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這是一場“遲到”的退休。早自2008年,關於“柳傳志或將退休”的傳聞便屢見報端;今年5月的消息似乎更加鐵定,卻又推遲了半年多。


2019年8月,柳傳志“趕”了兩個場。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五屆夏季高峰會,和第二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暨京津冀青年經濟領軍人物創新發展大會上,他發表了不同主題的演講;7月,在“進取吧!少年——希望·未來”座談會上,柳傳志與來自貴州、甘肅和寧夏等地的進取班孩子們面對面,並感慨自己“從你們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們國家的未來。”


這一次,柳傳志是真的要隱退了。12月17日,有報道稱,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即將正式宣佈退休。



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無論行至何處,這位中國企業家的“元老級”人物,備受企業界的尊敬。這份尊敬由沉甸甸的歲月構成。


1984年,柳傳志在自己40歲時創立聯想公司,此後,作為目前中國商業史上,為數不多貫穿改革開放10週年、20週年、30週年和40週年的風雲企業家,柳傳志親歷了市場經濟的野蠻生長期、艱難闖關期、泡沫時代和移動互聯的碎片時代。


他本人的角色也在歷次變革中持續變化,從掌舵聯想,到選拔英才,再到全面放手,轉型投資,身份自聯想集團董事長轉變至聯想控股董事長,亦在屢次的歲月淘洗中,被後來者冠以“教父”的光環。

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首批創業者


與當前眾多互聯網“小鮮肉”創業者相比,柳傳志創業時可謂“高齡”。


柳傳志從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國防科工委十院十所和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在中科院計算所的13年研究生涯內,柳傳志一直研究磁記錄電路,並連續獲得好些獎項。


但他志不在此。柳傳志曾在回憶錄中表示,當時科技人員面臨經濟窘迫、人才擠壓閒置、科研體制與國民經濟脫節三大難題,“這種沒有目標的茫然,讓人有力使不出來,實在是憋得慌。”


柳傳志則是一個“骨子裡不太安分的人”。短暫地在中科院人事局工作了一年後,1984年,外部形勢發生變化的同時,中科院計算所面臨“五年之後科研經費皇糧全斷的局面”,自此柳傳志“心裡那些壓抑已久的、要做點事情的強烈衝動,也被點燃了”。


1984年10月17日,經中科院批准,柳傳志團隊的公司誕生於中關村科學院南路2號計算所的傳達室內。三週後,柳傳志、王樹和、張祖祥三人召集起一支由工程師們組成的小團隊,其中柳傳志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在公司的第一次會議上,在團隊們的爭吵中,公司的名字定了下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以下簡稱新技術公司)。


這正是聯想集團的前身。不過,這家如今的國產電腦霸主,在1984年秋冬及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時間裡,並沒有明確的創業方向,從運動服裝到電子錶,再到旱冰鞋、電冰箱,新技術公司最初更多隻是進行著“倒賣”。


而倒賣業務也並不順利。“我創業的時候資本金是20萬,不到兩個月被人騙走了14萬。我們處於衣食無著的險境,賣過電子錶、旱冰鞋都賠了錢。”柳傳志曾回憶道,“後來差點被人騙走了300萬元,兩個禮拜之後把錢追回來了,心還繼續狂跳不止。

聯想年年都是要死要活的,我們當時不僅僅是傷筋動骨,而是已經到了生死邊緣,弄不好摔一跤就死了。


這樣的生死邊緣也令最初的創業團隊顯得窘迫。1985年初,柳傳志第一次到深圳出差,火車上對面坐著一對操著廣東話的胖老太太。“賣盒飯的來了,要四塊錢一盒,倆老太太眼都不眨就買了兩盒。我和同行的同事毫不猶豫都說不餓,其實餓得都懶得說話了,下了車終於找到了五毛錢一碗的麵條,那叫一個香啊!”柳傳志說。


