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始祖的傳奇軼事

太監始祖的傳奇軼事

趙高,作為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一個另類,曾經導演了“指鹿為馬”的歷史醜劇而“揚名”於後世。說他改變了中國的歷史也不為過。

作為一個在後宮的太監,名不見經傳,最後卻竄爬到當時的皇權統治頂層,左右著大秦王朝的命運,直接導致秦王朝走向覆滅,此人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趙高,生世應該說也較為淒涼,但這貨天分很高,總在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以至於很是精通當時秦國的法律。據說這貨還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似乎與真正的大書法家李斯有得一拼。只不過,因為名聲太臭,後世可能恥於提及,其作品所以被埋於歷史的煙塵之中。

他心機深重,對於觀言察色、溜鬚拍馬、逢迎獻媚這套功夫有著高深的造詣。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的手段不但深受秦始皇喜愛,還得到後來秦二世胡亥的極度信任。

太監始祖的傳奇軼事

相傳戰國末期,始皇統一六國的大任即將完成,燕國眼看不保,燕太子丹厚禮請得俠客荊軻帶燕國地圖入秦詐降,順便將始皇一併剪除,以完成自己的復燕大業。荊軻奉命入秦,幾近行刺始皇成功,因秦始皇身上所佩利劍過長,一時無法拔出自保,被荊軻趕得滿殿亂竄。眾大臣呆若木雞,不知所措。眼看始皇性命堪憂,時為始皇身邊近侍太監的趙高大喊皇上趕快向上拔劍啊!一語驚醒夢中人,秦始皇快速將劍柄推向後肩拔出了自己的利劍砍向荊軻,至荊軻抱恨而亡。如當時不是趙高,後果不堪設想,統一六國估計泡湯不說,列國紛爭不知又要上演到何時為休。

古語說:功高莫過於救駕,計毒莫過於斷糧。趙高在混亂場中能夠保持鎮定,及時提醒始皇度過危機,這救駕大功始皇安能忘懷?於是乎,趙高在始皇心中的信任程度無以復加。隨後更是令其不離左右,掌管皇帝印綬,為趙高後來的圖謀亂政打下了伏筆。

公元前210年,始皇第五次出巡的途中身患重病。他感覺自己將不久與人世,可是繼位人卻還沒有確定。自己的本意是要將秦王朝的大業傳於千世萬世,總不能在自己這第一世就中斷。立儲之事就成了始皇彌留人世最急需完成的大事。

始皇最喜愛兩個兒子:長子扶蘇因始皇常年征伐,百姓負擔沉重,常常建議始皇對國內實行輕薄徭役而為始皇不喜,但他骨子裡卻頗具始皇的剛毅而武勇,在朝野有著極高的威望。因為北境匈奴入侵而請纓戍邊,並有時任大將蒙恬的輔佐,扶蘇如果繼位,必能將秦朝大業繼續推向輝煌。至於次子胡亥,雖深為始皇喜愛,但昏庸無知,更談不上濟世安邦,顯然不足以鎮國。而且按照嫡長子繼位制度也應由扶蘇繼承自己的皇位。

於是始皇命趙高擬一道立即傳位給長子扶蘇的詔書。趙高雖為始皇近侍,但野心一直在隨著時間膨脹,眼見始皇行將就木,正是實現自己陰謀的大好機會,豈肯坐失?況且公子扶蘇一向正直無私,最厭惡趙高這種玩弄權術,阿育奉承的無恥之徒。如果扶蘇繼位,絕對沒有趙高的好果子吃。這一點趙高深明厲害,故將始皇詔書壓住不發。等待實現自己陰謀那一刻的到來。因始皇已然油盡燈枯,根本無法最終確認詔書是否發出。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病逝於沙丘平臺。

時任丞相的李斯因始皇剛逝,而且又沒有得到始皇最終確定繼位人的詔書,於是封鎖了始皇病逝的消息。

太監始祖的傳奇軼事

李斯

這事除了始皇次子胡亥、近侍趙高等極少幾人知道始皇離逝,所有人均不明就裡。後世有人說李斯這樣做是害怕世人知道真相後天下大亂和始皇的眾多兒子爭奪皇位(說不定李斯這貨也與趙高有同樣不為人知的野心。當年因懼怕韓非子得到始皇的重用,而向始皇進讒言最終將韓非子害死)。

趙高一見李斯封鎖始皇病逝的消息,感到機會來了。就找李斯密議,兩人一拍即合,最終認為立扶蘇對自己不利,而胡亥若繼任,則容易控制。兩人也可以專攬朝政,把控天下。因此暗中卻扣壓了始皇遺詔,卻偽造了新“遺詔”,密令使者加急送達扶蘇,令扶蘇和將軍蒙恬自裁。

太監始祖的傳奇軼事

完成這一骯髒大任之後,胡亥繼位,史稱“秦二世”,後又相繼殺害了始皇的眾多子女,將大批後宮嬪妃害死。一時間刀光劍影,血流成河。

隨後朝政由李斯和趙高專攬。

趙高本意是自己獨攬朝政,豈容李斯與自己並立?於是在公元前208年七月,趙高經過精心謀劃,羅織了李斯的大量罪名併為二世胡亥定為腰斬之刑。此時的李斯,方悔恨交加但卻為時已晚。

除卻了李斯這個大障礙之後,趙高又想看朝中到底哪些人對自己忠心,哪些人是自己的死黨,就搞出了一套指鹿為馬的把戲,將所有說鹿的人盡數剪除,道馬之人全部留用。達到了獨攬朝政,權傾天下的目的。但同時將原本可以繼續輝煌後世的大秦天下,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烽煙四起。大秦已走到了奄奄一息的境地。

隨著各地四處舉義反秦,趙高又謀劃火中取栗,將秦二世殺死後,自己取而代之。後百官反對不得已立王室後裔子嬰為帝。子嬰早已耳聞目睹趙高的各種惡行。自己既不願再重蹈胡亥的覆轍,也不願做趙高的傀儡,就與手下用計將趙高殺死,並滅了趙高的三族。

後世對於此人的評價,多為圖謀亂政,人神共憤,為世間一大患。

據說,清朝為了避免太監亂政,將所有入宮的太監全部改姓為“秦”,就是時時警惕太監之禍復發。是否屬實,不得而知。

如果趙高將始皇遺詔如實傳給公子扶蘇,中國歷史一定會改寫。但,歷史就是歷史,留下的只有“就是”,而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