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暴露你的心理祕密

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只佔7%,聲調佔38%,另外百分之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來傳達,而且因為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所以它具有的欺騙性相對較少。

我們習慣於用鼓掌表示興奮,跺腳表示生氣,搓手錶示焦慮,攤手錶示痛苦……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過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而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面部表情;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當事人以此等肢體活動表達情緒,別人也可由之辨識出當事人用肢體所表達的心境。

肢體語言暴露你的心理秘密

人類學家觀察發現,人與人之間在面對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間情感的親疏不同,而不自覺地保持不同的距離:最親密的人,彼此間可以接近到0.5米;有私交的朋友間彼此可以接近到0.5米——1.25米;一般公共場合的陌生人之間溝通時,彼此間的距離,通常維持在三米以上。

此種此種因情感親疏而表現的人際關係間距離的變化,在心理學上稱之為人際距離。

肢體語言暴露你的心理秘密

顯然,人際距離的變化,是由雙方當事人溝通時,在肢體語言上的一種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著,就親近一些,彼此陌生時,就保持距離。如果一方企圖想向對方接近,對方將自覺地後退,仍然維持相當的距離。

與人際距離相似的另一種現象,是個人空間。

個人為了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受,會不自覺地與別人保持相當距離,甚至企圖在其周圍劃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希望別人侵入。

肢體語言暴露你的心理秘密

在圖書館或者公共場合內,經常看到很多人,自己做一個位子之外,企圖再以其攜帶的物品佔據左右兩邊的空的座位。此時肢體語言所表達的是一種防衛,防衛外人侵入其個人空間時帶來的不安情緒。

當我們與人談話時,時而蹙額,時而搖頭,時而擺動手勢,時而雙腿交叉,我們多半是無意識的。正因如此,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假設——當你與人說真話的時候,你的身體將與對方接近;當你與人說假話時,你的身體將離開對方較遠。

此一假設驗證結果發現:如果要求不同受試者分別與別人陳述明知是編造的謊話與正確的事實時,說謊話的受試者會不自覺地與對方保持較遠距離,而且顯得身體向後靠,肢體的活動較少,惟面部笑容反而增多。

肢體語言暴露你的心理秘密


部分肢體語言常代表的意義:

眯著眼——不同意,厭惡,發怒或不欣賞

走動——發脾氣或受挫

扭絞雙手——緊張,不安或害怕

正視對方——友善,誠懇,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篤定等

騷頭——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滿意

咬嘴唇——緊張,害怕或焦慮

抖腳——緊張

向前傾——注意或感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