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跨境業務高速增長 匯付天下年報釋放支付轉型這些信號

隨著年報披露,第三方支付機構轉型情況也逐漸揭幕。匯付天下3月25日披露的年報顯示,2019年匯付天下轉型初見成效,從收入增速來看,SaaS服務(Software-as-a-Service,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服務)高達1010%,同時跨境業務增幅明顯。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採訪多家機構瞭解到,目前,在監管趨嚴、利潤收窄大背景下,多家支付機構已開啟轉型中,大體轉型邏輯和趨勢是轉向企業SaaS服務,為各個細分場景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目前,各家機構有何“花樣”轉型?最新進展如何?又有哪些“坑”值得警惕?

SaaS、跨境業務高速增長 匯付天下年報釋放支付轉型這些信號

匯付轉型初見成效

3月25日晚,匯付天下公佈2019全年業績,2019年匯付天下完成支付交易量2.2萬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營業收入36.8億元,同比增長13%;經調整淨利潤3.03億元,同比增長15%。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匯付天下主要包括綜合商戶收單、SaaS服務、行業解決方案及跨境及國際業務四大業務方向。從業務佔比來看,主要來源綜合商戶收單,業務量達1.53萬億元,佔總量近七成;此外則為行業解決方案、SaaS服務及跨境業務,具體業務量達4065億元、1959億元、501億元。

從業務增速來看,2019年匯付天下中SaaS服務發展迅猛,同比增長926%,此外,跨境及國際業務、綜合商戶收單分別增長148%、增長19%。不過,受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影響,匯付天下行業解決方案表現不佳,同比下降15%,抵消了整體支付量增幅。

收入數據方面,2019年匯付天下收入達約人民幣36.8億元,其中,綜合商戶收單收入達27.9億元,佔總收入76%。其次則依次為SaaS服務、行業解決方案、跨境及國際業務,分別收入5.18億、3.38億元、0.3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從收入增速來看,匯付天下SaaS服務增幅明顯,達1010%。

2019年,支付產業經歷重大變革。匯付天下稱,在收單等存量市場中,渠道分銷鏈的數字化運營和營銷成為核心競爭力,此外,在各類新興業態中,呈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和內部運營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大量的行業SaaS和細分領域的新B2B平臺持續湧現,此外,在國際業務中,零售全球化蘊含巨大商機,亟需配套支持的數字化支付解決方案。

對此,匯付天下宣佈已全面開啟數字化轉型,以基於聚合支付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全新定位,推進多個創新項目落地,如:推廣在線營銷等數字化營銷工具,以小程式開發助力商戶獲取私域流量紅利;面向社交電商、產業鏈SaaS、新B2B平臺等新興場景,以API化的方式輸出場景解決方案等。

“我覺得匯付天下的轉型是成功的,從業績來看,在SaaS服務和跨境業務方面都有亮點。”易觀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稱,SaaS服務可以簡單理解為類聚合的以收單為基礎的技術服務,此外跨境業務目前仍是藍海,儘管費率有所下降,但是場景仍然很廣闊,不管從整體交易規模,還是可拓展的增值服務都有很大空間。

從轉型方向上來說,匯付天下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未來是否能夠持續保持增長,仍面臨多個挑戰。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一是如何持續發力數字化業務,強化集中自身優勢,第二則是如何彌補在行業解決方案方面的短板。

機構“花樣”轉型路徑

重推SaaS、佈局跨境、開啟數字化轉型,從匯付天下公司年報,或可一窺整體支付行業發展現狀及今後轉型走向。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採訪多家機構瞭解到,2019年,支付行業整體呈現兩個趨勢,一是受到斷直連、備付金集中繳存、互金風險整治等大環境影響,部分機構線上支付增幅並不明顯,大部分機構出現下滑;而與線上業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2019年支付產業線下業務增幅較大,不乏有小型機構通過線下業務(主要是收單以及其他增值服務)利潤增幅超過100%。

