鎮定,彷佛一點事情都沒有。實際上這個孩子是把自己的害怕、委屈、恐懼的傷口全部壓抑在心裡面。

直到看到媽媽這個世界上她最親近的人出現眼前,孩子的情緒就一股腦的全部倒出來,就像倒垃圾一樣,也像壓力有了宣洩管道,所有負面的情緒全部一股腦地倒了出來。

因為我的阿姨從小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所以孩子竭盡全力來壓抑自己的情緒,但她看到媽媽回來後,就再也忍不住地,把所有的情緒包括:委屈、傷心、疼痛、害怕以及不滿,全部都一股腦地倒到媽媽身上。


心理傷口也需要清潔包紮

阿姨對孩子好言相勸,也答應她下次不再把她丟在家裡自己出去逛街,這才讓受傷的孩子安心,心靈上的傷口也被處理好了。

阿姨的安慰、瞭解、愛和安撫,等於在孩子心理的傷口上做了消毒、清潔、包紮和保證。

對孩子而言,從這個事件當中學到了,下次騎腳踏車騎要特別小心,受傷時要如何的清理傷口不要發炎;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是,心裡的傷口媽媽也會幫她撫平包紮和處理的。

傷口結疤以後就復原了,心裡的傷口亦然,不會留下一個終身無法復原的傷口,孩子可以自然快樂的繼續往她的人生邁進。生命力強韌的小孩,通常可以從不好的事情上反彈回升。

研究發現,最重要的是孩子身邊有至少一個大人對他們提供無條件的愛,不停地幫助他們撫平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口,身心兼備,兩者缺一不可。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認為,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會希望和其他人互動並建立關係。他並將人一生的社會情緒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有獨特的挑戰。

若在每一個階段孩子能與身邊的人有良好的互動,並且成功通過每一個階段心理需要的挑戰,這個孩子的身心便會有良好的發展。

若是無法通過某一階段的挑戰,這個挑戰將一直困擾你,直到有一天你通過考驗為止,否則便一直沉浸在負面的情緒發展中。

這就是心理學家蓋‧溫奇所說的心理和情緒上的衛生。這也是為什麼他極力倡導要給心理上的傷口做實時的處理,隨時給心理上的傷口貼上Ok繃,好讓傷口復原,不再感染。(進一步瞭解,百度: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

華人文化比較內斂,父母不容易透過言語對孩子表達愛,因為父母比較少言語上的誇奬,孩子普遍自信心較低,在情感上通常比較壓抑,長大了也習慣把各種情緒往肚裡吞。

疫情期間,也許孩子無法上學每天待在家裡,可能因為天生氣質無法得到滿足,孩子會出現比較多的行為問題。

父母在身心疲憊或者是情緒不佳的情況下,或許會忽略或者是體罰小孩,這些都是我們希望可以避免不讓它發生的事情。

父母長時間看顧孩子的情況下,加上不能出門,情緒上的失控在所難免。建議父母在快要抓狂以前,把孩子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或是讓他們看看電子產品,然後自己到陽臺吹吹風,在新鮮的空氣中冷靜一下,或是到自己房間或是浴室中冷靜(Time out)5-10分鐘,再出來和孩子互動。

特別提醒家長們,事前的防範,勝過事後的治療!


給父母的0-5歲情緒照護提點

以下我們來探討幼兒的社會情緒發展階段特性,以及父母應該注意的孩童心理衛生。

0-1歳信任和不信任階段

零歲到一歲的小孩最重要的挑戰,是建立對周邊人事物的信任感,還有依賴感。

孩子這個時候有不同的需要,而且是百分之百的無助,需要倚賴父母和其他的照顧者來滿足他的需要。孩子的需要被滿足之後,他們就會完全的相信他的世界,也奠定心理發展的良好基礎。

