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漢漢武帝在位期間,丞相被稱為史上最高危的職業?

小陳哥愛遊戲


丞相本身就高危,漢武帝時,剪除了諸侯王的威脅,但是,有得必有失,同時皇帝也失去了諸侯王的拱衛,顯得勢單力薄了。

諸侯王確實威脅皇權了,勢力太大必然造反,但是,你不可否認,諸侯王能拱衛皇權。

呂后和武則天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結果不一樣?

無他,只是因為呂雉時,就是諸侯王很強大,呂雉面對的是一盤骨頭,她啃不動。

而武則天面對的李氏諸侯王是一盤肉,他自然吃了,

並不是他們人品道德有什麼高低,而是所處的環境不同罷了。

周勃和霍光有什麼區別?

同樣,周勃敢殺了小皇帝全家,面對強大的劉氏諸侯王,也只能安分守己,立劉恆為帝后,劉恆就是貨真價實的皇帝了。

而霍光時,劉氏諸侯王都被消滅了,失去諸侯王的拱衛,劉賀就被廢了,漢宣帝前8年基本上是傀儡。

所以,諸侯王雖然威脅皇權,但同時也拱衛皇權了,

漢武帝開始,諸侯王成了大地主,沒有威脅,同時也失去了拱衛皇權的能力。

皇帝需要諸侯王拱衛,因為他的威脅來自朝廷內部,也就是相權的威脅。

漢朝的格局是朝廷內部外戚、丞相相互制約,外部諸侯王丞相相互制約的格局。

一旦沒有諸侯王,丞相就沒有外部制約了。

漢初相權有多大呢?

皇帝的秘書機構叫六尚,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與尚書,除了尚書,其他都是生活秘書,宦官乾的活。

而丞相呢?他的秘書機構叫“十三曹”,即:

一西曹,主府史署用。

二東曹,主二千石長吏遷除,幷包軍吏在內。可見朝廷一切官吏任免升降,都要經宰相的秘書處

三戶曹,主祭祀農桑。

四奏曹,管理政府一切章奏。略如唐代的樞密院,明代的通政司

五詞曹,主詞訟,此屬法律民事部分。

六法曹,掌郵驛科程。科程是指一切交通方面之時限及量限等

七尉曹,主卒曹轉運。是管運輸的,略如清代之漕運總督

八賊曹,管盜賊。

九決曹,主罪法。賊曹、決曹所管屬於法律之刑事方面

十兵曹,管兵役。

十一金曹,管貨幣鹽鐵。

十二倉曹,管倉谷。

十三黃閣,主簿錄眾事。這是宰相府秘書處的總務主任

由“十三曹”可見,全國的政務都集中到宰相,而並不是歸屬於皇帝。事實上當時的宰相不僅負責全國的行政事務,而且又可以管官員的任用以及賞罰,有時還參與軍事行動的指揮策劃。相府在當時是中央政府最龐大的機關。

古代皇帝都想要實權,而丞相則想要自己掌握實權,皇帝就在宮裡生孩子就行了,天下事由丞相管。

丞相不僅管理外朝的國家大事,皇宮裡的事,也通過九卿來管理,

就說是,丞相的權力大到無所不包,無所不管,嚴重威脅皇權,他還是百官之長,內外廷都由他控制。

這樣強勢的漢武帝,怎麼可能允許這樣的丞相出現呢?

所以漢武帝跟成為死磕,用外戚衛青為大將軍,作為內庭長官,剝奪丞相的決策權,丞相領的外廷為執行機構,內庭成了決策機構。

但是,漢武帝晚期,巫蠱之禍後,沒有了太子,丞相劉屈氂就想聯合外戚李廣利擁立李夫人的兒子為太子,也就是劉賀的父親,結果失敗了,劉屈氂被腰斬,由此可見,丞相的權力依然很大。

皇權相權的鬥爭,延續了幾千年,慢慢的呈遞減趨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中國通史視頻


