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壯志未酬

今天,

柳傳志退休矣,75歲了。

在企業家群體裡,

柳傳志正如“老祖”,

可謂一呼百應,應者雲集。

柳傳志:壯志未酬

柳傳志,1944年出生, 1984年(40歲)創辦聯想,1994年(50歲)香港上市,2005年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2008年進入世界500強,2014年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

2019年,已經連續上榜9年的聯想集團繼續榮登世界500強榜單,排名第212位。18/19財年全年營業額創歷史新高,摺合人民幣3422億元,年增長12.5%,實現稅前利潤57.4億人民幣,增長高達459%。

成績不可謂不絢麗,但外界對聯想的評價譭譽參半,有人認為它是民族品牌的代表,有人認為它缺乏核心技術正在走向沒落。而對於柳傳志的評價,也不是一邊倒的正面。

對於退休,柳傳志似乎尚有“未酬”之感。

上:沒治好 楊元慶的大嘴巴病

在中國頂級企業界之中,

楊元慶的能力可能是被高估最嚴重的。

柳傳志:壯志未酬

當年,柳傳志從四大候選人(楊元慶、孫宏斌、郭為、朱立南)中選擇了楊元慶,歸根結底是因為楊元慶更類似於柳傳志!他們有著一脈相承的特色,都是“貿工技”的堅定者,都是“技工貿”的反對者!

2005年,少壯派楊元慶接棒,任聯想集團董事長。

但是,2009年聯想集團首次出現虧損,柳傳志出山再次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直到2011年才再次卸任交棒。也就是在這過程中,楊元慶養成了大嘴巴病。

比如,針對外界質疑聯想盈利不高,但楊元慶個人拿著一億元的工資。楊元慶說,自己拿上億的年薪是因為不能比美國員工低!難道不應該回答是因為你的工作對的起你的薪水麼?

針對部分國內市場上的同型號聯想電腦,價格竟比國外還高,同時還有存在“閹割版”電腦硬件配置比國外低的情況,

楊元慶表示:“中國有錢人越來越多,定價高符合國人的面子。”

2008年,ThinkPad X300發佈會,針對該產品的高定價,楊元慶解釋說:好產品就應該有高價格,如果定價太便宜,用戶可能會覺得產品不好。

至於楊元慶是否說過“定價高符合國人的面子”這句話已不可考,但“便宜了用戶可能會覺得產品不好”如今還可見於新浪科技的報道。

難道產品好不好不是消費者的體驗來決定而是價格決定的?那隻值一千的產品賣一萬突然就本質上提升了?當我們中國人人傻錢多是吧?

“飛線門”、“換屏門”、“閃屏門”、“斷軸門”、高價閹割版、武士刀事件等,聯想在其中就一點問題都沒有麼?有問題不要緊,只是回答記者問題時,要過過腦子。

還比如,2018年9月13日,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接受外媒採訪後,聯想再一次遭受“民族主義”危機。最終,該網站將採訪的題目定為“聯想CEO:我們不是一家中國公司”,這個說法傳到國內後再次引發危機。

柳傳志:壯志未酬

對此,聯想立刻反應並發表聲明,強調楊元慶的意思是“聯想不僅僅是中國公司,更是一家全球公司”,而楊也在微博對事情進行了解釋並附上該聲明。

柳傳志:壯志未酬

其實,口才、思維邏輯不好,不是沒辦法的,一是經過專業培訓,二是少出面也行呀,不少出色的企業家都不喜歡出面呢。


下:沒抓住 企業轉型升級的機會

聯想、華為作為國內兩大代表性科技企業,

在公司發展的道路上截然相反:

前者是貿工技的代表,

而後者則是技工貿的代表。

倪光南院士曾作此評價:

現在的華為芯片已經是世界一流水準,

絲毫不遜色於高通、蘋果,

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猶有過之!

自研芯片很難,聯想放棄了,

還好華為堅持下來了!

