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保觀 | 聚焦保險創新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三馬保駕”,千億市值,互聯網保險第一股,曾經多重光環加身的眾安在線迎來了上市的第三個年頭,保險業務終盈利,科技板塊虧損繼續,自有平臺的深入建設,眾安的2019遇到了很多困難,也有曙光。


3月23日,眾安在線(6060.HK)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19年眾安錄得總保費收入146.3億元,較2018年112.6億元的保費收入增長30%,保費規模在全國財險市場排名第11位,在互聯網非車財險領域位列第一。2019年全年實現歸屬母公司淨虧損4.54億元,較2018年淨虧損17.44億元,虧損大幅縮窄。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全年服務用戶總數達4.86億人,總保單數量突破80億張,相當於全國每六張保單就有一張來自眾安。


2019年,眾安的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7.6%,至113.3%。其中渠道費用率由32.4%下降到24.7%,改善輔導達到7.7%。渠道費用下降離不開眾安自有平臺業務的建設,2019年,其自有平臺實現的總保費達到11.1億元,是2018年的5倍之多。


數據亮點

虧損收窄,保險業務首度盈利

儘管2019年仍處於虧損狀態,但眾安2019年的承保虧損收窄至16.988億元,同比2018年的18.354億元收窄7.4%;而歸母淨虧損大幅收窄至4.541億元,而2018年的這一數字為17.439億元。


眾安在年報中表示,虧損收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承保業務方面,2019年已賺保費淨額同比增長45.5%,綜合成本率優化7.6個百分點,從2018年120.9%下降至2019年113.3%;


第二,投資收益方面,受益於A股市場的優異表現,2019年投資收益為18.155億元,增加13.167億元,同比增長264%,總投資收益率達到9.3%;


第三,科技輸出業務方面,2019年科技輸出實現營業收入2.697億元,同比增長139.9%。


其中,眾安保險業務更是上市以來首次盈利,2019年保險業務全年淨利潤760.1萬元。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保費增長30%,板塊出現變動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眾安保費增長30%,對於保險業務,眾安將其分為五大核心板塊:健康、消費金融、汽車、生活消費及航旅生態,2019年這五大板塊的保費收入分別是48.06億元、30.91億元、12.64億元、37.29億元、13.02億元,分別佔公司總保費33%、21%、25%、9% 及9%。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將2019年與2018年的數據進行對比後我們發現,眾安在健康生態板塊以及生活消費板塊保費收入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健康生態板塊取代消費金融板塊,成為眾安保費收入主力軍,同比上升67.6%。


2019年健康生態板塊給1670萬人提供健康保障,健康生態板塊保費增長主要來自於眾安旗下尊享系列保費的大幅度增長,其中尊享系列總保費達到43.11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46.4%,佔健康生態總保費的89.7%。


這一成績的取得來源於眾安將大量資源集中用於發展尊享系列,同時積極探索與創新互聯網平臺(支付寶等)的合作,使得尊享e生等產品成為了明星產品。


另外,在生活消費生態板塊中,眾安在2019年取得了37.29億元的保費,同比上升130.8%。加深與螞蟻金服在多個領域的合作,抓住電商的退貨賠付這一行業痛點進行深入挖掘,成為了生活消費板塊保費大增的原因。

投資收益成為業績改善主動力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眾安總投資收益率達到9.3%,實現了18.155億元的投資收益,2018年此項收益為4.99億元,同比增長264%,眾安將此項增長歸功於2019年A股市場的優異表現。


保險+投資一直是保險公司深耕的賽道之一,如大名鼎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便是依託豐厚的保險浮存金,在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進行投資併購,獲得大量收益。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觀察眾安近三年的投資收益情況,我們發現其收益分別是7.79億元、4.99億元、18.16億元,波動幅度相對較大,如何保證投資收益率的穩定,也成為了眾安業績能否持續改善的重要因素。

自有平臺建設初見效果

互聯網保險公司中,誰掌握了流量,誰就掌握了市場份額。眾安在2019年戰略性的加大了對自有平臺業務的建設,包括不限於官方APP、公眾號、小程序、手機官網等渠道。


財報顯示,2019年眾安自有平臺業務付費用戶達到150萬,實現總保費11.14億元,對公司總保費貢獻已提升至7.6%,而這個數字在2018年僅為2%。

科技賦能,還是科技虧損?

