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柳傳志的三大管理要素。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在改革開放40週年表彰大會上,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被授予“科技產業化先鋒”稱號。

74歲的柳傳志從來沒有退休,一直站在聯想身後守著,盯著,撐著。雖然飽受爭議,但把聯想集團做成一個充滿正氣、值得信賴、受人尊重的百年老店,是他畢生的追求。

在三十餘年的企業管理磨礪中,柳傳志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統管理哲學:“覆盤理論”“房屋理論”……對眾多企業管理者有很強的適用性,影響深遠。

本文是柳傳志的一篇講話,詳細介紹了他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點評人是“秦朔朋友圈”創始人秦朔。

請耐心讀完,一定會有所收穫(文末附柳傳志致聯想全體同仁的一封信)。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聯想集團成立到今天經過了無數的溝溝坎坎。現在我們的淨資產翻了多少倍呢?接近10萬倍。

細想起來,這裡邊有運氣的成分,有我們當年懵著打而打成功的成分,但是到了後來,逐漸地,我們不停地把過去“懵著打”的東西變成了“瞄著打”,逐漸研究規律,用來指導我們的前進,才得到了今天的結果。

改革開放大致可以分成兩個大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法制法規都要發生變化,有很多的衝突和矛盾;

第二個階段是中國加入WTO後,法制法規逐漸健全,企業能夠在管理運營上多下功夫了。聯想集團的發展恰恰歷經了這兩個階段。

我們在這兩個階段做得都不錯。

在第一個階段,我們有點“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勁頭,企業要求生存、謀發展,需要與環境博弈,但又不能犯大的錯誤;

第二個階段才是真正的發展時期,我們總結了很多管理理念和規律。

聯想集團管理理念的最大特點就是實用性,拿來就能解決問題,說的又是大白話。

但是,實用性的做法經常會忽略邊界條件,其實我們的東西在有些情況下是適用的,有些情況則不適用。

我們必須要注意這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管理理念不斷豐富,指導以後的工作。

今天我要系統地談談管理三要素,以及在管理三要素框架下的聯想文化。

將來聯想集團的同事,不管你在哪個部門、做什麼工作,都得能說出聯想集團的管理三要素是什麼、文化是什麼。

還有更多的同事是直接做業務的,更要認真地跟我來討論。

管理三要素第一是建班子,第二是定戰略,第三是帶隊伍。

建班子最重要,但是為了把話講得更順溜,我想還是從定戰略說起。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01

定戰略

定戰略有七步法,第一是願景,第二是目標,之後是這個目標本身怎麼制定,包括路線、步驟、人、組織,最後是考核激勵調整。

1. 關於目標

聯想集團的目標好定,它有一串的參照系;

聯想投資(君聯資本)、弘毅投資,目標都比較好定,因為前面有參照;

聯想控股現在本部要做投資,目標不好定,前面沒有可參考的標準,要根據情況進行調整,若干次以後才能正式宣佈我們五年後的目標是什麼,不然的話,很難說目標是高了還是低了。

2. 關於路線

現在我最想談的是路線。

什麼事堅決做,什麼事堅決不做,這就是路線。

企業路線是關係到企業戰略能不能取勝的關鍵。

比如我們的兩家投資公司,都突出強調要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這就是路線。為什麼呢?

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長處,殺手鐧就在這兒。

第一我們會選擇優秀的人,因為我們做過這個,我們懂;

第二我們能幫助企業,因為我們經歷了從小大到的過程,我們不斷研究總結,知道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最需要的是什麼。

在選擇被投企業的時候,我們還特別注意了“事為先、人為重”。

“人為重”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放在首位的,一個“為先”,一個“為重”,這句話說得好。

投資不先看事行嗎?肯定先看行業,再看事、看現金流。

看完這些,這件事本身真成或者不成,在於他這個班子,實際上是最後的關鍵。

今天很多的投資人,尤其是從投行出來不是直接做投資的,大概還未必真的明白這個道理。

今天聯想控股總的路線是什麼—要上市,形成體量、噸位,然後進一步籌措資金,謀求更大的發展。

因此,聯想控股首要的事就是上市以後怎麼能增加噸位、核心資產如何支撐,把這個研究透了,就是聯想控股做事的路線。

到此第一步就是所謂“瞄著打”,瞄著願景,瞄著目標,然後制定通往這個目標的路線。

路線一定是為目的服務的,這個要牢牢記住。同時要知道,路線和制定者的水平是有關的。

好的路線是怎麼制定出來的?

