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你經歷過最深的恐懼是什麼?

我是在遊樂園玩大擺錘的時候,那種高速翻轉加失重的恐懼感,我這輩子都忘不了。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除此之外,樓道里的狗吠聲會讓我恐懼;

失眠的夜裡門口細細碎碎的聲音讓我恐懼;

深夜回家的路上,緊隨其後的陌生男人讓我恐懼;

一個人搭乘的電梯突然開始自由落體讓我恐懼……

我常常在想,人為什麼會恐懼?恐懼是真實存在的,還是人的想象力加持的結果?恐懼是否真的能克服呢?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恐懼其實是一種“上古情緒”。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與恐懼密切相關的腦區amygdala(杏仁核),PAG(Periaqueductal Grey)等,都位於新皮層之下,屬於早期發展出來的腦結構之一。因此,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情緒。

不但人類會產生恐懼,其他的哺乳類、齧齒類,甚至無脊椎類在內的動物也會恐懼。

想想你給你家貓洗澡的時候,它豎起的耳朵~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還有你家狗子被其他小動物嚇到跳腳的樣子~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現代人或多或少的會攜帶某種恐懼症,比如:

密集恐懼症

恐高、恐水症

密閉空間恐懼症

電子產品恐懼症

香蕉恐懼症

等等......

當然,患得最多的,是社交恐懼症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比起成年人,小孩兒經常對恐懼沒有感知能力。

比如,我去遊樂場玩的時候就發現,那些讓大人嚇得嗷嗷叫的遊戲項目,小孩子卻可以輕鬆駕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大人會“怕死”,會權衡這個遊戲是不是足夠安全,工作人員有沒有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萬一出現意外怎麼辦……但是對很多小孩兒來說,首先孩子沒有“死亡”的概念,其次孩子還沒有習得對安全性的評估能力。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無知者無畏”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小時候播種下的恐懼,成為伴隨一生的“童年陰影”。

我們很多恐懼症都是從童年時期培養起來的,我們稱之為“童年陰影”。

比如我小時候被狗追過,直到現在都對狗敬而遠之,甭管這狗長得有多可愛看起來有多乖。

童年時期播種下的恐懼常常伴隨人的一生,想要治癒,非常困難。因此,我們做父母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瞭解他在什麼時候會感到害怕,瞭解他內心深處的恐懼。在恐懼播種的當下剷除它,不要等到恐懼生根發芽了,根深蒂固了,想要克服,就太難了。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如何幫孩子剷除恐懼的種子呢?

剷除恐懼的種子有黃金時間。

人在產生恐懼的時候,與恐懼對象之間通常都有一個特定的距離,稱為“臨界點”。而這個“臨界點”就是剷除恐懼的“黃金時間”。站在臨界點上,剷除恐懼才能有效。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比如,你的孩子怕狗,你會怎麼做?

告訴他:“寶寶,狗狗很乖的,它不咬人,你摸摸看”,紙上談兵,距離太遠,寶寶依然對狗狗保持警惕和害怕。

直接讓寶寶和狗待在一起,距離又太近,孩子很容易崩潰,恐懼感只增無減。

最好的辦法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臨界點(其實就是崩潰的邊緣……),一步一步的幫助孩子緩解恐懼。比如抱起你的孩子,讓他在你的保護下一點一點的接近狗狗,試著讓他撫摸狗狗。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會發脾氣,可能會臉憋得通紅,也可能會嚇哭,不要放棄,孩子哭得最兇的時候,距離臨界點最近。在這個臨界點上停留一會兒,直到他的情緒緩和下來,再前進一步。

“害怕”“憤怒”“哭泣”都是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當情緒得以釋放,恐懼的種子自然會鬆動。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正確的判斷“黃金時間”並堅持住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既能感到極致的害怕,又能感受到來自大人的保護。他意識到“危險”和“安全”這兩件事在同一時刻都是真實的。

突破了臨界點,恐懼的種子便能成功剷除。

想要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時間”

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會不斷萌發出新的恐懼:對失眠的恐懼,對脫髮的恐懼,對衰老的恐懼,對金錢的恐懼,對人情的恐懼……恐懼會伴隨我們的一生,如影隨形。

為了免於被恐懼支配,馴化恐懼並與之共舞,將成為我們畢生學習的課題。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