漢武帝劉徹15歲登基,在位54年,是歷史上大有為之君。在他執政期間,一共任命了13位丞相,每位丞相平均在位時間四年,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丞相是葛繹侯公孫賀,在位11年,牧丘侯石慶,在位9年;最短的是魏其侯竇嬰和彭城侯劉屈氂,在位時間僅僅1年。

在這十三位丞相中,6位被殺或自殺身亡;1人(武安侯田蚡,在位5年)被驚嚇成病,驚悸而死;3位(建陵侯衛綰、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毫無建樹;1位(牧丘侯石慶)戰戰兢兢從生死線上活下來;1位(平津侯公孫弘)靠逢迎術苟活;只有最後一位丞相富民侯田千秋功成名就。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漢武帝時期的丞相有兩大特點:

一是死亡率極高,半數不得善終;二是大多庸庸碌碌,尸位素餐。

是什麼原因導致,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出現如此怪異現狀?大體說來,兩個原因:

一是漢武帝冷酷無情的秉性;二是漢武帝獨裁政治的需要。

1. 漢武帝冷酷無情的秉性

自古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在漢武帝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從他的私生活就可見一斑:廢棄對他登基起關鍵性作用的陳阿嬌、逼死皇后衛子夫、賜死最寵愛的鉤弋夫人、為政權跟他母親徹底翻臉、兩次巫蠱案殺了太子一門及親生女兒、親家滿門等。可以說漢武帝是一路踩著親人的血跡走過來,一生伴著親人的啼哭走過,但每一次過後,他的心腸似乎更加堅硬冷酷。

對自己的親人尚且如此,對待大臣就更不在話下了。魏其侯竇嬰,是他的表叔,對他忠心耿耿,甚至因為他得罪自己的姑媽竇太后。但是當竇嬰受到武安侯田蚡陷害時,他明知事情真相,但為了討好母親,讓竇嬰蒙冤入獄。

後來,當他意識到如果竇嬰一死,他正好可以乘機借力打力,一舉解除母親和田蚡一黨勢力的牽制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毀掉景帝遺詔的底檔,使竇嬰戴上一頂“製造偽昭”的罪名,用竇嬰無辜的血,為他掃平獨裁的路(筆者認為那份遺詔案的真兇就是漢武帝,見本人百家號另一片文章《一道離奇的遺詔》。)!

對這樣一位冷血動物,眾大臣心知肚明,只能小心伺候,能躲則躲。他的連襟葛繹侯公孫賀年輕時就跟隨漢武帝左右,可謂發小,漢武帝對匈作戰,公孫賀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當漢武帝要拜公孫賀為丞相時,公孫賀嚇得哭倒在地,說什麼也不肯接受丞相的印綬。什麼樣的人能使一個親人加朋友嚇成這樣?

事實也如公孫賀所料,最終他被陽陵大俠(實際上就是強盜)朱安世誣告,說公孫家以巫蠱詛咒皇帝,儘管廷尉調查到最後,沒發現任何確鑿證據,但漢武帝還是毅然決然地誅滅了公孫賀全家,包括涉案的陽石公主,他自己的親生女兒!

以漢武帝的冷酷,作為是非焦點的丞相,自然是高危職業,只能說被他選中了,等於提前給預定了去往閻王殿的車票。

2. 漢武帝獨裁政治的需要

古代,皇權和相權之爭一直是朝堂政治生態的一個方面。相權雖不能替代皇權(除了個別超級猛人),但皇權也替代不了相權,尤其是在政治清明的社會,皇權往往受相權制約嚴重。其實這種相互制約的生態是良性的,可以有效遏制皇權走向不受制約的極端,給國家決策帶來災難。歷史上就有自覺約束皇權的聖明之君,比如李世民就規定,沒有宰相簽字的聖旨是無效的。