肯定跟人有關係,人的水準決定了路線的水準。另外一條,制定路線時要反覆務虛。

剛才提的路線是總路線,我們還得把這個總路線分拆成一步一步的具體行動。

總路線下面有子路線,大路線下面有小路線,因此各個部分的負責人、做每件事的人,都得有自己的計劃。

今天控股要做“聯想之星”,具體怎麼做?

負責人要把這個想透,你得非常清楚地告訴我要沿著什麼路線走,而這個路線本身也是會調整的,一邊做一邊調整,慢慢才能形成。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我各舉一個成功和失敗的例子。

聯想集團在2001年分拆出去之後,在麥肯錫的幫助下,制定了多元化的發展路線。

聯想集團當時認為,聯想計算機的佔有率在中國市場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七八了,再往下走,如果還只做計算機的話,可能會受到天花板的限制,所以,一條路是走國際化,一條路是進行多元化。

當時我也願意多元化,我對打到海外也是有擔心的,這時候麥肯錫幫助我們制定了怎麼樣在國內開展多元化的路線。

這個多元化到什麼程度呢?

除了做計算機以外,還包括與計算機相關的某些硬件產品、數碼產品,系統集成的業務、軟件業務,以及FM365、網絡服務等,全面拉開了一個IT相關的多元化路線。

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是當前要保住什麼,第二步是要重點要發展什麼,第三步是要培育什麼,清清楚楚。

可最後的結果是這個路線失敗了,聯想計算機的市場份額不但受到戴爾的攻擊而下降,其他方面的事也都沒做好。

覆盤的時候,我自己也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毛病到底出在哪兒?

毛病出在沒有把往下做的步驟想清楚,想清楚了要怎麼做,就會知道問題在哪兒。

毛病出在領導人的精力不夠,因為楊元慶從事業部做起,他是打仗出身,對計算機這個行業感覺極好,所有人對他都特別佩服。

領兵打仗的時候,每每認為做不成的事,結果他領著往上衝就做成了,所以他都是親自領導,不用什麼企劃辦,他自己就能做得就很好。

但當他成為整家公司的CEO時:

第一,會有大量的事務性工作,比如得跟政府、媒體等方方面面打交道,會分一些心思;

第二,多元化以後,除了計算機業務,軟件業務、網絡服務業務等全面鋪開,所有重大的事情都需要他一個人去決策,在精力分配方面,比如在處理難點與重點方面,就會出現問題,一些事顧及不過來,業務就可能受到嚴重衝擊。

2003年,聯想集團開了一個多月的會,調整之後的做法是堅決壓縮戰線,專一隻做計算機,然後向海外發展。

我在這兒補充一句,是不是不能做多元化呢?我想是可以的。今天聯想控股不是在做多元化嗎?

我只是改了一種方式,組織架構發生根本改變,用母子公司的架構去做多元化業務。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今天,聯想集團是我們的一個子公司,聯想控股旗下還有投資業務,各家有各家的專業,都是專業人士,一樣做得很好,所以組織架構是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的。

但在當時的情況下,聯想集團要採用事業部的方式領導,那就得堅決轉型。

恰恰正是因為元慶在實踐管理三要素的時候,對這些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後來他採用企劃辦的領導方式,在2004年跟戴爾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

戴爾當時連年蠶食我們的市場,於是聯想集團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戴爾為什麼能有高利潤,直銷是怎麼做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最後我們做的是惠普和康柏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既做直銷—做大客戶的直銷,又做消費類客戶市場—通過渠道銷售,端到端,這端對接大客戶,那端對接消費類市場。

