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得荊州到底是福是禍?

用戶86731025803


是福是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戰略規劃和戰術實力。

從戰略規劃看,隆中對諸葛亮已經把荊州納入規劃,是必取之地,因此劉備必然要奪取這個地方,不管是福是禍。從戰術實力來看,當時的劉備集團人才濟濟、蒸蒸日上,穩住荊州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但人算不如天算。按照劉備的計劃,讓孔明和關羽這一文一武鎮守荊州,既能相輔相成,又能互相牽制,是雙保險。誰知進攻西川,鳳雛落馬,不得不把諸葛亮調離,關羽智勇有餘,謀略不足,難以獨當一面,落了個走麥城、失荊州的下場。導致戰略規劃破滅,劉備的“雙股劍”變成了“單股劍”,實力大打折扣。

如果荊州不丟,就像同時插在曹魏和孫吳腹中的一把利刃,讓他們時時處處得小心,荊州與西川合力,就像一把大鉗子,實力足夠,就能揮師北上東進,剪滅魏吳,一統天下。可惜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也難怪失荊州後,劉備不得不拖著年邁之體,孤注一擲,強攻東吳,知其不可而為之,有什麼辦法呢?英雄易老,大業未竟,這股英雄氣,還是值得尊敬的!


柳樟筆劍


劉備得荊州當然是福,可惜的是,劉備沒有認真正確處置荊州,使得這塊劉備的福地反而給劉備帶來了災難。說荊州是劉備的福地,是因為荊州讓在北方征戰失敗的劉備,有了一塊立足之地。也正是荊州,讓他收羅了徐庶、諸葛亮這些政治人才,補足了他集團的短板。可以說,正是荊州,造就了劉備事業的基礎。


在諸葛亮和劉備初次見面,他就對劉備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在這個著名的戰略中,諸葛亮對荊州就做了精心的安排。他勸說劉備先取荊州,再圖益州。然後休養生息,內修政治,外交孫權。等到天下有變的時候,劉備再兵分兩路北伐。益州的一路出秦川,而荊州的一路向宛洛。這樣,匡扶漢室的大業可成。

在《隆中對》裡,荊州是劉備最初準備起家的地方,也是下一步奪取益州的跳板,還是北伐宛洛的出發地。這樣一來,荊州就成了劉備必爭之地。於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就以搶佔荊州的地盤為主,發動了對荊州在江南四郡的進攻。


由於荊州南部四郡的曹軍兵力空虛,劉備很快就佔領了荊州在江南的四郡。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在佔據荊州南部四郡以後,他的實力就得到了急劇的擴充。在當地的地方豪強爭相投入劉備的麾下,這中間還包括了許多不願意歸順曹操的劉表舊部。由於實力的增強,以至於劉備以地方不足以安置部下為理由向孫權借南郡。

在跟孫權借了南郡以後,劉備就完成了佔據荊州的初步設想。隨後,劉備以荊州為跳板,進軍西川,佔領了益州。在和曹操經過爭奪後,劉備又佔領了漢中。至此,劉備的勢力達到了頂峰。可以說,荊州是劉備的福地,也是劉備事業的搖籃。正是佔據了荊州,在荊州人傑地靈的環境下,劉備才建立了自己政權的班底,成就了蜀漢政權。


但是,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東吳的孫權。他們只是認為孫權僅僅是一個地方的割據勢力,卻沒有認識到孫權也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正是對孫權的輕視,使得劉備和諸葛亮把孫權當成了一個可以利用的對象。他們不知道,孫權也有自己的戰略目標,那就是全據長江,建號帝王,北向爭奪天下。這樣,荊州也是孫權的必爭之地。

正是劉備和諸葛亮輕視了孫權,使得他們對孫權佔有荊州的決心估計不足,這就釀成了劉備的悲劇。


在劉備剛奪取西川的時候,孫權就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以奪取涼州為藉口推辭,引起了孫權的憤怒。孫權出兵奪取荊州的江南三郡,劉備也率軍出川爭奪,這就是湘水之爭。後來由於曹操出兵漢中,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重結盟好。

劉備方面以為這樣一來,雙方平分荊州,孫權應該得到了滿足。這樣,劉備方面放鬆了對孫權的警惕。而孫權見以和平的手段要不回荊州,就下定了以武力奪取荊州的決心。最終,在關羽北上攻打襄樊的時候,孫權派呂蒙襲取了荊州,擒殺了關羽。在隨後的夷陵之戰中,孫權再次打敗了劉備。這兩次失敗使得劉備的軍隊主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能力。


