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影視劇《小別離》中少年成長該反省的是家庭教育

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什麼是家庭教育。我們知道今天這個社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衡量一個人的成功的標準,事業、地位和財富。

在這樣的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學習成績、素質技能,成為我們衡量教育成果的標準。我們單純的認為學習好自然多才,素質培養的好自然多藝。多才多藝的自然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可是當他們得到夢寐以求得到的財富、事業和地位,過得並不幸福;也有很多才多藝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成為啃老一族和高分低能的問題青年。


淺談影視劇《小別離》中少年成長該反省的是家庭教育

去年,一部《小別離》在電視上熱播。這部講述子女升學問題,描繪現代中國親子關係的劇,引得不少觀眾紛紛表示:“替我們說出了多少小時候的怨氣”。在這部劇中,儘管三對父母有著截然不同的背景和經濟條件,卻都能找到他們各自的方式,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土豪”爸爸張亮忠強迫兒子出國鍍金,為自己“掙面子”;處於中產階級的“女強人”童文潔對自己的女兒要求十分嚴苛,以近乎變態的訓練來讓她提升學習成績;而工薪家庭中的媽媽吳佳妮則視女兒為生活的全部重心,為了改變女兒她“普通”的命運幾乎不惜一切代價。其實,三對父母本身的狀態和想法都沒有錯,可他們的家庭教育模式卻很難說是健康的。


淺談影視劇《小別離》中少年成長該反省的是家庭教育

“虎媽狼爸”與不停戰鬥的孩子

在這種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他們希望孩子是完美的、優秀的,同時他們對孩子的回應又是有限的、有條件的,孩子需要通過不斷努力達到完美,才能獲得家長的關心和愛。

比如在《小別離》方朵朵的家庭中,嚴厲的媽媽和乖巧的女兒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媽媽將中考視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允許女兒的成績有一點點偏差。而朵朵的成績在進入初三後成績很不穩定,當她在入學考試中跌出百名以外時,爸爸方圓幫助她隱瞞了這一消息。媽媽最終得知後,她訓斥幫助隱瞞此事的方圓:進不了前一百,就進不了重點高中;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

在這個家庭裡,成績是擁有獎賞的唯一必須前提。父母承諾朵朵,考到85分就帶她出去玩一次,結果朵朵在下一輪考試中拿到了84.5分的成績,與約定的85分差0.5分,原本許諾的旅遊無法兌現。當方圓前來勸說時,童文潔堅持不予妥協,聲稱這是“原則問題”。

在這樣的家庭中,許多孩子習慣於用“戰鬥”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包括試圖戰勝一切壓力。當媽媽對自己的干預越來越多時,朵朵曾生氣地喊出一句:你要是敢這麼做,就別認我這個女兒。

除此之外,這樣的教養方式也很容易讓孩子在長大後凡事都過度堅持,甚至有些完美主義(不僅追求完美,同時無法容忍缺憾),使得他們無時無刻都處於戰備狀態,始終無法放鬆地投入生活,這不僅可能引發焦慮,免疫、消化、心血管等疾病,甚至可能改變大腦的功能結構,進而影響個體的記憶、邏輯、決策的能力


淺談影視劇《小別離》中少年成長該反省的是家庭教育

“割草機父母”與總是逃避的孩子

“割草機父母”指的是那些為了孩子的成功,隨時趕在孩子前面將“雜草”清除,為孩子擺平成長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的家長。這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但卻缺乏對他們的基本規訓(discipline),以至於這些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想逃避,希望得到父母保護,無法獨立承擔責任。

事實上,不斷逃避並不會讓這些人免受壓力的傷害。當他們習慣於逃的時候,任何一點點困難都有可能引發他們的壓力反應(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與不停戰鬥的孩子相似,他們也會因此受到過高的皮質醇水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習慣性逃避還可能讓他們更容易感覺到自己“一事無成”、進而產生消極的挫敗和無望感。

“缺位的父母”與“消失”的孩子

這些父母既不關心孩子的需求,也不對孩子有所寄望。《小別離》中張小宇的家庭,爸爸張亮忠白手起家做生意,身家過億,後來與小宇的媽媽離婚,又娶了一位美貌的年輕妻子蒂娜。由於小宇和後媽蒂娜經常爭吵、矛盾不斷,

張亮忠在朋友的啟發下,發現把兒子送出國“是一條路子”:既能讓他不面對國內的中考、高考,沒有太多學習負擔,還能擺脫目前的家庭矛盾。這樣的做法讓小宇覺得,爸爸對自己的關心是一種嫌棄。“你只是想把我送走。”對此,張亮忠卻並沒有否認。他對兒子說,你們總是起衝突,我才想讓你走。——他並沒意識到這種處理方法有什麼問題。此外,張亮忠還說,“爸爸的公司裡多的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員工。你要是學歷不好,老子的江山你坐得穩嗎。”——他有著傳統的子承父業的思想,小宇自己的成績好壞、人生目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給自己“撐起面子”。

長久以來,這種關愛的缺失會讓這些孩子覺得自己唯有“消失”,才能感受不到被忽視的痛苦。小宇常常呆在自己的房間裡,或是看母親生前的相片,或是自顧自地敲打架子鼓,甚至有時偷偷跑回外公外婆家裡。

這樣的家庭,還會讓許多孩子習慣於隱匿於人群之中,既不敢表現自己、為自己爭取,也不懂得逃離、避免傷害,他們彷彿被“卡”在壓力或痛苦的情境之中,直到精疲力竭。


淺談影視劇《小別離》中少年成長該反省的是家庭教育

“直升機父母”與“服從”的孩子

直升機父母,通常會把孩子當做一切生活的重心,在將孩子的需求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的同時,也對孩子有著不切實際的高要求。這些父母尤其在意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公開場合的表現,因而也會過度捲入孩子的生活,試圖在各個方面施以控制、監視。

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個終身教育,家庭教育本真是終身學習。耳聞目睹中,孩子也會繼承父母學習的精神,代代傳遞,這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和後代走得更好並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