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十易其主」爲何沒被罵爲「十姓家奴」?

百曉生貓哥


這個問題提得極其無恥,比易中天在《三國紀》中撰寫出《

劉備曾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如此雄文還要無恥加倍。

易中天在號稱“三國嚴肅正史”的大作《三國紀》中,在薄薄一本書中,煞費苦心花費一個章節來專門醜化劉備,還煞有介事地考證出劉備“五易其主是: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劉表。

其實,任何一個對漢末亂世歷史有正確瞭解的人,也應該知道:曹操、劉備、孫氏(孫權)三家都並非一開始就割據一方,都有過依附袁紹、袁術等軍閥的歷史。

  • 曹操早前起兵於陳留,參加酸棗的反董聯軍,他依附的就是陳留太守張邈;然後曹操又轉投袁紹,在袁紹的安排下,曹操當上了東郡太守,不久又進駐兗州,拿了刺史,這才有了問鼎天下的實力。

  • 孫權的父親孫堅,在亂世起兵後,就是歸附袁術之下,把奪來的南陽讓給袁術,自己甘為犬馬,南征北戰;孫堅死後,孫家人依然依附袁術,孫策早年還幫袁術攻克九江郡、廬江郡,後來依仗舅舅吳景等親族的力量,掃平江東,割據一方。
我們斷然不會以上述史實得出曹操、孫策“易主”並等於“家奴”的論斷來的。

易中天的雙標解讀

我先要說的是,易中天的考據能力真的很差,即使如他這樣玩弄文字,拿劉備“易主”來暗比呂布“賣主”來醜化,他也理不清楚劉備到底跟過多少人。

這裡的話題,我一個個來說。

第一,易中天的考證中少了“陶謙”。

也許易中天是考慮劉備和陶謙都是刺史,所以兩人應該是平起平坐,陶謙故而不是劉備的“主”?不得而知。

第二,易中天認為“曹操是劉備之主”,簡直莫名其妙!

曹操是表奏劉備為豫州牧,坐鎮小沛,捍衛許都東部,劉備何嘗又認曹操為主了?

而且,在易中天吹噓曹操乃大漢忠臣之時,處處以曹操為漢廷榜樣,既然如此,劉備投的便是朝廷,以天子劉協為主,又怎麼會私下認曹操為主呢?

所以,易中天一面吹曹操為大漢忠臣,一面為了貶損劉備,又雙重標準地把曹操搬出來,認為是劉備之主,簡直是不自知地承認了曹操為漢廷實際操控者。。。

第三,呂布的“賣主”和劉備、曹操、孫策的“易主”是不同的道德標準。

可以這麼說: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任何“賣主求榮”,甚至“殺害故主”的行為都得不到社會道德的認同。所以,呂布殺害丁原、董卓的行為,特別是殺丁原,這是無法洗白的。

若把劉備擺出來“比爛”,這是胡攪蠻纏的行為。

而“易主”是亂世中的常態,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所以這種行為本不應該受到道德譴責的。

劉備“易主”解析

劉備從幽州起兵,到冀州、青州、徐州、荊州、益州,跑了大半個中國,才奠定三分,成為漢末一代雄主,實屬不易。

他實力弱小,一路依附很多割據軍閥,這是事實,他也做過一些“不道德”的事,但是都不是要領,筆者在這裡簡單分析一下。

  • 公孫瓚。劉備和公孫瓚是同門關係,劉備把公孫瓚當成兄長看待,公孫瓚卻並沒有重用劉備,而是讓劉備跟田楷去了青州。劉備後來通過認識孔融、陳紀,得到與徐州牧陶謙合作的機會,脫離公孫瓚集團。在脫離的節點,因為陶謙和田楷(公孫瓚)仍然是同盟關係,所以劉備也並不存在道德問題。

  • 陶謙。陶謙在世時,分兵給劉備指揮,讓他對抗曹操。在陶謙死後,又讓位給劉備。劉備在這個節點,他自立了,同時他有脫離公孫瓚聯盟的舉動,所以對故主公孫瓚的同盟利益是有一定損害的。但我要說的是,劉備並沒有攻擊公孫瓚,他拿下徐州後的首要敵人是袁術。

  • 呂布。易中天能把呂布當成劉備之主,也是搞笑。呂布被曹操趕出兗州,勢孤來投劉備,劉備好心讓他屯兵小沛,他卻趁劉備和袁術對抗時,偷襲了下邳,佔了徐州。劉備為了生存,選擇認可呂布對徐州的統治地位,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卻認定為“劉備認呂布為主”,真是非常不要臉了。