我的意見,不要一味地抱怨聯想沒有技術,因為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所做出的決定,可能都有所不同。試問自己,你自己公司在創業初期,就一定要投入大筆資金進行技術開發嗎?你首先肯定是想賺錢,要生存才對。

通俗地講,你早期的聯想是100%國企,因為政策太好,送到嘴邊,容易錢賺習慣了,誰還想費勁賺辛苦錢。芯片、交換機,投入巨大還不一定見成效,何況還有外國大品牌來競爭,搏殺慘烈。還不如趁著政策好,以科技的名義多拿些地,建房蓋樓,不用吆喝就賣個精光,利潤豐厚。

從90年代開始,聯想就涉足房地產了,旗下的融科置地逐年壯大,年營收超百億,在房企中排名前十。到了2016年,眼看新一輪調控即將來到,柳傳志把房地產業務賣給了孫宏斌。

柳傳志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時聯想成立之初,根本不允許也沒有條件讓他們做研發(需要海量資金),然後靠技術來進行貿易,所以只能是貿工技。鋪設一條芯片生產線至少需要20億美元,而那時剛剛起步的聯想每年純利潤才10億港元,“資金不足,回報不可期”。

客觀地講,問題的關鍵在於,社會經濟在發展,消費者結構、需求也在變化,企業也會跟隨這些大的時代進行調整、轉型。

可以說,30多年來,聯想轉型的好機會是有的。

第一次轉型:當年倪光南院士主導研發時候,如果及時轉型通信設備行業,也許現在聯想不是生產電腦了,而是第二個華為?聯想是由倪光南院士研發的聯想式漢卡賺的第一桶金,聯想因此而得名,聯想建立後受到中科院和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

細心的人都知道,聯想幾乎和華為同時研發出大規模數字程控交換機。當時,華為只能在小城市求爹告娘四處兜售時,聯想交換機接受了國家領導人的視察並安裝在中南海。

第二次轉型: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轉型,或者2010年聯想樂Phone出場之後,能夠堅定而戰略得當,今天聯想的局面就可能大不一樣。

第三次轉型:錯失了雲計算、雲存儲的機會。

當年阿里進入雲計算的時候,百度、騰訊認為太過超前,如今阿里在全國佈局了多個雲存儲中心,聯想不是沒有機會。

三次重大轉型機會都失敗了。前兩次應該說完全是柳傳志的失誤,第三次柳與楊“各打五十大板”。

柳傳志可能也被過於神話了,缺乏真正教父級的產業戰略思想。今天楊元慶起碼守住了聯想插旗杆的山頭,雖然今天這個山頭已經風光不再,否則今天的聯想就更慘不忍睹了。

2016年1月29日,在聯想新春聯歡會上,柳傳志對業界環境與聯想現狀進行了剖析與點評,他說:“我們這個行業不管怎麼說,現在依然是個大行業,有著足夠的迴旋空間。”意思很明白,只要聯想不再折騰,依然有足夠的空間:立足全球市場,PC業務作為聯想的老根基,依然還可以支撐很多年。

真的是這樣嗎?科技企業不是的,君不見諸如諾基亞、柯達一樣的企業,瞬間就倒掉的嗎?

電腦不是沒有被替換的可能性。聯想要成功,就要在下一個機會窗口到來前,洞察全球產業大趨勢,並出色完成這一戰略的隊伍。

時間會給事件最好的詮釋。

帳號介紹

知貝——領先的品牌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成員來自:寶馬、可口可樂、奧美、海康威視、華為等十餘家全球一流的公司/機構,用最實用的方法,體系性的品牌營銷策劃,讓客戶價值“貝上加倍”。

通過多年積累,旗下已經擁有三家子公司,分別專注品牌策劃、活動創意策劃、宣傳片拍攝、視覺傳達/展會展廳設計,以及中國第一財經作家吳曉波周邊相關策劃等。

隨著多年的業務增長及策略轉型,知貝已經成為眾多知名科技、互聯網、家電、零售、政務、消費品等企業的長期合作伙伴。

後臺留言索取浙江省交通設計研究院、上海人瑞集團、國大口腔、蘇泊樂、彬銳投資、浙大網新、中威電子、圖訊科技、康恩貝、海康威視螢石、阿里巴巴、浙江省司法廳以及“第二屆中國汽車消費高峰論壇”等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