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在封建王朝,“名”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說:“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名”不可輕授。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一、在東晉,琅琊王對皇位的繼承權

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是頂著西晉“琅琊王”的名義,在江東開創了基業。

在東晉,“琅琊王”是離皇位最近的職位之一。東晉一共11個皇帝,6個做過琅琊王。

這要從宗法制說起:

司馬睿做了皇帝之後,他逢年過節要祭拜的,只能是西晉做過皇帝的那些人。

那他自己的爹,就得有人祭拜。這就需要有個名分,“琅琊王”就是繼承琅琊國的名分。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東晉也是藝術興盛的時代

但是呢,因為司馬睿這一支做了皇帝,就是皇室嫡脈了。當東晉皇帝死後沒有兒子或者兒子太小的時候,有“琅琊王”封號的人,就變成了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就好比一家兄弟兩個,大哥在外面發了大財,家裡的2畝地和老房子留給弟弟繼承,弟弟在家贍養老人。但是如果哥哥沒兒子,那外面的大筆家產,就會由弟弟繼承。那時候可沒有當代婚姻法,老婆是繼承不了皇位的。

簡單說,有太子,琅琊王是皇位第二順位繼承人,沒有太子,琅琊王就是東晉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東晉滅亡後,自稱皇室的司馬楚之逃到北魏,北魏封他為琅琊王


二、東晉的“琅琊王”

東晉一共封過8個琅琊王,其中2個夭折早死,5個繼承了皇位。除去夭折的,“上位率”高達83.33%。

317年,西晉琅琊王司馬睿登位晉王,立司馬紹為太子,立司馬裒為琅琊王,作為西晉恭王一支的繼承人。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竹林七賢 東晉的無奈


  1. 司馬裒,317年立,317年夭折。
  2. 司馬煥,318年立,318年夭折。
  3. 司馬昱,322年立,327年徙封會稽王。(因為司馬衍當了皇帝,立了司馬衍的兄弟當琅琊王)365年復為琅琊王(當時的皇帝司馬奕沒有兄弟、沒有兒子),本人拒絕接受封號。371年,以會稽王登基。
  4. 司馬嶽,327年立,342年登基。(司馬衍的兒子司馬丕、司馬奕年齡太小,外戚庾氏為了繼續掌權,立司馬嶽為帝)
  5. 司馬丕,342年立,361年登基。(司馬嶽沒兒子,皇位還給了司馬衍的兒子)
  6. 司馬奕,361年立,365年登基。(司馬丕的兄弟,司馬奕登基後,沒兒子沒兄弟,找司馬昱回來當琅琊王,司馬昱拒絕了)
  7. 司馬道子,371年立,392年徙封會稽王。(司馬昱的兒子)
  8. 司馬德文,392年立,418年登基。(司馬曜的兒子,安帝司馬德宗的兄弟。劉裕篡位,為了應和讖語,毒殺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司馬德文是東晉的末代皇帝)

418年,宋公裕以讖雲"昌明之後尚有二帝",乃使中書侍郎王韶之與帝左右密謀鴆帝而立琅邪王德文。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三、《世說新語》裡故事最多的皇帝

東晉的大部分皇帝,就像權臣的抹布,想用你,你不當也得當,不想用你,皇子照樣排隊靠邊站。

最典型的一個,還拒絕過近乎皇儲的琅琊王封號。

他就是做過琅琊王的簡文帝司馬昱。

他怎麼一會拒絕琅琊王,一會又做過琅琊王呢?

1.《世說新語》裡故事最多的皇帝

《世說新語》裡,故事最多的,當然是東晉的權臣們。謝安、桓溫、庾亮、殷浩這些權臣,佔據了《世說新語》大量篇幅。簡文帝司馬昱,則是唯一故事跟權臣一樣多的皇帝。

他善於清談,史稱“清虛寡慾,尤善玄言”,被稱為“清談皇帝”。書裡還記載了一些諷刺性的內容,比如《簡文帝不識稻》:

簡文見田稻,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雲:寧有賴其末而不識其本。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馬鐙的應用,使北方胡人騎兵力量增強,對東晉北伐產生了不利影響


還有一些對當時朝臣的評價,比如:

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世說新語》裡,關於簡文帝的故事,多達69個。這些故事,雖然有一些反饋了簡文帝的“魏晉風流氣度”,但更多的,反映了刀光劍影下,不得自主的人生。

比如:

桓宣武對簡文帝不甚得語。廢海西后,宜自申敘,乃豫撰數百語陳廢立之意。既見簡文,簡文便泣下數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

權臣掌廢立,皇帝只能對以哭泣。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東晉南北朝時期的農耕


《世說新語》裡說,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比較喜歡司馬昱的娘。因此,早期還考慮過立司馬昱為太子。後來因為種種原因,立司馬紹為太子,小兒子司馬昱就成為留守琅琊國家業的琅琊王。

但是司馬紹死後,庾氏當政,司馬昱連琅琊王都當不成了,被改封為會稽王。


2.不敢、不想、不願做皇帝的人

司馬昱作為皇室,經歷過掙扎、抗爭、認命、抑鬱的心路歷程。

庾氏倒臺後,皇帝司馬聃過於年幼,司馬昱臨危受命,試圖重振晉室。

但是沒兵沒將的抗爭,被權臣桓溫無情的按在地上摩擦。

司馬昱心灰意冷。因此對於皇室立他為琅琊王(隱含做皇儲的意思)的意圖,他消極抵抗,給拒絕了。

世說新語裡還編了一些桓溫和簡文帝的故事,比如:

宣武與簡文、太宰(王晞)共載。密令人在輿前後鳴鼓大叫,鹵簿中驚擾,太宰惶怖求下輿。顧看簡文,穆然清恬。宣武語人曰:朝廷間故復有此賢。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舊時王謝堂前燕


365年,

哀帝崩,以琅邪王奕承大統。七月,己酉,徙會稽王昱復為琅邪王。甲申,立琅邪王昱子昌明為會稽王;昱固讓,猶自稱會稽王。

但是,東晉的皇帝,終究不是你不想當,就可以不當的。

不做也得做。

371年,桓溫為擴大權勢聲望,廢帝(司馬奕)為海西公,立丞相會稽王昱,是為簡文帝。

清談皇帝司馬昱在權臣的擺弄下,活得無比憋屈,在位僅8個月,就抑鬱而終了。

上位率83%,比太子還管用的職位:東晉“琅琊王”

東晉時期,都城建康沒有外郭(木柵欄),石頭城要塞被攻破,建康就三番四次被叛軍佔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