  • 曹操。準確來說,建安元年(196年),劉備投的是漢廷,而非曹操。曹操在這個時間段內,對劉備非常看重,兩人是同朝為臣的合作關係,建安四年(199年),劉備暗中與車騎將軍董承勾結在一起反曹,董承的背後是劉協,所謂劉備背叛曹操,本質上就是劉備站到天子這邊。也由此可見,在這個節點之前,曹操也並非完全能夠控制漢廷的各路軍事力量,所謂曹操為某人之主,純屬無知。

  • 袁紹。劉備在官渡之時投奔的是袁紹,並得到袁紹的許可,在豫州一帶開戰“敵後戰線”,並堅持到官渡之戰結束。袁紹敗回黃河以北後,劉備才投了荊州劉表。因為劉表和袁紹本是反曹同盟,所以劉備投劉表也不會損害袁紹的任何利益。

  • 劉表。劉備在荊州時,擔任劉表的北藩(之前是張繡,張繡在官渡之前投了曹操),劉備還多次北上作戰,無果而終。劉表死後,面對曹操大軍壓進,繼位者劉琮宣佈投降,劉備被迫逃亡。如此劉備不肯投降就等同“易主”,這還是一個很不要臉的邏輯。

  • 赤壁之戰後。劉琦病死,劉備接手,並在和孫權斡旋中獲得在荊州發展的機會(孫權方面的“借荊州”),併成功割據一方,自此事業蒸蒸日上。

劉備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也做了一些“不道義”的事,例如

哄騙孫權侵佔益州,這些都是劉備主動去做的事(諸葛亮、龐統等人的出謀劃策)。

為什麼我在“不道義”上加引號,因為亂世中,爾虞我詐本來就是本質常態,劉備早年自稱的“仁義”在現實面前早就扯下來了。

把“仁義”大旗一直掛在劉備身上,和把抨擊劉備缺德,都是偏激,一葉障目的解讀方式,是不可取的。

曹操把張邈、張超兄弟滅三族,把袁紹子嗣除之而後快,也沒人說曹操是個忘恩負義之人,畢竟這些人都做了損害曹操利益的事,“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曹操不會給他們留下任何翻身機會的。

又如孫權在220年前後,背叛孫劉聯盟,偷襲荊州,隨後又在劉備、曹丕之間斡旋,最終打贏夷陵、洞浦兩場戰鬥,坐穩荊州、江東,成為這場政治博弈中的最大贏家,這就是他手段高明之處啊!

蜀漢粉絲心疼復興漢室大業落空,痛罵孫權是白眼狼,這。。。請蜀漢粉絲想想之前劉備是如何哄騙孫權的:

劉備說如果拿下益州,就讓出荊州,而後這種政治承諾到底要不要遵守。。。其實劉備也無所謂的,只要能哄住孫權就行。所以等孫權找劉備討要荊州時,劉備又說,等我拿下涼州,就一定給!——這是哄孩子呢!

說到底,如果是真的喜歡三國史,我們還是多談談權謀捭闔吧,別讓某些“道德標兵”混進來打岔就行。



潯陽鹹魚


劉備從來沒有投奔別人做部下,只是“屈身守分以待天時”,即使是跟著曹操,也是因為曹操打的是漢朝天子旗號。


最近有雨


注意,劉備是“客將”,和孫策在袁術手下的性質一致。

他並不是他人的臣子,也不直接隸屬於任何地方勢力,他在朝廷有官位和俸祿。

劉備一直有自己的團隊和軍隊。只是由於勢力弱,缺乏穩定的地盤,一直被其他地方軍閥當作

中間派。普通軍閥在交戰之時,也傾向於招募劉備這種獨立小勢力和山賊集團作為幫手打手,畢竟能少消耗自己人取勝才是硬道理。

由於劉備早年就有戰功,能得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忠心,軍隊雖少但戰鬥力不弱。加上對民眾仁義,在社會上很有知名度。軍閥之間爭奪之時,一般會考慮爭取他這種中間勢力作為援助。也就是為什麼劉備看起來投靠了很多勢力的原因。

早期他帶自己的部隊跟從同窗公孫瓚,以及田楷,陶謙等人。對方提供糧草和部分兵力,劉備自己需要親自上戰場,

相當於“僱傭兵”,拿錢打仗。後期因為他能征慣戰,劉表孫權都用他的隊伍作為對抗曹操的工具。雙方也是合作關係

當然,光看《三國演義》確實容易讓人產生幾姓家奴的問題,但結合歷史和漢末制度,就不難解釋這個問題了。


文史小茶館


對於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了當年張飛也是這樣子辱罵呂布的。不過正巧的是張飛這麼一罵,恰巧被歷史記載了下來。最後呂布也被掛上了“三姓家奴”這個不光輝的稱號。不過我個人對於劉備的“10次易主”和“10家奴”的說法不太贊同。