漢武帝不能容忍皇權的分割,他需要絕對的獨裁,所以丞相只能是他的擺設,頂多是執行機構。由此,他還首創了“內朝官”,漢武帝讓一批身份地位的學者和身邊近臣來充當自己的決策參謀,最後的決策完全由他定,訂完了直接下聖旨給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官執行,直接剝奪了丞相們的決策權。而內朝官們都是一些品階低微的小人物,只是他的參謀,跟外朝官們幾乎沒多少利益瓜葛,從此他獨斷乾坤。

漢武帝創造的這個內朝官制,後期一直伴隨整個封建王朝,各個朝代雖有差異,本質一樣。於是,漢武帝的丞相們逐漸都習慣了當“機器人”,一切按皇帝的指示辦,一切安聖旨執行,慢慢地都成了名不副實的丞相。後來,丞相們發現,這種做法才最安全,於是西漢的丞相大人們都成了尸位素餐的癟貨。

殊不知,正是漢武帝親手創造的內朝官制,成了加速西漢滅亡的毒瘤。到了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時期,內朝官們都被外戚把控,這時的內朝官不但能決策,而且個個都是高官,決策和執行一把抓,最後外戚們成了帝國“二皇帝”,從此漢室江山就以滑坡式的速度墮落,這一切的根源,就從漢武帝的內朝官開始。

都說祖上建功,兒孫作孽,這件事完全是漢武帝為他的子孫埋了個大坑!

當然,漢武帝時期大臣們的下場也不是這一兩句能說得清的,歡迎大家分享各自的觀點。


尋根拜祖


漢武帝時期,丞相共有十三人,大多不得善終,因此丞相被稱為史上最高危的職業,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漢武帝)

一、漢武帝性格猜忌多疑,冷酷無情:

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在“吳楚七國之亂”中立有很大功勞,被封為魏其候,由於武帝上位,根基不穩,長期受竇太后打壓,心中產生怨恨,待竇太后過逝,竇嬰失去政治靠山,因為幫好朋友灌夫說情,被漢武帝以“偽造遺詔罪”處死。

(竇嬰)

二、西漢丞相權利過大:

西漢王朝丞相位列三公之首,丞相府分十三個部門,就是所謂的“十三曹”,管理部門之廣,管理權限之大,嚴重影響皇權集中,因此當相權與皇權碰撞時,就是丞相最危險的時候。

宰相李蔡在與衛青抗擊匈奴中,軍功顯赫,被武帝一路提拔,成為丞相,後在貨幣、吏治、鹽鐵等方面改革,政績顯著,後被漢武帝以私佔皇家園寢,而被問罪,最後自殺身亡,

三、漢武帝設立內外朝:

為了制約丞相的權利及擴大朝臣言路,武帝設立內外朝,一部分的國家大事與內朝臣子商議。在丞相莊青翟當上了丞相後,引起漢武帝內朝寵臣張湯的嫉妒,在“文帝皇陵被盜”一案中,本來莊青翟與張湯約好一同向武帝請罪,結果在漢武帝面前張湯沒有請罪,反而成了此案的主審官,最後由於莊青翟手下的三長史的誣告,張湯自殺,武帝問罪三長史,丞相莊青翟也受連累被問罪,自殺身亡。

(莊青翟)

漢武帝時期,被任命為丞相不一定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情,只有兢兢業業,順應皇帝的心思,或急流勇退如丞相衛綰,或許可以善終。


帥帥讀史


西漢初期,丞相的權力幾乎與皇上的權力相對等,算是歷屆王朝中相權效高的一個朝代。

漢武帝殺丞相。在歷史上也是著了名的。漢武帝執政五十四年裡,一共有十三任丞相,七位被罷免,六位被斬殺。

漢武帝在歷朝皇帝中,斬殺丞相堪稱歷史之最。

漢武帝登基之初,衛綰是被罷免的丞相,竇嬰是被斬殺的丞相,田蚡是詭異而死的丞相

還在漢景帝時期,衛綰是漢景帝的侍衛。因為人老實厚道,執行力又強,很被漢景帝器重,把他派給太子漢武帝劉徹做太傅。漢武帝劉徹登基後,衛綰任漢武帝第一任丞相。算是漢景帝留給漢武帝劉徹的丞相吧。