不只是銷售,後端也是各對接各的,研究的產品都不同,但中間的供應鏈有一塊是合在一起的。

如果兩個供應鏈完全分開,成本會過高,但完全是一個供應鏈也不行。

某些地方分開有一定難度,就要求企業文化要好,幹部都以企業利益為第一位,不許講價錢,員工要特別積極,等等。

當時的形勢挺嚴峻,因為聯想集團在那年剛裁過員工,股價跌了以後,要壓縮成本,員工士氣也未必很高。

當時網上有一篇“聯想不是家”的文章,我為了應答這件事,到聯想集團發表講話,以穩定軍心。

前幾個月情況依然沒什麼變化,我也特別緊張,因為在另外一條戰線上,我們同時在跟IBM談判,如果談判成功的話,收購IBM PC業務的錢一半是現金,一半是聯想集團的股票。

聯想集團要真打不過戴爾,股價跌下來,那就不知道要多花幾倍的錢去收購IBM了,所以跟戴爾的那場仗還真的是非贏不可。

我也到前線去了解了情況,提出建議並督戰,到了10月以後,情況發生了好轉,到11月、12月就整個逆轉過來,也順利地完成了對IBM全球PC業務的併購。

這件事有兩大貢獻:

第一是我們對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就是併購了IBM PC之後,不付學費是不行的。

聯想集團是有進取心的公司,要做國際化公司,就要付這個學費。

元慶如果一開始就做CEO而不是董事長,多半會折在裡面,雖然他在業務方面的感覺非常好,但因為對國際員工不瞭解,對形勢不瞭解,對董事會也不熟悉,所以要請國際人士當CEO。

跟人家學了幾年就懂了,就瞭解了。

這兩天我們才開了聯想集團最高層執行委員會的會議,也談到了這個問題,感覺完全不一樣,有了底氣,將來聯想集團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這兩件事說明什麼呢?

說明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就要執行到底,不是隻把路線制定出來就一定行,還要有更詳細的步驟。

假定製定了更詳細的步驟,還什麼事都由楊元慶來決定的話,真的還敢做多元化嗎?可能就要再想別的方法。

像這些事,都是後來我也才逐漸明白的。所以制定路線要謀定而後動,要及時調整,要把執行的因素考慮進去。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3. 關於執行者

在制定戰略中,還要明確的是領導每一個步驟的人,即這個步驟、子路線的領導人是誰,這對執行也是至關重要的。

今天聯想集團的戰略路線,到目前為止,總體是成功的,但有兩三個方面現在還沒成功。

不成功的原因我們都一致認為,不是路線不對,而是負責的人到底行不行有待考驗。

另外就是員工的士氣,士氣不夠,仗也白打了。

在整個路線的制定、步驟的執行過程中,各個領軍人物是什麼樣、夠不夠資格擔當領軍人物是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之一。

因此各位當領導的,要想當得好,你手下有多少員干將,他們有什麼特點,說話的時候是不是實誠,有沒有創新意識,等等,你們心裡要特別清楚。

清楚以後,就知道要做的是什麼事、誰來做這個事合適;

如果你們只知道聯想集團現在的困難在哪兒,只清楚整個戰略,但是不清楚手下的干將,那也不一定能做成事。

4. 關於考核激勵

我要講的路線的第三部分,就是關於考核激勵。

打了勝仗要有激勵機制,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而激勵機制對不對,是靠考核來決定的,因此研究如何考核、如何激勵是實現戰略目標的第三個關鍵點。

激勵機制一定要跟公司的發展相匹配,方式也是要不斷調整的。

現在我講的制定戰略,實際上是將制定和執行結合在一起講的。

我們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必須把執行的因素考慮進去,這樣制定的戰略才是真正能夠實現的戰略。

我還想說明的一點是“南坡北坡”的問題。

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管理理念,比如都要登到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只不過有的是從南坡上,有的是從北坡上。

但不管從哪個坡上,隊伍必須從同一個坡上,不能一半人從南坡上,另一半人從北坡上,那樣就不成隊伍了,就沒法總結經驗教訓了。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02