因為當時的劉備根本沒有和呂布採取相同的辦法,來博得別人的信任的。那時候的呂布由於不像劉備那樣老祖宗也是王。所以對於呂布來說就有點尷尬了,他不得不採取認乾爹的辦法來依附別人,來謀求新的發展機會。

就像劉備他經常打著自己是皇家後裔的幾號在社會上混。不過就因為他經常用這招使得他在很多事情上都比普通的人要有優勢。

他就是用這個旗號提升了自己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所以很多人都也認可了他也是代表了皇室的一份子。在當時的三國的軍閥當中,要是誰得到了他做起事來也能很快的得到民眾的支持。



不過在剛開始的劉備也是一無所有。這時候的他只能首頁依附別人來發展,劉備先後也投靠了很多軍閥,就比如劉備就去投靠過他的老同學公孫瓚、遠表親劉表還有曹操、袁紹、陶謙等。

那劉備投靠那麼多人?為啥還有人願意接納他呢?對於這個問題剛才我們也講到了,這劉備老是打著漢室宗親的口號,其自身的品德也不錯,在當時對於那些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有用之人。


對於劉備投靠的那些人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好事。他們認為,既是漢室宗親皇帝的叔叔,那得到了他那同樣也不是收攏更多的民心了嗎?做起事來有劉備的一方在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

再說了當時的劉備只是暫時投靠,他手下也有一些軍隊啊!所以在我看來劉備那時候我的想法可能就是“你是主,我是客”,你有事我可以先幫助你,後面我還是要走的,因為我是皇叔我不可能做你的家奴吧?
不過後來的劉備通過不斷的摸爬滾打真的也當了皇帝,所以歷史也沒對他黑得太多。不過呂布認乾爹的做法就慘了“三姓家奴”你知道的喲!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愛好問答


題主所謂的“十姓家奴”源自呂布的“三姓家奴”吧。劉備對呂布高呼: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下圖是真實的呂布。



劉備(161年-223年 )假裝是漢室宗親,高帝后裔,以劉為榮,雖然十易其主,但從不認主為父——義父!呂布不同,跟丁原認丁原為乾爹,跟董卓認董卓為義父,而且見利忘義,先認而後弒。人中呂布瞬間跌成三姓家奴!劉備一不認父二不弒主三還仁義,怎麼能說他是十姓家奴呢?下面我們看看劉備是如何在不斷換老闆中成為老闆的!下圖稱帝的劉備。



一、184年23歲的劉備投校尉鄒靖平黃巾。二、同年投青州從事,有人舉薦。三、同年投何進都尉毌(guan)丘毅。四、翌年投老同學公孫瓚,任別部司馬,得趙雲。五、191年投(與)田楷(公孫瓚手下,受田節制)。六、投陶謙,取而代之,得徐州。七、不敵呂布投降,丟徐州,控小沛。八、不敵呂布投曹操,衣帶詔誅曹失敗。九、200年,投袁紹。十投劉表。劉表死後,瓜分荊州土地。十一、投劉璋,反客為主,據益州,立蜀漢。算十次,劉楷也是公孫瓚的人。



劉備在不停換老闆中,一是事大自保,二是挖牆腳得良將、謀士,增兵力,三謀土地。輾轉一圈,以益州地理優勢加自己賢相良將與孫吳聯合而三分天下。可見跳槽換老闆也是一門大學問,搞好了自己都能成老闆!


福垊


劉備雖然“十易其主”,但是卻沒有幹過賣主求榮的事。他跟故主一般還保持著不錯的關係。

劉備先後投奔的人有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大部分情況下,他都沒有做過對不起人的事。以上這些人中,劉備只和曹操鬧翻了。但曹操是有篡漢野心的。劉備反叛曹操,天下人是理解的。

只有劉備奪益州的事,確實是坑了劉璋。但劉備一輩子大的負心事,只有這麼一件。總體來說,劉備的品德還是很好的。


國史拾遺


簡直胡說八道,劉備每一次都是恪守道德,唯一投靠過的是公孫瓚,如果沒有公孫瓚,就沒有劉備,這句話倒是沒錯,一開始劉備真的是當不好官,當著要麼犯錯誤,要麼是其他事情,所以劉備後來投靠了公孫瓚,開始了平步青雲。