漢武帝劉徹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登基後的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想改革,將西漢初期的郡國制,改革成中央集權,想要改革成中央集權,就得執行法家政策。

漢武帝劉徹怕硬性從黃老術改革成法家權術,會象秦朝二世而亡。漢武帝劉徹就想找出一件,可以包裝他執行法家政策的漂亮外殼,來掩飾他的法家權術。

衛綰無力勝任這重大的改變事業,主動提出辭職,告老還鄉。這個結局在漢武帝朝,算幸運的丞相。

就在漢武帝劉徹苦苦找尋改革之路時,董仲舒為漢武帝劉徹獻上了一套《天人三策》的論書,並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劉徹高興得很,因為他終於找到了一件可以為他掩飾中央集權的外套,用儒家學術包裝他喜歡的法家學術,實行中央集權制。

那麼誰可以擔當丞相,來助漢武帝改革成功呢?

竇嬰,竇太后的侄子。竇嬰不僅在漢景帝時期,為平吳楚七國之亂立過大功,是漢景帝朝的大功臣,還是位尊崇儒術的儒學派。

結果竇嬰為丞相後因與田蚡(王娡同母異父的弟弟)爭權奪勢,被田蚡陷害入獄,終因“偽造遺詔”案,被漢武帝斬殺。

竇嬰死後,田蚡任漢武帝朝第三任丞相。田蚡不僅尊崇儒術,口才也是第一流的好,更重要的是,他在漢武帝劉徹與竇太后爭權鬥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漢武帝劉徹、竇嬰、田蚡君臣三人也曾同心協力,大張旗鼓地推行進改革“建元新政”,可推行改革“建元新政”得罪了竇太后,竇太后把竇嬰、田蚡罷免丞相,竇嬰、田蚡回家休息。

竇太后死後,田蚡任丞相。田蚡終因太過驕橫而死。雖然沒有證據田蚡是被漢武帝劉徹所殺,但田蚡死得特別詭異。

《史記》中的記載是。死於瘋癲病,算是瘋狂而死吧。

公孫賀接受相印時,不喜反而伏地泣哭,不肯接受相印

漢武帝朝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公孫賀被提任為丞相時,不喜反而伏地泣哭,不肯接受相印。這是為什麼?

因為公孫賀,親眼目睹了漢武帝朝,前九任丞相的悲慘慘劇,所以當漢武帝劉徹在朝堂上宣佈公孫賀為丞相時,公孫賀伏地而泣,怎麼都不肯接受丞相一職。

聖旨不可不接,公孫賀任相後果然出事了。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因私自挪用北軍軍餉一千九百萬錢,獲死罪入獄。

公孫賀為救兒子公孫敬聲和漢武帝劉徹商量,用被通緝了很久,一直未被抓獲的江洋大盜朱安世的頭,換取他兒子公孫敬聲的命。漢武帝劉徹同意。

沒多久,江洋大盜朱安世被公孫賀捉拿入獄。然,讓公孫賀沒想到的是,他不但沒救出兒子公孫敬聲,反被江洋大盜告了御狀。

朱安世揭發公孫敬聲,與衛子夫女兒陽石公主有私通。並且他們還在漢武帝劉徹的官道上,埋了木偶行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劉徹早死。

漢武帝劉徹大怒,滅公孫賀全族(衛子夫姐姐夫家),連同漢武帝劉徹自己的女兒陽石公主,及衛青(衛子夫的弟弟)的兒子衛伉一起斬殺。

公孫敬聲的此次惹禍,將衛子夫家外戚這一門,被漢武帝劉徹全部剷除。

漢武帝朝被斬殺的丞相

李蔡:因私自侵佔漢景帝陵園前,路旁一塊空地,被而問罪。李蔡不堪忍受審訊,自殺。

莊青翟:在與寵臣張湯的爭權鬥勢中,被張湯在臨死前給漢武帝劉徹信中,告御狀說:“莊青瞿陷害張湯。張湯是冤死的。”