若是小嬰兒在這個時間沒有被滿足,不論他如何發送訊號,都無法讓父母滿足他的生理需要,孩子就會對周遭的人產生不信任和不安全感,進而對往後的發展埋下負面的基礎。

父母應該怎麼做

儘量滿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

我們要知道小嬰兒是世界上最誠實的動物,他們會赤裸裸的把他最原始的感情和感覺誠實地展現在父母面前,因為他是百分之百無助,需要完全依賴父母才能夠生存下來。

哭是孩子用來和世界溝通的工具之一,孩子不舒服會用哭來表達,父母理解了孩子哭的原因,幫孩子把不舒服的事情解決了(例如肚子餓),孩子從這樣的事情裡面慢慢建立對父母的依賴和對環境的信任感。

父母要記住在這個階段,你永遠不會寵壞一個孩子。

1-3歲自主與羞愧/懷疑階段

一歲到三歲的小孩在這個階段裡面最大的挑戰,就是想要獨立自主自己做所有事情,但是當他無法做到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產生羞愧和懷疑的負面情緒。

這階段的孩子開始學走路,他們就覺得自己已經是自己的主人,因為他不需要靠父母才能做所有的事。他的自我開始膨脹,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也要自己做決定。

我們希望父母可以瞭解孩子在這一段期間的心理需要,針對孩子的需要給予應該有的幫忙和尊重,以及讓孩子滿足自己想要獨立自主的慾望,而避免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一步產生羞愧的心理狀態。

父母應該怎麼做

這個時候建議父母學習蒙特梭利的做法,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事情。儘量給孩子一些適合他的工具,讓他可以幫助自己達成他想要做的事情。

比如說,給孩子一個小朋友用的杯子盤子和器具,讓孩子自己倒牛奶、自己吃飯,滿足孩子希望達到獨立自主的目的。

也許他會吃的到處都是,但是孩子從這個過程當中發展了自己的小肌肉和手眼平衡,同時也滿足了自己心裡獨立自主的需要。

為了避免收拾困難,可以在孩子的餐桌底下鋪一塊布,一吃完布一收,可以減少收拾的時間。這個時候也不要和孩子有太多的意見不同,因為他們是聽不進去的。

真正聰明的父母會把家裡的環境佈置成適合孩子獨立自主的環境,小小的一個巧思,就可以允許孩子做許多事情,同時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衛生需要。

若是父母不允許孩子做事,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同時造就了另一個恐怖的兩歲(Terrible two)。

3-5 歲主動與罪惡感階段

這個階段孩童主要的挑戰,是在主動和罪惡感之間尋求平衡。孩子在這個階段喜歡對人事物採取主動,若是這個挑戰沒有被滿足,孩子就容易產生罪惡感。

如果孩子在前面兩個階段都有良好的發展,也就是說孩子對周遭的人事物有安全感也有自主性,那麼在這階段當中,孩子就會在生活裡面採取主動,經常會有一些很有創造性或者是出乎意料的建議和行為。

若是父母瞭解孩子在這個階段裡有一個很強的主動感,而且很想積極參與和融入大人的世界,父母就要學會怎麼如何有技巧地接受孩子有的時候有點幾近瘋狂的提議。

請記住,這也是讓孩子產生創造力的泉源之一。

父母應該怎麼做

原則是父母不要一下就否決孩子的提議,不管他是如何的瘋狂或者不切實際。例如說,孩子可能會天馬行空的告訴父母,我們明天到迪斯尼樂園吧!如果父母直接告訴他,你在做白日夢,那麼遠我們怎麼去呢?這時孩子會產生罪惡感,因為他的提議被拒絕了。

如果這樣的事情一再上演,孩子慢慢地就不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但是如果父母告訴孩子說,迪斯尼很遠我們明天不能去,這樣吧!我們來計劃今年的暑假我們到迪斯尼樂園,如何?不只這樣,同時也跟著用「項目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這樣孩子的心理衛生輕易的就被滿足了。

如果父母在財力上根本沒有辦法帶孩子到迪斯尼樂園,或是現在疫情的關係,沒有人敢外出旅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來做一個在線的迪斯尼樂園旅遊吧!

