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和大金的貨幣戰爭


南宋和大金的貨幣戰爭

戰爭時期的大金是不需要與南宋做貿易的,需要什麼直接來搶就是了,不用以物易物,也用不著貨幣。但在紹興和議之後這招就不能用了,金人只能用自己的商品與南宋交換。大金雖然之前也掠奪了一些中原的能工巧匠,但始終沒能形成冶鐵鑄幣的產業,貨幣只能依靠南宋輸入。

但就在南宋經濟最繁榮的時候,特里芬魔咒不期而遇:要想維持國際貿易,南宋就必須大量進口國外商品、輸出銅錢;要想保證國內銅錢正常流通量,就必須禁絕邊境貿易。

就這樣,南宋和大金在南宋立國的一百多年裡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銅錢爭奪戰。

紹興十二年,南宋迫於大金的壓力,在淮北、淮南一帶開設了一批官辦榷場,但南宋朝廷根本不希望和大金做貿易,而且大金還企圖在貿易中換走本來就緊缺的銅錢。

為了防止銅錢流入大金,南宋朝廷對宋金貿易做了非常苛刻的規定:對交易的商品、時間、地點都有嚴格的限制,而且只允許雙方以貨易貨,南宋的商人禁止攜帶銅錢進入榷場,違者不僅沒收銅錢,嚴重的還會被判處流配。

就算有商人偷偷將銅錢帶進榷場了也沒用,因為在榷場裡,金國的商人根本就見不到南宋的商人,他們只能通過榷場的官員與南宋進行貿易。

但就算南宋朝廷管的這麼嚴,卻還是沒有用。

南宋和大金的貨幣戰爭

數千年來市場生生不息,就是因為它能給商人帶來數不清的利益,即使當權者制定了最嚴厲的管理措施,也抵不住天下人對利益的嚮往。更何況,除了南宋開設的榷場,大金也有自己的榷場,那裡可不是南宋朝廷可以管轄的到的地方。

紹興和議簽訂完的當年,大金就在陝西、安徽等地廣設榷場,而且相對於南宋規範嚴格的榷場,大金的榷場可謂相當自由。之前也說過,只要南宋的銅錢出了國,購買力就是國內的3到4倍,而且,大金還在邊境廣設客棧,一旦南宋的商人進入大金的客棧,大金的軍隊就可以替南宋的商人運送銅錢和商品。

還有一點,南宋幾乎開放了所有的手工業,除了鹽鐵,而大金的政府除了煮鹽,基本壟斷了所有的手工業。這是大金用來交換南宋銅錢的籌碼,畢竟南宋官鹽的價格是大金私鹽的幾倍,再加上銅錢加倍的購買力,商人販賣私鹽的利潤何止數十倍。

南宋:嚴格的管制、官營的榷場;大金:開放的市場、自由的榷場,結果就是大量的銅錢通過熙熙攘攘求利的商人流入了大金。

在這場貨幣戰爭中,如果南宋的緝私力度大一些,邊境守軍嚴格執行朝廷的命令的話,南宋或許還有贏的希望,然而當南宋自己的軍隊都開始經商時,南宋在這場貿易戰裡已經徹底輸了。

高宗年間,南宋軍隊大範圍捲入了宋金邊境走私的貿易,最初還只集中於私鹽,後來居然連軍械、火藥這些朝廷明令禁止的軍需物資都開始販賣,就連之前的官辦榷場,很多也成為了軍隊走私的集散地。

明面上高喊著“靖康恥,猶未雪”,背地裡卻是“賺錢賺錢賺錢,大金的錢也要賺”,還能指望這樣的將領保家衛國?難怪在此後一百多年的宋金戰史中雙方雖然小打小鬧多,卻很少見到大規模戰爭,經常打著打著互相就投降了,畢竟下了戰場還是生意夥伴嘛。

所謂商場如戰場,宋金將領早就在商場中結下了金錢的友誼!

南宋和大金的貨幣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