保險+科技,是眾安一直在堅持的一條道路。財報顯示2019年眾安在研發上一共投入9.679億元,佔總保費的6.7%。

由於在科技研發上的持續投入,目前眾安的承保和理賠自動化率分別達到99%和95%以上,其中帶來最直觀的效果便是人工智能大幅度節約了眾安的客服成本,目前眾安在線客服人工智能使用率達到85%。

同時,眾安將科技運用於保險服務的全過程,以尊享系列為例,營銷、產品、核保理賠與服務都運用到了眾安科技的研發功能。

在營銷方面,眾安通過在自有平臺基於用戶特徵分類,為客戶建立534項用戶標籤,通過大數據對客戶進行精準引導,使得2019年自有平臺尊享系列用戶重複購買比例達到15%。


產品方面,眾安通過大數據,基於用戶的視角,推出十多種個性化的產品定製。核保方面,基於用戶提供的更明確的核保信息,在精算風控允許的範圍內,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產品。理賠方面,通過醫療數據的在線連通,眾安做到了健康險90%的自動結算比例,讓服務更有“速度”。

另外,眾安孵化的暖哇科技商保智能平臺,從2019年第四季度到目前為止,已經為超過10家保險公司提供健康險科技服務,覆蓋健康險產品、銷售、風控、運營、系統、健康管理等各環節。其中,與誠泰財險、渤海財險等多家險企達成深度戰略合作,為其提供從產品到運營及系統的技術支持,實現真正的服務閉環。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具體而言,暖哇科技的客戶主要分為3類,一類是正在健康險轉型過程中的財產險企業,暖哇科技與其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通過覆蓋產品、核保、理賠、系統等多個環節的閉環式健康險科技服務,幫助他們快速建設基礎健康險業務能力。


第二類是正謀求健康險業務科技化升級的險企,暖哇科技在相應環節進行科技賦能,穩步助力其開展線上化、智能化的業務。第三類是經紀平臺、TPA甚至同類型科技公司,暖哇本著合作、開放、共贏的理念,與這類客戶進行服務共享和優勢互補。

市場對於暖哇科技的孵化給與了高度的評價,2月28號,暖哇科技宣佈完成億元A輪融資,由龍湖資本領投,光源成長基金跟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增持。

另外,眾安自己的互聯網醫院已於2019年末上線,並於第三方醫療集團合作,為用戶提供在線問診服務及送藥上門的一站式服務,打通健康生態閉環。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同時在海外部分,眾安實現科技輸出收入人民幣2.697億元,同比增長139.9%,簽約客戶達到260家,其中,約73%的保險系統產品存客戶在2019年進一步採購了眾安的的保險系統模塊或對原有模塊進行升級。

但科技上的不斷介入和研發,還未給眾安帶來實質上的業績改善,財報顯示2019年眾安的研發費用達到9.769億元人,佔公司總保費的6.7%,科技板塊淨虧損3.34億元,作為自己自己完全掌控的模塊,科技板塊能否實現逆襲,將是眾安未來盈利的重中之重。

眾安的優勢與缺陷

保單規模大

在保費的增長中,保單量和客單價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保單量來自於保險公司自身對市場的不斷開拓,而客單價的提升則來自於客戶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保險公司產品的佈局與更新。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眾安全年服務用戶4.86億,總保單突破80億張,經測算,全國每六張保單中就有一張來自於眾安。在如此大的服務用戶及總保單數量下,嘗試增加用戶粘性,進行用戶教育,提高客單價格,眾安的保費收入相信在未來依舊有大規模提升的可能性。

科技賦能的堅持


儘管在科技板塊連年虧損,但科技賦能對眾安在整體運營方面的提升是明顯的。

其中在產品的設計運營銷售上,眾安已經完成了全流程的科技賦能,另外2019年自有平臺保費的上升(2%上升至7.6%),其中,在眾安健康生態板塊中最重要的產品——尊享系列,有24%來自於自有平臺(包括APP、小程序、官網等)的成交,而在2018年,這個數字是8%,將流量把握在自己手上成為眾安下個階段的重要任務。

另外,2019年3月27號,眾安獲得了香港金融金管局頒發的首批虛擬銀行牌照,眾安表示將通過自身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通過線上、線下連接的方式,讓用戶更近距離的接觸到他們的保險產品,打造貼近用戶需求的產品。

業務佈局的改善

在提高用戶客單價的過程中,主營保險產品的類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健康險對保費質量的貢獻便要明顯優於車險,上市以來,眾安一直致力於在健康生態板塊的佈局。

其中保費構成的變化則能夠證明眾安在上市三年以來所做出的的改變。數據顯示眾安在健康生態板塊以及生活消費板塊保費收入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隨著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中國的人均GDP已從2013年的5600美元增長到 2018 年的 7,600 美元,在2023年預計達到9900美元。同時中國的人均名義GDP已經達到了10000美元,根據奧維諮詢的報告,這一點被視作保險普及的重要拐點。