從網絡上搜索有關迪斯尼樂園的一切,並告訴孩子,只要疫情得到控制,也許明年的暑假我們可以去迪斯尼樂園玩。

這也是一個讓孩子學習做計劃,同時瞭解迪斯尼的好時機。

重要的是孩子覺得他的提議被接納了,他的心理衛生也受到照顧。著名的意大利瑞吉歐(Reggio)教學法主要的原則之一,就是跟隨孩子的興趣來設計課程。

和孩子一起守護身心健康

疫情持續,家長在每天叮嚀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做好身體衛生時,請不要忘了注意孩子的心理衛生!如果父母確實做好孩子的心理衛生,你將會是孩子在心靈或者是身體受傷的時候,痴痴地等,要告訴你發生在他身上所有事情的人。身為父母,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知道孩子出了狀況的人,所以讓我們從注意孩子的心理衛生開始吧!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書單|嚴選0-5歲12本情緒照護繪本,照護孩子心理健康

作者:嚴淑玲兒童文學工作者,資深閱讀推廣人。喜愛童書,是2個小孩的媽媽,曾擔任誠品敦南、信義兒童書店店長。因為長期與孩子共讀及在書店第一線工作的經驗,期許自己成為幫助父母及孩子找到閱讀樂趣的童書藥師!

作者:張淑瓊
親子天下兒童閱讀研究院院長。大學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念兒童文學教育,1994 年底開始投入童書閱讀推廣活動。曾任誠品書店童書企劃、兒童商品採購、道聲出版社童書主編、親子天下童書副總監。現任親子天下兒童閱讀研究院院長。

我們提供給父母的0-5歲情緒照護的繪本,探討幼兒的社會情緒發展階段特性,以及父母應該注意的孩童心理衛生。在新冠肺炎期間,爸爸媽媽及家庭照顧者儘量以孩子分齡發展的需求,進行心理層面的照護和滿足,因為這項心理建設的「隱蔽工程」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但卻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0-1歳信任和不信任階段

儘量滿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孩子從這些事情裡面慢慢建立對父母的依賴和對環境的信任感。父母要記住在這個階段,你永遠不會寵壞一個孩子。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抱抱》/(明天出版社/上誼)

小寶寶的愛簡單而直接,就是要「抱─抱」,才能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透過擁抱、互動,無形中建立了和照顧者的信任和依賴。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故事中不同動物親子的擁抱方式,和孩子一起體會如何用手臂、腳、脖子還有肚子.....來抱抱,增加閱讀之外的樂趣!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連在一起》/(少年兒童出版)

作者三浦太郎提到繪本《連在一起》就是從照顧嬰兒的生活中,產生動機而創作出來的;因為他發現,當他親一親小寶貝的臉頰時,寶寶笑得特別開心。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建立信任感的關鍵時間,透過與爸爸媽媽及照顧者「親一親」「抱一抱」...等親密關係建立及生理需求的被滿足,他們就會完全的相信這個世界。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寶貝,就是這樣愛你》/(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作者舒斯塔克說:「我認為,讓孩子相信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支持,是重要的事。」

「我愛傻呼呼的你」、「也愛鬧脾氣的你」.....書中的孩子從裡面到外面完完全全被愛覆蓋包圍,這個家人建立起來的充滿愛與溫暖的小世界,將讓他未來有信心跨出更大的世界,儘管跌倒了也不退縮!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永遠愛你》/(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和英文化)

「我永遠愛你,我永遠疼你,在媽媽的心裡,你是我永遠的寶貝。」這段話不斷地在書中重複出現,彷佛是媽媽帶給孩子安心的保證書,不管孩子幾歲,也不管孩子是否調皮搗蛋,媽媽的愛將永遠永遠不會改變。


1-3歲自主與羞愧/懷疑階段

這個時候建議父母學習蒙特梭利的做法,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事情。儘量給孩子一些適合他的工具,讓他可以幫助自己達成他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說,給孩子一個小朋友用的杯子盤子和器具,讓孩子自己倒牛奶、自己吃飯,滿足孩子希望達到獨立自主的目的。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 米米沒問題系列(共10冊):小寶寶行為習慣養成繪本系列/(上海文藝出版社)

