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奔馳“西安利之星”4s店,如何看待汽車金融服務費?

奔馳經銷商“西安利之星“估計也沒有想到,因質量和售後問題引發的客戶維權,醞釀成了一場關於“汽車金融股服務費潛規則“的行業事件。

最近,汽車金融行業另一個熱點事件是號稱“汽車金融第一股”的東正金融4月初掛牌港交所,通過這一新晉IPO案例,江湖與大家分享一下國內汽車金融行業的一些基本狀況:

當前,我國零售汽車金融市場主要有四大類型參與者: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及互聯網金融公司。

截至目前,中國銀保監會共批准設立25家汽車金融公司。其中,4月3日港交所首發的東正金融在其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是“唯一一家擁有經銷商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所有其他獲許可汽車金融公司均為特定汽車製造商的聯屬或合資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

東正金融成立於2015年,由中國最大的豪華車經銷商之一正通汽車集團與東風汽車聯合出資,正通汽車為控股股東,持股95%。

東正金融招股書中定義,“我們專注於提供購買豪華品牌汽車的汽車金融產品和服務。”2018年,其發放的購買豪華車零售貸款達31,577筆,總本金金額6,108.2百萬元

(人民幣,下同)。

東正金融業務結構非常明晰——或者說單一:其主要業務包括兩塊,第一是面向終端客戶的零售貸款業務,這其中又細分為自營零售貸款業務和零售貸款促成業務;第二是面向經銷商的經銷商貸款業務,主要是“幫助經銷商購買汽車以出售予其終端客戶。”

看一下東正金融近三年數據:

2016年-2018年,“零售貸款促成業務”帶來的服務費和佣金收入分別為168.2百萬元、195.9百萬元及281.8百萬元,而“自營零售貸款業務”中也包含少量服務費和佣金收入。與之對應的零售貸款業務部分總收入分別為416.5百萬元、583.5百萬元及1051.3百萬元。(詳見下圖)

從奔馳“西安利之星”4s店,如何看待汽車金融服務費?

東正金融零售貸款業務部分相關數據

(來自招股書截圖)

而最近引發輿情關注的西安奔馳車主被強行收取金融服務費事件,也恰恰就是東正金融“零售貸款促成業務”所涉及的領域。具體到本次事件中這筆費用是否合理、該不該由經銷商收取以及經銷商與汽車金融公司之間的利益分配情況如何,還需要更多細節支撐。但如果單從業務定義來看,撮合業務的服務費和佣金確實是汽車金融公司的很大一塊收入構成。

東正金融在招股書中表示,其優勢在於,“作為一家擁有經銷商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我們可以更靈活地為不同汽車品牌提供貸款產品及服務,而我們大部分競爭對手只能為其聯屬的汽車品牌提供貸款產品,導致產品供應種類有限,終端客戶的定製化貸款選擇較少。”

從奔馳“西安利之星”4s店,如何看待汽車金融服務費?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東正金融將“信用風險”列為首要風險,提出將對終端用戶及經銷商的貸款申請審核、批准、發放以及貸後管理分別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框架。同時,也提出了一項“操作風險管理”,表示“員工、客戶、我們合作的經銷商及其他第三方或業務夥伴的欺詐或不當行為可能難以偵查及預防。例如,我們的員工可能從事欺詐性商業交易或違反我們內如政策和程序。”

降低不良率和壞賬率是金融公司的必然訴求,這是應有之義。不過,西安奔馳車主維權事件,作出了一個全行業的警示:除了對用戶的信用風險管理,那麼更多是從用戶角度反向出發的“機構操作風險管理”也應引起重視了

東正金融開盤首日曾遭遇破發,開盤價2.65港元/股,較此前披露的3.06港元最低發行價低13.4%。當日最低跌至2.49港元,最高跌幅為22.89%,截至收盤報2.77港元,跌幅9.48%。

截至發稿,東正金融午盤報收3.04港元,微跌0.977%。開市交易以來最低價2.49港元、最高價3.19港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