直到1985年5月,由中科院計算所副研究員、時任公司總工程師倪光南主導的“漢字系統”完成開發,第一型聯想漢卡正式開始投放市場,聯想才真正走過了命運的第一道門檻。


當時中國電腦基本依賴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因此只能裝上漢卡才能對內銷售。聯想公司第一年的利潤來源也正於此,在與其他公司的競爭中,聯想憑藉聯想漢卡贏得了中科院500臺PC機的合同,這些PC機均配有聯想漢卡。公司為這500臺PC提供驗機、裝漢卡、培訓、服務,獲得了70萬元利潤。


此後聯想並未停留在漢卡和電腦代理銷售階段,轉向了自有品牌的微機開發。當時,在國內進行電腦生產需要許可證,但考慮到之前的投入虧損情況,批覆難度很大,於是,柳傳志玩笑稱“繞道香港做了一個生產小作坊”。1988年6月,北京聯想、中國技術轉讓公司和港商呂譚平等各投資30萬港幣,合資建立香港聯想。


1989年3月,香港聯想在德國漢諾威CeBIT博覽會上首次推出聯想286微機主板產品,其運算速度達到當時市面上最快的286電腦的1.7倍。同年,計算所公司改名為聯想集團。


1990年,北京聯想在國內市場上推出採用自己設計製造主板的自有品牌電腦,自此聯想與長城、浪潮和東海共同構成國內自有品牌微機的企業。


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圖:圖蟲


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從“貿工技”到“技工貿”


在一邊從事電腦代理、一邊推出自有品牌電腦的打法下,聯想之後幾年內一直髮展平順。


1994年前後,中國為了加速IP電腦系統和信息化系統建設,將進口電腦關稅由200%降低至26%,一批國有品牌電腦立刻直接面對IBM、Compad等龐然大物的競爭。“當時中國的領頭羊老大哥長城,1993年一年就被沖垮,長城品牌之後就沒有了。”回憶起當時,柳傳志唏噓不已。


也正是在這個時間點,聯想陷入“技工貿”與“貿工技”的路線之爭,即“柳倪之爭”。



1994年,由於在研發路線上產生分歧,時任聯想總工程師倪光南與時任聯想總裁柳傳志漸生不和。倪光南認為,聯想應該對標英特爾“芯片”技術,希望全力開展“中國芯”工程,走技術路線。而柳傳志則認為,當時聯想的實力無法匹配“中國芯”工程的需求,出於工業基礎、技術儲備、資本實力等方面的欠缺,中國公司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國際電腦行業格局。


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倪光南,圖:圖蟲


最終的爭議結果是柳傳志勝出。


第二年,聯想幾乎取消了所有研發,聯想ASIC芯片等項目紛紛中止。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未來聯想是想做強還是想做大”的問題時,柳傳志猶豫之後回答稱:“那還是做大吧!”


平心而論,這個選擇恐怕是聯想和柳傳志不得不為之。1996年的一次會議中,柳傳志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作為後發展的國家,要利用手中的市場優勢,你想賣產品嗎?我幫你賣;我這裡勞動力成本低,可以加工;然後我再學技術,從實用技術到自主開發,這樣就過來了,我們的技術也是最符合市場的了,不會無的放矢。”


同時,自主芯片產業破局的過程,需要上至國家層面支持、下至產業鏈上下游配合,單憑聯想一家之力也難以形成突破。如果沒有以貿易打頭的原始積累,聯想在當時的處境下難言生存,也就沒有今日之聯想。


不過,發展到第二個十年之際,2004年在接受採訪時,柳傳志表示“聯想貿工技積累已夠,將嘗試技術突破”。同年,聯想集團以總價17.5億美元收購IBM全球PC業務,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併購大戲。


通過併購,聯想得到了IBM在PC領域的全部專利技術,獲得了PC領域技術的積累優勢。與此同時,聯想得到位於美國羅利與日本大和兩大技術研發中心,加上聯想自身的聯想研究院,在技術研發的實力迅速得以增強。