這套米米「生活自理成長」繪本 ,緊扣幼兒內心世界,貼近幼兒心智發展與內在成長需求,內容包含:學坐馬桶,收拾玩具,告別奶嘴,......特別適合1-3歲的孩子想獨立自主的孩子。故事中有一位瞭解寶寶需要及懂得協助的大人,米米要跨越成長的關鍵期當然沒問題!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幼幼好習慣套書(貴州人民出版社/蒲公英)

* 幼幼好習慣套書《來刷牙吧小鱷魚》/ 《去洗澡囉小恐龍》/ 《該睡覺啦小獅子》/ 《快吃飯呦小猴子》 /(貴州人民出版社/蒲公英)

1-3歲之間,正是寶寶自主需求萌芽的時刻,也是學習生活自理的好時機,但這過程中容易失敗挫折,這時候如果可以透過故事、口訣、念謠和遊戲.......可以增加學習的樂趣,《幼幼好習慣》生活自理套書,讓寶寶進行角色扮演,透過他們愛幫忙的天性及自主學習的心理需求,引導寶寶學會:刷牙、洗澡、吃飯、睡覺 等生活自理能力 。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小湯勺/幸福寶寶益智啟蒙繪本》/(南海出版公司/愛心樹)

怎麼讓小寶寶愛上吃飯?並且可以獨立完成?可從固定餐椅、固定位置開始教起,故事中的小兔子,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堅持自己吃飯,儘管因為不小心燙傷鼻子和臉頰,但透過小湯匙的幫忙,小兔子也能愛上吃飯時間了!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揉一揉啊捏一捏》/(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愛心樹)

日本MOE繪本屋大賞常勝軍─吉竹伸介的作品總是充滿想象力,讓親子共讀充滿趣味!故事中的孩子一早醒來就獨立自主的刷牙洗臉,然後到廚房開始準備揉麵團,揉一揉啊捏一捏,小麵糰將會發生什麼驚喜的事呢?除了揉捏麵糰,書中也有親子揉捏的互動設計,讓閱讀好玩又紓壓!


3-5 歲主動與罪惡感階段

父母就要學會怎麼如何有技巧地接受孩子有的時候有點幾近瘋狂的提議。請記住,這也是讓孩子產生創造力的泉源之一。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做一個機器人, 假裝是我》/(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愛心樹)

日本MOE繪本屋大賞常勝軍─吉竹伸介,總是允許孩子可以有瘋狂的想法,甚至是做一個假裝是自己的機器人,但在這過程中他引導孩子去認識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透過認識自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獨一無二,因為了解自己,進一步喜歡自己就能充滿自信面對未來的困難與挑戰。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如果我有一隻恐龍》/(北京聯合出版/啟發)

這本書作者創作的靈感來自2014年,考古學家在阿根廷挖掘出一根巨大恐龍化石。這隻泰坦巨龍是至今人類所知體型最大的恐龍。每個孩子都有心中夢想的寵物,如果擁有一隻恐龍將會發生什麼事呢?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的想象力帶著我們去體會無限的可能!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外婆家的馬》/(海燕出版社)

喜歡養馬的小外孫到奶奶家過暑假,一開始說要帶五匹馬來,再來是十匹......不管小外孫要奶奶幫馬兒們做什麼瘋狂的事,奶奶總是答應,在大人陪伴及支持的愛中成長,孩子才能放心地作夢,並讓想象力奔馳到很遠的地方。

只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卻忽略心理衛生,將影響他一輩子(附書單)

*《不是箱子》(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

作者安東尼特・波第斯寫作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於小時候和妹妹一起坐在紙箱裡的經驗,她認為當孩子坐在紙箱裡發揮想象力時,他們就正在通往一個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的世界,這不是箱子?那這是什麼呢?我們不妨聽聽孩子的聲音!

看更多家庭教養顧問團往期文章與書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