漢武帝劉徹見張湯信後震怒,莊青翟畏罪自殺。

趙周:被控告包庇列侯所獻黃金不足,知情不報而獲罪入獄,趙周獄中自殺而亡。

劉屈氂:在圍剿太子劉據反叛時立功,後漢武帝后悔追殺太子劉據,漢武帝劉徹為給太子劉據報仇,劉屈氂獲罪,被漢武帝劉徹斬殺。

漢武帝朝,十三任丞相,50%獲罪死亡,其恐怖之烈,當屬歷史第一朝。

《史記》中,司馬遷說:“當此之時,國家多事,漢武帝對大臣督責嚴厲,丞相相繼被指控獲罪而亡。”

漢武帝劉徹的侍從,有一次曾問過漢武帝:“陛下您這樣斬殺人才,就不怕把天下人才斬殺盡了嗎?”漢武帝說:“傻瓜,天下人才是殺不盡的。只要朕下詔招賢,就又能招來一大批人才。”

漢武帝朝一次又一次地,在全國海選人才,這對於草根族是幸,漢武帝又一批又一批地斬殺人才,這對草根族又是不幸。漢武帝朝是人才最多的王朝,也是斬殺人才最多的王朝。

這其內中含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吳百蘭


漢武帝時期是中國最鼎盛的一段時期,他在位的時候積極的開疆拓土,消除邊防的禍患,採用外儒內法的方式治理國家,加強了中央集權,在他的統治下,漢朝走向了巔峰。縱觀漢武帝一朝,竟然有十三位丞相,那麼漢武帝這麼頻繁的換丞相有什麼原因呢?

  在漢初的時候丞相的權勢極大,可以說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到了漢武帝之後,情況就變化了,漢武帝是一個非常重視權勢的人,再加上當時法治非常嚴苛,稍微有一點問題就會被漢武帝免職甚至處死,所以說在漢武帝在位的50多年的時間裡接連換了十多個丞相。第一個丞相是衛綰,他德高望重,很早就開始擔任呈現,還曾經教導過漢武帝,但是因為後來年老體力不支,很難治理好國家,所以在他生病之後,漢武帝就允許他告老還鄉。

  第二個丞相是竇嬰,但是竇嬰因為和田蚡的爭執鬧到了漢武帝那兒,竇嬰記得景帝的遺詔中有“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所以派人將遺詔給了漢武帝,而當時的尚書上沒有記載這份遺詔,所以竇嬰就這樣以偽造遺詔被殺。第三個丞相許昌是竇太后任命的,竇太后死後自然也就失勢了。之後的丞相田蚡權勢極大,甚至對於漢武帝都產生了威脅,結果在迫害了竇嬰等人之後就病逝了。之後的丞相還有很多比如薛澤,公孫弘,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田千秋等等,絕大部分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除了少數是得以保全,大多要麼自殺,要麼被殺,所以說“伴君如伴虎”啊,而漢武帝也用自己這麼頻繁換丞相的方式加固了自己的統治,使得皇權更加的集中。



小糖H


除了公孫弘,差不多替皇上背鍋,少有善終,相位就成高危職業了。

漢武帝喜歡幹大事,難免不出錯,一出錯,找丞相背鍋。因為皇上不會錯!錯在丞相執行時沒體會皇上意旨。


劉一千五


十三個宰相,八個非正常死亡,你說危險不危險?霸道的皇帝肯定擔心宰相對自己的威脅!都差不多,朱元璋,唐玄宗都是頻繁的換宰相都是如此


帝子乘風2


漢武帝雄才大略,為人霸道,是一位不好伺候的“主"。他執政54年,共任命了13位丞相,平均每4年就換一個,這些丞相下場都很悲慘。

頻繁換丞相的一個原因是漢武帝以此來控制丞相的權力。另一點,漢武帝生性多疑,任何對他有所欺瞞的人立馬致於死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