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轉型投資


除了定調企業發展路線之外,柳傳志在聯想成長的過程中,還為這家公司選拔了一批“聯想系”人才,如楊元慶、郭為、朱立南以及之後備受爭議的孫宏斌。


1994年,聯想成立微機事業部,時年29歲的楊元慶擔任微機部總經理,並將公司由行業直銷和代理分銷相結合的策略,改變為完全由代理銷售的策略。這是柳傳志全力支持下達成的結果。之後聯想微機部迅速扭轉銷售形勢,令公司推廣聯想電腦取得成功。


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楊元慶,圖:圖蟲


之後,柳傳志逐漸放手。2001年,柳傳志將老聯想一分為二,成立新的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兩個公司。“一個是專做自有品牌的,這塊由楊元慶領導,把代理業務分出一塊,郭為領導。我就由原來第一線做CEO退到了後面。”


退出聯想一線業務後,柳傳志開始轉向了投資。


於他而言,這是經過長期思考的改變。在一次分享中,柳傳志指出,儘管2000年聯想電腦已經佔據中國市場第一的份額,但考慮到聯想起家時資金積累少,難以用微薄資金攻克核心技術實現長期領跑,因此,“聯想需要走企業多元化道路”。


多元化意味著打破固有窠臼。2001年,柳傳志帶領聯想集團母公司聯想控股進入投資領域。“為什麼做風險投資?因為我自己覺得我們是一家科技企業,從小到大的過程有哪些艱難,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我們都瞭解。再加上手裡面當時的聯想上市之後已經有一些錢了,於是拿3500萬美元辦了一個風投公司。”柳傳志表示。


2015年6月29日,聯想控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它目前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多元化投資集團之一。聯想控股的戰略投資除了傳統的IT產業,還覆蓋金融服務、農業與食品、新材料等板塊,財務投資在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擁有豐富的佈局。


從傳統電腦行業的較量,到基於互聯網大發展的競爭,在柳傳志看來,技術變革讓這個時代迎來大的拐點,是挑戰,更是機遇。移動互聯網出現以後,會和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數字能源結合,兩個正能量結合到一起,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一個國家最後還是比科技力量的強弱。

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一代企業家的作別


柳傳志最近一次處於風口浪尖上,源於聯想5G投票風波。


2018年5月16日,已經74歲的柳傳志拍案而起,與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發表聯名信《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


這是柳傳志一次罕見的激烈表達。在所有與他有過接觸的旁人看來,老柳一向寬厚、平和、坦誠。事實上,即便是當初“柳倪之爭”時,面對公司路線的取捨的爭論,柳傳志都沒有過激反應。而這一次,極端化的外部輿論氛圍,讓已過古稀之年的柳傳志難以承受。


柳傳志:這代企業家的符號與傳奇

圖:圖蟲


從柳傳志的經歷可一窺端倪。柳傳志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019年8月17日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五屆夏季高峰會上,彼時他做了一個主題演講,叫做“今天,我們血脈賁張”。


1944年出生的柳傳志,在演講中坦言自己是“抗戰時期生人”,這也是他為何如此關心國家命運的原因。“我們歷經滄桑,瞭解歷史,有血性,所以初心和使命就牢牢地刻印在我們的腦海裡,融化在我們的血液中。”


從柳傳志的創業經歷來看,作為第一批創業者,“家國情懷”、“產業報國”是其身上最明顯的時代烙印。2017年,馬雲在美國中小企業峰會上全英文演講,身在國內的柳傳志空中打Call,盛讚馬雲“為國爭光”。由此可窺,作為企業家的柳傳志,除了為股東、員工和社會負責之外,內心深處有著難以割捨的為國家爭光的基因。


柳傳志既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也是一代創業者的符號,因此他身上熔鑄了這代企業家所有的光與影,光榮與夢想。隨著王石、柳傳志們的退休,第一批企業家們已陸續退至時代大幕之後。新的創業者們,帶著新時代的印記與夢想奔湧而出。


但那些“家國情懷”與“產業報國”,依舊留存於我們的記憶中,不會因應年輪的累積而湮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