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直被视为残暴不堪,为什么不使用活人作为殉葬品?

1974年3月,陕西西安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一名农民,在他打井时,发现了几个一般大小的陶俑。而这就是今后震惊中外,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与长城并驾齐驱。

秦始皇一直被视为残暴不堪,为什么不使用活人作为殉葬品?

兵马俑遗址

考古人员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分别埋葬在三个大坑之中。其中最大的1号坑,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有8000多个兵马俑。2号坑稍小,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是一支由骑兵、战车、弩兵、步兵组成。3号坑最小,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此处应该就是整个地下兵马俑的指挥所。

秦始皇的兵马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当前,史学界的看法是,兵马俑是秦始皇的殉葬品,代替活人殉葬。在中国殷商时期就流行活人殉葬制度,然而对于残暴不堪的秦始皇为撒不选择大规模活葬,而是用陶俑替代呢?

秦始皇一直被视为残暴不堪,为什么不使用活人作为殉葬品?

陶俑

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出现了活人殉葬制度。到了殷商时期,活人殉葬制度到了鼎盛阶段。考古人员发现,殷商贵族的墓葬里面,都有活人殉葬的痕迹,且规模很大。少则几十几百人,多则上千人。1928年至1937年发掘的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大墓中,所发现的殉葬者有5000多人。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活人殉葬的现象尽管还存在,但规模逐渐变少。公元前384年,秦国君主秦献公做了别人都没做的事:宣布“止从死”,废除了在秦国已经实施了300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继续实行秦献公的做法,没有施行活人殉葬制度。

秦始皇被很多人称为“暴君”,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不跟随殷商时期的奴隶贵族一样,采用活人殉葬制度?按照秦始皇的手中的权力,采用活人殉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秦始皇没有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当时秦朝的考虑。

秦始皇一直被视为残暴不堪,为什么不使用活人作为殉葬品?

秦始皇

殷商时期的活人殉葬,对象主要是青壮年男女、未成年的儿童。大量活人的殉葬,必定造成人口递减,导致投入到社会建设、军事战争中的人力大幅度减少,这是一件损失国家的事情,怎样算都不划算。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人口不足带来的巨大影响,于是积极发展人口,充分利用土地和人口资源,通过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修建,使得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成为秦国的粮仓。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发动统一六国战争的时候,秦国土地和人口已经相当于六国之和。

遗憾的是,尽管秦始皇在生前通过制造兵马俑的方式,来代替活人殉葬,但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下令,让后宫未生育的嫔妃宫女约1万多人为秦始皇殉葬,“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秦始皇一直被视为残暴不堪,为什么不使用活人作为殉葬品?

嫔妃、宫女被活葬

除此之外,有1万多人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也成为秦始皇的牺牲品。据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既泄,大事闭,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循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