帶隊伍

戰略制定以後,能否執行成功,關鍵因素就是隊伍。

帶隊伍的實質是三件事:

第一,讓戰士愛打仗;

第二,讓戰士會打仗;

第三,作戰有序。

“愛打仗”就是愛我們的公司,愛我們的工作,覺得工作起來愉快;“會打仗”就是講目的、方法論;

“作戰有序”,像剛才講到,比如說我們要做多元化的話,你要換一種組織架構,這是屬於作戰有序的內容。

具體內容就是怎麼樣用物質、精神來激勵員工,如何培養人才、選拔人才,如何根據具體情況來建立組織架構,這部分我就不多講了。

03

建班子

最後說建班子,最關鍵的其實是有一個好班子。

有好班子必有好戰略,有好班子必有好隊伍,必有好文化。

為什麼我沒說,有好班子才能有好戰略,才能有好文化呢?

那不一定,因為有的公司領導人特別強大,雖然他的班子特別弱,但是依然有好戰略,依然有好文化。

這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種情況很少見,聯想不走這條路。

建班子的根本目的是做三件事:

● 第一,群策群力

在制定戰略的時候,需要結合內外部情況,而外部情況老是在變。

比如說投資,如果你老去聽經濟學家召開的各種分析會議,那你還敢做決定嗎?可能就不敢了。

因為有的人這麼說,有的人那麼說,你就不敢判斷了。

我們需要通過實踐來判斷,但是你必須得去聽別人的觀點,聽完以後用步步逼近法來思考。

而怎麼去聽、怎麼去分析,這是聰明人乾的事,人的水平還真是千差萬別。

所以群策群力,必須得有一群有能力的人在一起來研究戰略到底可不可行,這個我深有體會。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 為什麼要有一個班子呢?是因為制定了路線以後,得要有人去執行。

如果那些執行的人是班子裡的成員,那麼執行必然得力,班子的威信必然會高。

班子裡的人,應該是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沒有本位主義,還要非常智慧,只有這樣的人在一起才能進行高水平和有效的討論,這是群策群力。

同時,集體的威信高了,個人的威信也會高,事情在向下推動時就會有力。

如果事情是我們一塊研究的,一塊下去執行,那麼情況肯定不一樣。

班子首先是要能幫你制定戰略,能務虛;其次就是執行有力。

製造業的公司一般是軍隊型公司,金融、投資類的公司有點像俠客型公司。

俠客型公司就是老闆能耐大,看得準,說投就投,說退就退。

聯想做投資,要求的並不是完全單打獨鬥,做單純的俠客,而是要像金庸小說裡講的七星劍,七個老道一塊聯手合作,以發揮更大的威力。

所以,公司必須得有組織形式,因此班子還是非常重要的。

● 第三,希望這個班子能夠對第一把手起到制約作用

一個班子行不行,關鍵看第一把手的能力。

如果能做成事,那麼第一把手一定是能力很強的人,他目標高遠,能夠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

但同時,第一把手需要注意兩件事:

第一件事,要真心聽得進不同的意見,這點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件事更難,就是要真心願意被監督,只有這樣,員工才會增加主人翁精神,才能有更大的創造性。

比如昨天我到聯想集團開會的時候,明顯覺得外籍員工的積極性已經開始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現在是真的有什麼就說什麼,放開了說。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他們給元慶提了三條意見:

第一,元慶在某些決策程序上先跟中國人商量,然後才拿到會上來說,這樣不公平。

其實這個意見未必對,因為公司要決策的是關於在中國做某些產品的事。

第二,在制定指標的時候,大家都會討價還價,是不是他們佔便宜了?

我說,其實中國市場的競爭是極其激烈的,據我從一些渠道得到的消息,戴爾、康柏和宏碁都在大舉進攻市場。

聯想集團也極其努力,現在的市場份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倍,中國市場的份額增加了8%。

而聯想集團的市場份額增加了16%,說明成績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第三,外國員工提出“為什麼對我們比對中國員工客氣”?

