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政權為什麼沒能力像東晉,南宋,與清朝劃江而治

南明是明朝京師北京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多個流亡政權的總稱。

滿清與南明軍事力量對比

滿洲八旗不到十萬人,蒙古八旗不到五萬人,漢軍八旗勉強夠五萬人。所以整體算下來,還不到二十萬

南明這邊的部隊,就拿南明的第一個政權弘光政權來說,他的北方五鎮一次性投降,就向對方輸送了二十三萬步兵。

南明政權為什麼沒能力像東晉,南宋,與清朝劃江而治

南明宏光皇帝

雖然從軍事量級上絕對遠超滿人,但幾乎在大大小小戰鬥上沒有佔過太多便宜,甚至多次被以少勝多,被反殺。

多個政權並存,互相內鬥,多次錯失良機

福建的唐王政權和浙江的魯王政權誰是正統之爭

唐王是稱帝在前,但是當時浙江人不知道,所以從台州,浙江的台州又搞出了一個魯王,叫朱以海,然後浙江人又把這個魯王給扶出來了,魯王監國在後。但是一旦兩個政權成立之後,還沒有趕跑滿清,就開始掐起來了。當然,他們之間也不是沒有做過和好的嘗試,其中有一次,唐王就派了一個人跑到魯王那兒說,說這樣,咱倆你看大敵當前,咱可不能打。我呢,先當這個皇帝,你先臣服於我,你封的所有大臣我都認,這個官位到我這兒一模一樣,咱不能變。你本人怎麼辦呢?你看,我又沒兒子,我死之後,就封王給你,就是這個皇位就傳給你,這樣好不好呢?

對於唐王來說,這已經是釋放出最大最大的善意了,但是魯王這邊呢?其實魯王這個人的性格,並不是那麼有上進心,但是他身邊的人不幹啊,我們好不容易把你抬出來了,我們也要將來位極人臣,萬一成功了之後,到底是唐王那邊的人官大,還是我們官大?所以一定爭一爭。

所以唐王的使者到了魯王的朝廷,那就是一鍋粥。其實什麼朝廷?沒有什麼金鑾殿了,就是幾個草棚子搭個行宮,大家就在裡面吵成一團。魯王的部下就分成了清清楚楚的兩撥人,一撥就說,你看唐王那邊,你看人家勢力又大,承認他的人又多,要不我們就承認投降過去算了?既然他使者來了,就讓他宣讀詔書唄。這邊還有一撥人那就死活不幹,說我們好不容易擁立的魯王,堅決不能承認唐王的重要性。

南明政權為什麼沒能力像東晉,南宋,與清朝劃江而治

南明與清朝對峙


不團結,沒有絕對的領導核心。

後來還有一個唐王,和桂王之間又打過一架,甚至在廣西還出過一個小王叫靖江王。你聽這詞,靖江王。在明朝的歷史上,單字的王,什麼桂王、唐王,這都是比較大的王。兩字的王都是小王,連這麼一個鎮守在廣西的靖江王,其實都是朱元璋,要論親戚關係得論到朱元璋那兒去,跟後來的萬曆這一家子,其實血脈關係已經很遠了。這個靖江王也要當一回,跟這個唐王又打一架。

文人士大夫誤國,造成內鬥嚴重

東林黨跟福王做鬥爭搞了一輩子,所以東林黨後來的那些學生們看到福王兒子小福王在南京城登基,那可不行。東林黨爭執皇位人選,造成皇帝權威示弱

所以東林黨就四處造謠,就否定這個小福王本身統治的合法性。不僅說他什麼荒淫無恥,給他造一堆謠,而且最狠的是,乾脆說這個小福王是假的,當初搞出了各種各樣的事件,比如說什麼童妃案,說這是以前他的一個妃子,你看他不認識她嘛。

然後又弄出一個太子案,說你看,崇禎皇帝的太子來了,其實真假也沒人知道。但是不管怎麼樣,福王政權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他作為一箇中心,實際上位置是不穩的,整個東林黨都在跟他搗亂。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感慨一下,你看宋朝,為什麼趙構往南跑,他就能成立?因為他的正統性毋庸置疑,雖然不是太子,是康王,但按照順位,他繼承皇位合乎制度,因為他所有的兄弟都被金國人一把虜到了北方,整個徽宗皇帝那麼多兒子,只有趙構一個人跑出來了,可是福王就沒有這份福氣了。首先合法性無法證明,當時又沒有DNA技術,造成謠言四起,時人難免懷疑:我們效忠不會是個假皇帝吧!這時候就不得不說東林黨部分人不識大局,心胸狹窄,國家危難之間還想著政治爭鬥,確實不明智。

南明政權為什麼沒能力像東晉,南宋,與清朝劃江而治

東林書院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句話突出了明王朝的硬氣,但從另一個側面也斷絕了南明的另一條生路,宋朝就是一個典型,一開始澶淵之盟雖然為城下之盟,但是保全宋遼幾十年太平,隨後又向金朝納貢稱臣,數次和談,保全大宋江山數百年。

南明政權為什麼沒能力像東晉,南宋,與清朝劃江而治

澶淵之盟

南明如果在領土,軍隊數最多的時候,想清朝和談,此時有最多的談判籌碼,即使一時屈辱,也可以如越王勾踐一樣臥薪嚐膽,以金錢換時間,以這段時間解決內部矛盾,訓練軍隊,我想,也能使南明政權不至於那麼快就滅亡。

南明最後的日子

1646年,南明弘光和隆武政權相繼滅亡,桂王朱由榔隨之在廣東肇慶登基,改元永曆,後來在大西軍首領李定國的支持下,移至昆明。1659年,清軍攻陷昆明,永曆帝再次敗逃,這一跑就跑到了緬甸。永曆帝及其隨從歷盡艱辛抵達緬甸都城阿瓦後,便立即派人前往緬都與緬王接洽。但是緬王拒絕接見流亡朝廷的使者,只派漢人從中傳達信息。後來,為了便於監視永曆帝及其隨從,緬王令人在阿瓦城隔河對岸用竹子圍造了一座城,讓永曆君臣居住。1660年,吳三桂幾次上疏清廷,力主入緬進討,清廷採納了吳三桂的意見,派出八旗兵由北京前往雲南,會同吳三桂一起進兵緬甸,捉拿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三月,永曆帝及其眷屬被押回雲南昆明。吳三桂認為若押解回北京,路途十分遙遠,擔心發生意外,建議就地處決,清廷准奏。四月,永曆帝被處死。南明永曆朝廷至此煙消雲散。

南明政權為什麼沒能力像東晉,南宋,與清朝劃江而治

朱由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