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成為讓孩子“自卑”的第一人!


最近,張檬頻繁出現熱搜,張檬是誰?一個兩年沒拍戲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女演員。如果不是著名編劇於正為她撰寫了一篇看似嘲諷,實則偏愛有加的雪中送炭文,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父母不要成為讓孩子“自卑”的第一人!


在於正的文章裡,張檬是個“直率、讓人不舒服,但是對朋友真誠”的傻丫頭。因為曾經“當三”的經歷,一直遭到外界的詬病,以至於現在的戀情曝光,她也被質疑為“三”專業戶。於是,張小姐這次主動讓現男友公佈戀情,澄清事實真相。原因是“她受不了了”,她受不了什麼?——外在的評價。


外在的評價確實或多或少會在我們的心底激起陣陣漣漪。但是,每個人還會有一個自我的評價。通常,我們會用自我評價和外在評價相互調節。此消彼長,自我評價低的人會特別在乎他人的評價和認可。張檬深受外界評論的困擾,正是因為她自我評價低,內在自卑。


父母不要成為讓孩子“自卑”的第一人!


1.什麼是自卑?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是這麼定義的,“當一個人遇到他無法解決的問題卻深信自己能夠解決時,就會表現出自卑情結。” 而“自卑感”這個詞是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或無法達到的理想產生的一種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只有一丁點價值的感覺。


以前我們總認為長得矮、胖、醜或者先天有缺陷,經濟狀況有問題的人才會自卑,其實不是,那些聚光燈下閃閃惹人愛的人也會自卑。蔡康永就曾揭露在演藝圈裡有很多漂亮的女生,甚至是“女神”級別的都對自己極不自信。因為女明星們對外貌和身材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所以我們才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同一個圈子,同一張臉”。


“率真”的張小姐就向於正坦誠,自己為了愛的人去整容,於正用“卑微”來形容她。不過,據網友們說是因為張小姐塑造的“神仙姐姐”的形象讓觀眾極度不滿,群起而攻之,張小姐才磨刀霍霍向自己。

其實,無論是為了愛的人還是為了觀眾的口碑,都是自卑情結在作祟。讓我想到另一個人——鄭爽,她也曾經公開承認微整形,自認為配不上愛人,為了愛情鋌而走險。你會很奇怪,為什麼這些已經光鮮靚麗,自身條件優越的女孩們卻偏偏愛的那麼卑微?


2.自卑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人人都有。

阿德勒認為,不完美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力量、能力的不足,一個人在幼兒時期會格外依賴她的養育者。面對強大的養育者,幼小的孩子會產生自卑。這是天性。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不斷的學習,能力一步步提高,有的人可能會漸漸變得自信,從而消減自卑的心理。這主要得益於原生家庭的養育方式。


3.不當的養育方式塑造“自卑”的性格。

可是不幸的是,在我們這一輩中,

父母因為自身認知的侷限性,大多采用否定、指責、打壓的養育方式。


比如,我小時候很喜歡唱歌,有那麼幾次忘情地哼唱“給我一杯忘情水”,我媽就忍不住大笑,說我老鴨嗓子五音不全,從此我再也不敢人前放聲高歌。回頭一轉身她又怪你,怎麼別人都敢登臺表演,你卻上不了檯面?我太難了……


後來,偶然喜歡照鏡子了,父母擔心女孩子過分關注外表不好,就對我說,“醜小鴨永遠成不了天鵝,人醜就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我那剛剛萌芽的審美意識就這樣被扼殺了,直到上大學我都不會穿衣打扮,一度覺得自己很醜可是很溫柔(其實不溫柔,主要是不敢當眾說話)。


至於學習,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笨鳥先飛”和“勤能補拙”。你笨,所以你一定要比別人付出的多的多,別人玩,你就別玩了。我媽還經常用“魯迅先生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工作”作為榜樣給我洗腦。如果考試失誤,沒有考到滿分,父母就會生氣的質問,“別人怎麼考了100?半瓶子醋就會亂晃,還總自以為是……”

所以,這樣一個又醜又笨又土鱉的人怎麼可能不自卑?簡直卑微到塵埃裡。


4.經常與他人比較催生低自我價值感。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就可能在與周圍的其他人進行比較,從這一點說,人人都是有自卑感的。

比如,我們常常聽到很多媽媽說,

“別人家娃都能扶著沙發走了,我們家怎麼還不會站?”