還有一個高管說到以後要有責任感,因為當時有人提出來要把聯想集團當成家,等等。

他說我不能理解,不應該把企業當成家,我只能把他當成一個冠軍球隊。

我是冠軍球隊的成員,將來如果別的球隊好,我還是要去別的球隊打球的,這話能當眾說出來,最起碼我覺得是件很好的事情。

這些都說明元慶的執行委員會成員慢慢能融合在一起,在討論業務的時候,能把話放到桌面上說。

這樣我就把管理三要素的架構基本介紹完了,最後我還想說的是,文化是這個架構中的“帶隊伍”部分,是企業能正確制定和執行戰略的重要環節之一。

強調是重要環節之一,不是說文化好了就一定行了,但它是最難建立的環節,也是我們最要重視的一個環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文化必須是日積月累形成的。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他建構了組織,更賦予組織以動力。——秦朔, “秦朔朋友圈”創始人

在餓了麼被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之前不久,我在上海曾和餓了麼的創始人張旭豪進行過一次交流。

我問他在讀什麼書,他說在看聯想集團的書,學習柳傳志的“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覺得應該更早補上這一課。

他說:“要領導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在企業治理與管理上,我認為都是要向前輩學習的。因為這是需要科學,需要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做起來的。”

張旭豪是80後,他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

任何產業的公司,本質上都是人的組織,核心問題都是:我是誰?要到哪裡去?怎麼去?

組織有沒有戰鬥力,方向對不對,員工能不能勁往一處使,這是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柳傳志作為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始終堅持企業市場化、管理現代化、目光國際化的代表性企業家,通過“管理三要素”,解決了組織的問題,走出了一條堂堂正正的大道,證明了正道光明。

柳傳志還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貢獻,就是積極而穩健地解決了聯想員工特別是核心管理團隊的激勵問題。

通過從分紅權到股權的制度安排,為聯想事業的生生不息,創設了“發動機”的機制。

當中國市場經濟的後來者覺得前面是一片坦途,可以勇敢奔跑的時候,不應該忘記,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坎坷、泥濘與陷阱。

而柳傳志這樣的企業家就是當年讓大地變得平坦、平整的拓荒者。

正是他們讓中國建立了對市場經濟的信心,對中國公司的信心,對中國企業家群體的信心。

柳傳志總有一天會從聯想集團的世界退休,但他的精神會繼續成為一代代企業家的營養,伴隨他們一起前進。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柳傳志經典語錄

① 為什麼做企業這麼難,我們還要迎著上呢?

因為企業家是大樹,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② 我對管理的理解就像一個房屋的結構一樣。

上面一層稱之為運作層面的管理,是價值鏈的直接相關部分,包括採購、研發、生產、銷售、財務等環節,不同企業各有不同。

房屋的地基稱之為基礎管理,包括機制、體制、管理三要素和文化,這是企業保持基業長青的根本所在。

③ 通俗來說,覆盤就是把當時“走”的過程重複多遍,並且主動思考為什麼這麼“走”,下一步應該如何設計,接下來的幾步該怎麼走。

從棋陣來看,覆盤是攻守結合的切磋;

從心理戰來看,能更好地對比雙方的心理思維,最終總結出所謂的“套路”。

當“套路”熟稔於心,就自然能達到高手的境界了。

④ 我一直希望把聯想集團辦成一個“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

“沒有家族”是指沒有血緣關係,而是通過機制、文化保障企業傳承下去;

“家庭企業”是指公司最高層必須是有事業心的人,“把企業當成命”。

⑤ 聯想集團提倡的是“發動機文化”。

意思是最高管理層是大發動機,而子公司的領導、職能部門的領導是同步的小發動機。

大發動機制定好下一階段公司發展的目標、戰略路線,每個小發動機據此制訂出一套工作方案,提出各種創新的方案。

只有大小發動機都傾力投入,企業才能發展得更好。只有企業發展好了,反過來才能為大小發動機創造更大的舞臺。

附:致聯想全體同仁——柳傳志內部信

柳傳志:管理有3大要素,最後一項是核心


歡迎關注,我將更加用心創作出更多幹貨、市場分析、經典獨到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