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如果有人问我:“这段疫情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我想我的回答会是:

焦虑!

成年人焦虑着工作,而学生焦虑着学业。

在学生群体中,这一年的考生们无疑是最焦虑的一群人。

“高考”、“中考”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长期学习检验的结果。然而因为疫情,把准备的时间大大缩短。这让孩子们更加紧张和急迫,使得“焦虑”的情绪也比往年要严重。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关于“考试焦虑的事情,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关于“考试焦虑”

“焦虑”其实是一种“害怕”的感受,是出于对“不确定”的恐惧与害怕。由此引申,“考试焦虑”其实是对考试情境、考试过程或是考试结果害怕与恐惧。

心理学家曾对“考试焦虑”进行研究分析:考试焦虑包含两种成分:

  • “忧虑性”,主要涉及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内容、预期结果的担忧及不安;
  • “情绪性”,主要指“考试”相伴随的情绪体验(如恐慌,焦虑)及身体反应;

由此可见,“考试焦虑”对于孩子的来说,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还会是身体上的。

但焦虑并不是“病”,而是一种“提醒”和“警告”!

它是提醒我们当前这件事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有些难度,是一件特别挑战自己的事。它不是告诉我们这件事无法完成,而是告诉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应对这件事。

疫情下,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怎么去帮孩子们缓解焦虑呢?

如果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无法及时觉察孩子的焦虑;无法及时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可能还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焦虑。(毕竟“中/高考很重要,你要加油啊!”这种话,我们年年都会听到……)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呢?

1、家长要先去觉察自己的情绪

孩子高考,家长也会不可避免的面临焦虑,毕竟这可能会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也代表了自己的一部分。孩子考的好或不好,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家长自己的成绩。甚至很多家长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当年考试失利,要努力弥补这种“遗憾”的愿望(或情感)强加于孩子。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回到自己身上,去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我们是否又夹带着一些自己的“东西”?当焦虑被看到,我们才能去想要如何面对?

2、和孩子一起正确对待“焦虑”

在临床上,我们会遇到过很多焦虑的人,我们会看到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甚至是高要求。他们并非没能力处理焦虑,而是他们光顾着“焦虑”,而已经无法去做其他事情了。此时,“焦虑”是影响他们前进步伐的“累赘”。

但焦虑其实是可以作为“驱动力”的。有一次在跟一个同行聊天时,她坦然的说:“我是个特别焦虑的人,所以你看我不停的学习、运动、做各种事情,这样我就不会感觉到焦虑了。”这时的她,给我呈现的是一个“她可以和焦虑相处”的状态。

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把“焦虑”变成“动力”而非“累赘”。

我们可以尝试去和孩子讨论“焦虑”,让他们可以有机会说出自己内心的焦虑。同时让孩子从关注“焦虑”本身,转移如何采取行动上。

疫情下,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3、积极面对“焦虑”

在临床上,我看到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焦虑,就特别害怕去谈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他们甚至以为,只要不谈,就不存在;也有的家长会“不走寻常路”,他们认为孩子的焦虑在于学习不好,所以就不停的给孩子找各种补习;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择一种方式去面对“焦虑”,那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积极面对!

作为家长,我们的“回避”和“主动应对”都是没用的,孩子的焦虑一样还是不可避免。我们可以去和孩子谈一谈“焦虑”。从自己开始,比如:“妈妈觉得很焦虑,很害怕你考的不好……”、“曾经我考试我也会焦虑,我会……”

至少我们传递了一个概念:我们不怕焦虑,我们愿意去面对焦虑。

疫情下,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写在最后

焦虑真的伴随我们一生,从小时候的分离焦虑、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就业焦虑……这是非常不好的感觉,会最大化的激发我们的不安全感。同时伴随着担心,紧张,我们甚至会去逃避一些事情。

或许这样做,会让我们不用去面对那个可能“糟糕”的自己,也不会显得自己比别人差,但这也让我们错过了认识自己和改变的自己的机会。但“焦虑”依然会在,而我们要的是驾驭它而非把它当成“洪水猛兽”,绝口不提。

如果你是学生,当我们静下来,我们会意识到“焦虑”他一直在的,但这不仅仅独属于你自己,而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我们可以尝试去看看焦虑,甚至可以把“焦虑的样子画下来,还可以去找专业的人表达焦虑,处理焦虑,尝试着和他相处。

如果你是家长,我们应该及时的觉察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去分清面前的“焦虑”从何而来?自己又是否给孩子带来了额外的焦虑?这是孩子人生中必然会面对的,这是孩子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是成为他后面的那个人,示范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陪着陪着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成为他自己。

“考试焦虑”不是精神病,也不是洪水猛兽,不要去厌恶它,而是治愈它。不管孩子也好,家长也好,我们都需要它,或许这样,我们可以去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end-

这里是聆云心理

我们不仅分享贴近生活与工作的心理学知识

还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