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在美國的日子曾是如此窮困,看她是如何熬過來的

離開了胡蘭成,張愛玲揹負著難民的身份,一個人踏上了奔走異國的征程。當她坐上“克里夫蘭總統號”的輪渡,夕陽晚照,她心裡有幾分失落和傷感。

她要去的地方是美國,一個世界上很發達的國家,但是那裡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也沒有浪漫的文壇,更沒有志同道合的筆友。

1953年,美國曾頒佈了一條法令,也就是世人常說的難民法。正是在危急關頭,張愛玲在查理德.麥卡錫的擔保下,簽下主宰她一生命運的合約。

1955年11月,克里夫蘭總統號在美國的舊金山入境。她下了船,還沒來得及欣賞風景,便又坐上了異域風味濃厚的出租車,來到了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紐約。

張愛玲初到美國紐約時,暫時投宿到好友炎櫻家中。寄人籬下的滋味是極其不好受的。雖然她和炎櫻關係很好,但張愛玲的性格是獨立的。

她在心中掙扎和乞求,她想要一間屬於自己的屋子,而非在他人屋簷下過活。直到後來,張愛玲找到了一間職業女子宿舍。

張愛玲在美國的日子曾是如此窮困,看她是如何熬過來的


雖然房子很破,天天被形形色色的貧困女人環繞,但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她覺得還不錯。在美國,張愛玲見到了胡適。一個在中國文壇和政壇都響噹噹的人物。

而今,胡適62歲了,見到張愛玲親切的迎了上來,儼然一副正派恩師的樣子。在異國他鄉,聽到熟悉的鄉音,張愛玲就像從冬天一下子來到了春天。

但是張愛玲自己也知道,如今胡適的狀況根本沒法給予她太多的幫助,即便是找一份工作或者是尋一處住所都需要自己努力。

張愛玲住進了女子職業宿舍,這是救世軍辦的,是一個接濟難民的住所,所有的一切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她感覺自己像是住進了地獄,每天都能目睹一個一個人的死亡。

這樣寒酸的地方,誰來到這裡都會排斥,然而她除了這裡再無住所。她如今虎落平陽,怎能像幼時一樣講究呢。

在那段並不美好的日子裡,胡適突然來看她,張愛玲覺得自己的處境很窘,她都為自己的窘境而冷笑,也為自己拿不出一樣待客的東西而自嘲。

在美國生活了不到一年,張愛玲依舊沒有任何收入,1956年2月到了,按照先前的規定,張愛玲必須搬出職業女子宿舍。

可離開這裡她能去哪了呢?在萬般不得已的情況下,張愛玲開始效仿美國作家,向寫作基金會求助,1956年2月13日,張愛玲在她的美國出版代理人的提議下,正式向愛德華.麥克道威爾提交了入駐申請信

如果說來美國之前的張愛玲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那麼到美國之後,她的生活竟然連底層工人都不如。在莫瑞和另外兩名文壇的擔保下,3月2日張愛玲受到了文藝營同意接納她的回信。

麥克道威爾文藝營建於1907年,由美國著名作曲家愛德華.麥克道威爾的遺孀創立。在美國文人的眼裡,麥克道威爾儼然一處世外桃源,也成了文人們相互交流,舉辦文藝活動的絕佳場所。

下了車,張愛玲發現原來這裡這樣的美,彷彿來到了仙境一般,又彷彿世外桃源。張愛玲在這裡分到了一間獨立的工作室,還有了自己的臥室。

張愛玲在美國的日子曾是如此窮困,看她是如何熬過來的


這裡充滿了歡樂,也遍佈著自由和浪漫的曙光。每天清晨作家和藝術家們都簇擁著去吃飯,餐桌上,他們盡情揮灑自己的創作思路,彼此之間既是聽眾又是老師。

午餐是工作人員提著一個放滿飯菜的籃子送到各自的工作室門口,由大家自己選擇的,這樣就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安心的創作環境。

下午四點之後,文藝營允許大家自由活動,他們常常聚在一起,或是聊天娛樂,或是小酌幾杯,等用完晚餐之後,又聚在一起,大家天南地北的閒聊。

張愛玲喜歡這樣的聚會,她喜歡聆聽不同人的故事,喜歡品味每一首小詩,每一段音樂,也喜歡坐在人群中沉默,低頭冥想。

張愛玲喜歡這裡。也就是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張愛玲認識了賴雅。賴雅當時是個67歲的老頭了,體重160斤,留著白鬍子,儼然一個聖誕老人。

賴雅是一個天性浪漫的人,他喜歡追求自由,喜歡周遊列國,喜歡無拘無束的散漫生活。1917年賴雅與前任妻子結婚,但是婚姻維持了9年,喜歡浪漫的賴雅怎麼可能被婚姻約束住?

但認識張愛玲的賴雅當時就是一個窮鬼,他年紀大了,況且至今仍舊沒有事業,不少生活費全靠張愛玲接濟。

張愛玲在美國的日子曾是如此窮困,看她是如何熬過來的


夏志清先生對張愛玲的晚年無比痛心,他將罪魁禍首歸結到賴雅身上。他說賴雅曾多次中風,張愛玲婚前懷孕了,賴雅堅決要她墮胎,夏志清認為賴雅不夠溫柔體貼,而且有點殘忍霸道。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吧。當時張愛玲的書稿能否出版尚未定奪,這樣他們的生活就很艱難,賴雅沒有工作和收入。

房租和水電費用就帶給了他們不小壓力。張愛玲只有夜以繼日的寫稿,翻譯,後來張愛玲得了眼疾也跟這樣努力寫稿有關係。

後來張愛玲去拜訪了在女子宿舍時認識的好友瑪麗,她去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上班。後來張愛玲的《秧歌》改編成了電視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支付了她1350美元,這樣一來他們的生活才開始好了點點。

這也給快絕望的張愛玲帶來了一絲希望。她決定振作起來,並且與遠在上海的宋淇取得了聯繫,然後爭取到了一份劇本稿件。

這個劇本就是《情場如戰場》,這部影片創下了當時香港國語片的一個神話,取得了當時最高的票房紀錄。後來宋淇知道張愛玲在美國的處境,為張愛玲爭取到每部電影800到1000美元的報酬。那段時間稿酬成了張愛玲生計的主要來源。

或許正是因為患難中宋淇的真情相助,所以後來張愛玲把全部遺產都留給了宋淇。天助自助者吧,每個人都有困境,看自己如何去努力奮鬥和化解。

我們要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樣生活才不會拋棄我們,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