正是劉備沒有重視孫權,這使得他對荊州的處置發生了重大的失誤。整個荊州一直是以曹軍為主要的對手,作戰的方向是朝向北方的。而對於威脅荊州側背的東吳,劉備方面卻戒備不足。這恰恰是荊州丟失的主要原因,東吳就是利用這一點,從側背襲取了荊州。

如果劉備對孫權有足夠的戒備,那麼他就會調整荊州的整個態勢。劉備應該以長江為主軸,以西川為荊州的後方,將戰略方向轉向東方。這樣,就加大了荊州的戰略縱深,即便受到曹操和孫權的夾擊,荊州的軍隊也可以依託西川,對敵人進行層層阻擊。就算是作戰失利,關羽和他的軍隊也可以得到西川的支援,或者退回西川,不會遭到全軍覆沒的結局。


所以說,荊州就是劉備的福地,正是荊州讓劉備獲得了事業的成功。同時,因為劉備和諸葛亮對東吳孫權的戰略方針的錯判,也使得他們最終丟失了這個福地。這個問題的主要責任是在劉備和諸葛亮的身上,如果他們能夠清楚認識到東吳的野心,對東吳加以戒備,荊州是不會那麼輕易的丟失的。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山野老人回答這個問題:

劉備得荊州到底是福是禍?

劉備得到荊州肯定是福!

因為孔明早就對劉備說過:“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可是,當劉備得到荊州後災難頻發,這是讀者知道的。
首先,孫權趁曹操進攻漢中的時候,派呂蒙帶兵進攻荊州,逼迫劉備將荊州的江夏、長沙、桂陽等三郡劃給孫權。

其次,孫權又趁關羽在襄陽作戰之機,偷襲荊州。不但收回了荊州,還滅了關羽。

其三,劉備假託替關羽報仇,發動夷陵之戰。

結局是被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落得白帝城託孤。

綜合看,荊州帶給劉備的不是福,而是禍。

為什麼會這樣呢?

山野老人以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劉備佔領荊州,危機四伏。

荊州在諸葛亮看來,“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佔領荊州,得天時地利。

荊州在龐統看來,“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孫吳,北有曹操,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從之後發生的情況看,龐統的認識比諸葛亮客觀、準確。

劉備佔領荊州後,就一直沒有安寧過。

周瑜在世的時候,要借道荊州,進攻益州,被劉備拒絕了。

周瑜去世後,魯肅掌權。

魯肅雖然是孫劉聯盟的策劃者,但是孫權身邊的將軍,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收回荊州。

特別是呂蒙,他曾經對孫權說:“劉備、關羽,君臣兩人並不值得可信,我們應該做好防備。”

之後,孫權派遣呂蒙帶兵進攻荊州,收回了江夏等三郡。

魯肅去世,呂蒙掌權。

呂蒙對孫權說:“應該趁我們這些人在世的時候,收回荊州。一旦我們這些人不在了,要收回荊州就很困難了。”

於是,孫權授權呂蒙籌劃收回荊州。呂蒙趁關羽在襄陽與曹軍作戰之機,收回了荊州。

二,劉備佔領荊州,用人不當。

劉備派關羽守荊州,導致孫劉聯盟破裂,由此讓本來就危機四伏的荊州災難接踵而至。

以上災難,從本質上看,是難以避免的。但是關羽守荊州,客觀上加速了這些災難的爆發。

三,劉備佔領荊州,君臣漸行漸遠。

劉備佔領荊州,讓關羽守荊州,最大的危機是關羽與劉備漸行漸遠。

劉備成功佔領漢中後,在諸葛亮等官員的慫恿下,劉備自封漢中王,封關羽前將軍,假節鉞。

這個時候的關羽,看到劉備佔領漢中,有些衝動。因為“假節鉞”,有獨立指揮權,於是發動了襄樊之戰。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從心理上看,有與劉備的漢中之戰叫板的意思。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取得初步戰果後,不但沒有見好就收的感覺,從趨勢看,關羽企圖以此為契機,北進中原,驅逐曹操,暴露了奪取全國政權的野心。

對於關羽的這一野心,劉備有所察覺。

證據是關羽受到曹操、孫權的合力圍剿,劉備在益州不管不顧,沉浸在漢中之戰後封官許願的喜悅之中。

如果劉備能及時救援關羽,襄樊之戰的結局也許會是另一種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