另外政府近年來加大了對保護導向的保險市場的政策支持。2016年8月發佈的十三五規劃鼓勵長期健康保險的發展。另外,醫療保險體系不能覆蓋部分疾病的治療,這也給了商業健康保險一定的空間。

積極對自身業務結構的改善,為眾安的未來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力。

深度綁定阿里,自有流量渠道薄弱

在眾安在線的目前保險業務板塊中,核心為健康生態,而健康生態的的核心保險產品是中端醫療保險“尊享e生”和支付寶保險好醫保系列,其主要銷售渠道是支付寶。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圖片來源:支付寶“尊享e生”銷售界面

數據來看尊享系列源於支付寶保險平臺的收入貢獻佔比約76%,自有平臺(包括APP、小程序、官網等)佔比24%,也就是說,目前驅動眾安在線第一大保險生態增長的場景由股東阿里系提供。儘管螞蟻金服作為眾安的大股東,為眾安提供流量並不足以讓市場吃驚。

但是在用戶獲取方面如果只是成為一個被動的接受者,那就意味著在綁定業務來源時,眾安也為自己劃定了天花板。

過分倚重尊享系列,產品線較為單一

在健康生態的佈局中,眾安將大部分的流量支持給予了中端醫療保險“尊享e生”和支付寶保險好醫保系列,數據上來看,2019年尊享系列產品被保用戶達到1100萬人,同比增加177%,用戶平均年齡35歲,分佈在1-3線城市。其中總保費43.11億元,同比增長146.4%,佔健康生態總保費的89.7%。也就是說,眾安在健康生態上保費收入,極度倚重尊享系列。

尊享e生和好醫保作為百萬醫療險,屬於一年一交的短險,保費質量上不及重疾險這類長期健康險。

並且,如尊享e生這類的百萬醫療險,承諾不會因為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變化或歷史理賠情況而拒絕被保險人的連續投保或者單獨調整被保險人的連續投保保費。

投保前幾年,由於賠付率較低,保險公司或可嚴格履行承諾,但對於醫療險而言,隨著投保時間的延長,被保險人出險的概率將顯著增高。一旦大大超出保險公司的承受能力,保險公公司就會面臨較大的賠付壓力。

另外,4月2日,銀保監會官網發佈《關於長期醫療保險產品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保險公司可以在保險產品中約定對長期醫療保險產品進行費率調整,這既能有效解決短期醫療險因產品停售等原因無法續保的問題,同時也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可調整的費率的長期醫療險到來後,勢必將會對短期百萬醫療險為主的醫療險市場格局,而眾安最倚重的恰恰便是以短期醫療險為主的尊享系列。短期的政策衝擊將會對眾安的健康生態格局造成影響。

盈利能力堪憂

儘管2019年眾安的保險業務開始盈利,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科技和其他業務板塊的業績並不如人意,這兩部分在2019年合計虧損了6.5億元,合計收入3.41億元。

三大主營業務板塊都面臨盈利壓力,科技和其他業務板塊還得依靠保險輸血,眾安在線陷入了保費規模不斷增長、公司卻不盈利的狀況。

另外,眾安在線2019年保險業務全年淨利潤760.1萬元,但2019年上半年其保險業務淨利潤為3.2億元,這意味著眾安的保險業務下半年虧損可能達3.12億元。

如何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成為眾安要向資本市場回答的關鍵問題。

保觀觀點

上市三年來,市場見證了眾安在業務板塊的調整,健康業務取代金融板塊成為保費主力軍,同時科技板塊的持續投入讓我們看到了眾安在科技賦能上的堅持,但是增收不增利的現狀依舊是眾安不得不面對的困境。

互聯網保險做的是流量的生意。根據華興資本3月發佈的行業研究報告,互聯網保險以第三方渠道銷售為主,流量就是互聯網保險的命門。


儘管我們看到眾安在線在過去一年中深化了自有平臺的建設,但毋庸置疑的是,眾安已經把太多的雞蛋放在了阿里的籃子裡。現任CEO姜興也坦言:“螞蟻、電商生態我們認為依然是最具有爆發潛力的平臺,也是眾安全力以赴要深度精耕的場景。”

也就是說,現階段的眾安並沒有完全做好將大量資源傾注到自有平臺建設的準備上去,而這也是資本市場對眾安最大的顧慮,因為只有將流量握在自己的手上,業務的天花板才會被抬高。

另外,科技板塊何時能給眾安業績帶來正向反饋,也是眾安盈利不可或缺的因素。

尋求行業交流、預約採訪、業務合作

眾安2019:保險業務首次盈利,科技板塊何時能夠反哺業績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