“我司克服了宏觀經濟的波動和監管趨嚴的影響, 2019年收入增幅超過50%。不過,雖然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但受大環境影響,淨利潤較2018年略有下降。”一家線上支付機構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備付金集中交存已減少該公司超2000萬元的收入,另從交易量上看,互金整治也是該公司利潤下滑的重要因素,此外,斷直連及代收業務收緊之後,該公司通道成本大幅上升。

線上利潤收窄後,已有不少支付公司重回線下。一家同時持有互聯網支付和銀行卡收單業務牌照的機構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很多有線下基因的支付公司開始重推線下業務,整體業務發展不錯。從2019年開始,該公司也開始轉型佈局線下,但因缺乏線下經驗、技術、產品及營銷體系,目前仍在試錯、投入期,期待今後業務能有所起色。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多家機構已開啟轉型或正在轉型中,大體轉型邏輯和趨勢是轉向企業SaaS服務,為各個細分產業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如部分機構開始瞄準新零售,在支付基礎上疊加一些無人零售的硬件設備;部分機構則探索金融場景,通過和金融公司合作,嘗試廣告營銷導流等方式轉型升級。

正如一資深行業人士所指出,“儘管互聯網發達,但鋼鐵化工、商貿商場等多個實業的智能化、信息話系統還是比較薄弱,目前比較熱門場景主要是金融、醫療、交通等,有流量的頭部支付公司主要發力平臺化策略,而其他支付公司則做個性化解決方案。”

同時,也有機構開始盯上跨境這一“蛋糕”,加碼佈局海外業務,該業務模式主要以跨境電商收款為主,為合作電商賣家提供增值類服務,包括供應鏈金融或產業鏈服務等。

蘇筱芮指出,數字化轉型和跨境支付是近年來行業關注的重點領域,也因此被諸多支付機構考慮採納。在轉型嘗試方面,結合此次疫情大背景,數字化轉型、發力線上業務依舊是支付行業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在行業解決方面,支付機構也可以緊跟形勢,為新興領域主動設計和提供解決方案,比如疫情期間廣受關注的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等。

哪些“轉型坑”要避免?

轉型,已成為支付行業的“熱門詞”,不過,也不乏有支付機構在多次嘗試轉型無果後,已開啟“棄療”模式。

“因為支付業務確實不怎麼掙錢,所以在公司的優先級一降再降,目前已經算底層業務了。”一從業人員坦言,公司也曾考慮過轉型,比如聯合商戶資源做平臺化產品、進行數字化轉型等等,但執行層面卻仍未有進展。該人士感慨道,“技術、產品要加功能,銷售要去拉商戶入駐,老用戶要喚醒,這些對於一家傳統支付公司來說,太困難了!”

對此,王蓬博指出,“轉型方式有很多種,最主要是要賺錢,如果把跨境當做是一個細分場景,那關鍵就是如何在細分場景裡做大做強,要麼是技術加持,要麼就是服務的加持,再加上供應鏈的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系列轉型亦有前提,即機構需要對這些場景有一定的場控力度,而且是自身能夠實現盈利的優勢項目,在此基礎上再往商戶和用戶需求端深挖;但如果是自身從未進入的場景,則需要對該場景產業鏈做深入探討和分析,看清楚自身定位和技術能力,再決定是否進入。

“我覺得最大的‘坑’是有一些機構不熟悉某些行業,就花費大量資金鋪墊進入。去年就有支付機構,為了做線下收單賠了18億。”在王蓬博看來,機構轉型是大步快跑還是要小步試行,首先要看行業天花板和競爭格局,如果已經晚了就不要著急進入。

蘇筱芮同樣指出,在轉型方面,支付機構切忌盲目跟風,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轉型方向做出綜合判斷,尤其是中小支付機構,建議與大型支付機構展開差異化競爭,在一些細分領域做精做專,加強對小微實體的支持與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四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