“誰誰誰家孩子都會說好多話了,我們娃怎麼還不開口?”

“鄰居家娃比我們家還小倆月,都快一米高了!”

我們理解當媽的都對孩子充滿了期待,希望他進步,渴望她優秀。這種追求優越的心理人人都有,無可厚非。正確的利用它,它就能夠促進個體的成長。


父母不要成為讓孩子“自卑”的第一人!


只是,人和人固然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無關優劣。如果你反覆強調差異,就會造成娃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懷疑,對自己評價過低。當你每一次告訴她,

“你看xxx都會講故事了。”

“你看xxx都自己獨立入睡了,你怎麼還賴在媽媽床上?”

“xxx就是比你乖,上課比你專心。”……

在孩子幼小的心裡,還分不清什麼是激勵,她會以為“媽媽喜歡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我就是不好,我不值得愛。” 當一個人陷入深深的無力感,她都不會愛自己,也不相信別人會愛自己。


在這樣被比較、被競爭的環境裡養大的孩子更加容易自卑過剩,他不允許自己輸,為了每一次的贏,他會把所有的人都當成對手。我們經常聽到那種職場上為了晉升,出賣隊友,不遺餘力往上爬的故事。但即便是攀登到最高峰也還是會有自己的煩惱,因為他的世界危機四伏,他不能停,也不敢相信任何人。


正如於正在文章裡形容張檬“攻擊性強”。他說,“張檬紅過,只是年紀輕輕就過氣了。”可惜了一個好苗子。每一個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張檬們一樣,把一手好牌打爛。那我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幫助我們的孩子正確對待自卑呢?


5.化自卑為自信

馬來西亞心理學者林文采博士曾經說過,“當孩子有自信的時候,會認為自己有價值,就有信心去面對他的人生,面對人生中的各種難題。”

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這需要我們從日常的養育中一點一滴的去培養。可以讓他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學做簡單的家務,像洗襪子,削鉛筆,疊被子等等。儘可能的給她機會嘗試,讓她有自己做主的感覺。


比如,你做飯的時候,請她幫你攪個雞蛋,剝個毛豆,可能她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你種花就順手給她一把小鏟子,讓她鬆鬆土,雖然有時候她可能會弄的滿地狼藉。這些比你說一萬遍“你可以的!你真棒!”更有實際效果。現在的孩子常在讚譽中長大,空喊口號已經不能讓他們盲目相信你的評判,只有她真真切切的擁有了各種能力,才會相信自己可以,自己能夠做到。

當孩子可以看清什麼是自己能力夠的到的,什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的內心就會更加篤定,即便遇到人生的困難,也能把自卑感變成激勵自己前行的動力。


父母不要成為讓孩子“自卑”的第一人!


6.愛自己,接納自己

古代波斯詩人Rumi曾說:“當你認識到自己的美,就會成為自己的偶像。”

自卑不是因為你不夠好,即便你變得優秀,自卑還是會和你如影相隨。

只有當你能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原諒自己的不完美你才能掌控自卑。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首先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我們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孩子,而是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並不完美的娃。當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就會覺得安全,他認為自己值得被愛,才可能會愛自己,不用刻意討好別人,不過分在乎他人的評價。


其次,要尊重孩子。千萬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差異塑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學會自尊和他尊。如果你經常忽視孩子的想法、要求,他自己也會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

於正說張檬是“戀愛腦”,為了她的愛情可以不顧一切。是的,有些女孩會像《被嫌棄的松子》一樣一生尋尋覓覓奢求真愛。那可能是因為在她成長的過程中一次次被忽視,被傷害,讓她不敢相信自己也配擁有愛。


最後,我們還要給孩子充分的包容和鼓勵。是孩子就一定會犯錯,成人都會犯錯,人生本來就是一路試錯,打怪獸升級。你選擇用怒目、暴跳來迎接孩子的小錯誤;還是用接納包容的態度來鼓勵她學會承擔責任?其實一切經歷都是人生成長的墊腳石。 沒有了鼓勵,孩子何來勇氣挑戰未來的坎坷荊棘?你的選擇會賦予孩子自我價值感。


父母不要成為讓孩子“自卑”的第一人!


自卑不是病,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們利用好“自卑感”促進努力和進步,不被自卑所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