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教育現象隨筆:疫期居家表現,家庭教育的“窗口期”

一場不期而遇的超常疫情,自動生成為家庭教育的“窗口期”,是家校合作育人質量的檢驗器,也是家長育兒能力和教師家教指導能力的大比武。

因疫情時間長,至今已經覆蓋了平時近半個學期且還有進一步延長之勢,成為“史無前例”沒有懸念。此時,全國億萬學生基本都處在同一大環境----“居家防疫和停課不停學”,但又處於不同的小環境----“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特別之處”,用“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十分貼切。

此時此刻,教育“產品”質量如何,立馬見分曉,用“潮水退了誰在裸泳”的比喻也很形象。筆者接觸到的案例中,有的孩子面對這樣的放鬆環境,“睡覺睡到自然醒”“太陽曬破肚皮才起床”,“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沉迷手機遊戲沒商量。家長對此一籌莫展,家庭“內戰”不斷。極端的案例有,因家長對孩子居家上網課和做作業不認真,不聽家長的話,發生親子衝突,家長絕望之下跳河輕生;也有孩子不願接受家長教育,爭執中“以死相威脅”的事件發生······一個往日溫馨的家庭變為了火藥味十足的角鬥場。

與之相對的是另一面,我們還看到了不少學生,平時看起來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甚至學業表現一般,卻是“絕境逢生”,以高度自覺和全心投入,讓自己平日沒能深度閱讀的課文和鑽研的內容進行了如飢似渴地學習。有的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居家開展有效的家務勞動和線上志願者活動,親子活動有聲有色,假期生活豐富多彩,通過各種途徑使自身的素養得到提升,充滿了溫馨和愉悅。筆者一位朋友的孩子正值高三,在學校舉行的線上年級模擬測試中,成績一下躍升了81名,進入了學校年級前五十名的行列。

其實,孩子的父親因為老家長輩身體原因,回家探親,加之疫情不能外出,所以一直在湖北老家陪伴長輩,學生和母親倆人呆在深圳家中,基本是靠孩子的高度自律學習,獨立有效地安排居家生活。前幾天,家長應邀通過學校線上家長會上進行經驗介紹與分享。

多色調的學生“居家表現”背後,是孩子平時積攢的自律意識和家庭教育的日久結果真實顯現。教育本是一個慢生長的過程,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教育有時又是快步健飛,讓人甚至會有一種“飛人橫空出世”之感。雖然這樣的結果不全是家庭教育的內容,但卻是在家庭的特定時空中展現的教育現實景象。此情此景,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深思。

疫期居家,也是家長真正瞭解自己孩子的現實場。曾經在很多家長口中流傳的一句俗語“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哪處不知?”一起經過這個超長的居家期,卻忽然發現其實自己並不是真的熟悉這個早就發生了變化的“人”。有的是孩子真的變得更加懂事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奇思妙想;也有的是平時看起來很認真的“乖孩子”,其實是“假刻苦”。

面對這些真實的教育現象,最現實的做法是,家長要針對孩子的表現,耐心陪伴,主動與教師溝通合作;教師要傾聽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分類指導,為孩子個性化教育和成長提供有效方法,讓家校合作在非常時期變為“患難之交”。這個舉動有無,既是家長育兒能力的“分水嶺”,更是教師教育智慧的“檢驗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