從平原起家,然後跟著公孫瓚的手下田楷,最後一起去救陶謙,舉為豫州刺史,從此進入了諸侯行列,劉豫州這個名字也是這麼來的。後來陶謙把徐州讓給他,他成了徐州牧。很多人都說是劉備的仁德,其實不是的,那是因為公孫瓚的影響,後來呂布所以敢奪取劉備的徐州,是因為公孫瓚被袁紹打得潰不成軍,罩不住劉備了。

劉備在袁紹,陶謙,劉表,劉璋。這些地方他都是以客將的身份自己帶兵的,並不是他們的手下,所以他們不能作為它的主人,劉備唯一的主人是公孫瓚。劉備投降曹操的時候,這個不能說投降曹操是迴歸朝廷。壓根不是劉備的主人。


換句話就是說除了公孫瓚之外,跟其他人都是合作關係,而不是上下級關係。和呂布不一樣,呂布跟丁建陽,董卓是上下級關係。所以罵呂布三姓家奴,沒有罵錯,但是罵劉備十姓家奴簡直是胡說八道。


知常容三國


為什麼罵呂布為“三姓家奴”,呂布由於年輕,投奔的都是有歲數的人,為了顯得親密,總是把其認義父,改了姓。一開始是姓丁,認了丁原為義父,後來他殺了丁原。再後來呂布認董卓為義父,改姓董。但為了一點小利和女人,呂布先殺丁原,再殺董卓,不論董卓應該不應該殺,就是親兄弟還有口嘴呢,董卓總體上對呂布還是信任有加的,而且還是義父。就算不恥於和他為伍,離去就是。畢竟義父義子,雖不是親生的,但被認同是一家人,從這裡看呂布的為人確實不怎麼樣。所以才有呂布被張飛罵為“三家姓奴”。

劉備完全不樣,一生確實投奔過不少人,從一開始的公孫瓚,到後來的曹操、袁譚、袁紹等等,但劉備不論投奔到哪裡,都保持著獨立的人格,他的投奔只是劉備為追求自已目標的一種策略,並不被金錢和官位所誘惑,這在三國演義中有多處的表述。

一個有理想有奮鬥目標的人,總是需要跟著前人學習,積累經驗,如果說這是一種投靠的話,完全是一種有益的投靠。是在尋找自己的施展才華的空間,而且如果真能象劉備這樣,投到哪裡,還受哪裡歡迎的人,說明還是得到不少權力人士敬重的,不論是曹操,還是袁紹兄弟,袁紹為迎接劉備來投,還專門迎出十里,就說明了這一點。

拿到我們現在社會中來,許多人不只會在一家公司從頭做到老,為了求得個人事業的發展,也會跳槽換個老闆,如果換過幾個老闆,就能說是什麼幾家姓奴嗎?當然是不可以的。

歡迎大家討論


煙雲吐秀


劉備投奔的人確實很多,我們來數一下

1,盧植

盧植也是劉備的老師,黃巾起義之時,盧植對抗張角,劉備曾前往投奔,盧植給了劉備一千軍馬。


2,朱雋

後來盧植以怠慢軍心被朝廷逮捕,劉備投奔朱雋,後來朱雋在平叛黃巾時因功封車騎將軍,劉備升縣尉。

3,劉恢

後來張飛鞭打督郵,劉備只好出走投奔劉恢

4,公孫瓚

投奔劉恢沒什麼前途,劉備又投奔了老友公孫瓚,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就發生在這一時期,劉備在公孫瓚舉薦下任平原相。

5,陶謙

陶謙被曹操攻擊,向孔融和劉備求救,於是劉備幫忙擊退曹操,劉備便投了陶謙,後來陶謙三讓徐州,劉備領了徐州

6,曹操

後來劉備出兵攻打袁術,徐州被呂布所佔,曹操擊敗呂布,劉備便投了曹操。

煮酒論英雄發生在這一時期


7,袁紹

煮酒論英雄後,劉備懼曹操而出走,後來被曹操擊敗,便投奔了與曹操敵對的袁紹。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便發生在此時。

8,劉表

劉關張在古城相會後,假稱說服劉表共擊曹操,藉機逃脫,投了劉表。

還有嗎?劉表應該是最後一個吧,三顧茅廬便在這一時期。


後來劉表死後,曹操佔領荊州,之後便是孫劉聯合的赤壁之戰。

再然後,劉備以荊州入益州,擊敗劉璋,三分天下。

劉備之所以不被認為是“家奴”,是因為他是中山靖王之後,帝室之胄,無論投奔誰,他都是一路諸侯,同樣也非誰的乾兒子。


心向青山


“三姓家奴”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麼我們就不能從其他書中尋找答案。

我們來看一下羅貫中給出的劉備“換主”的因由:

一、劉焉

涿縣是劉焉的管轄地,黃巾之亂時,劉焉張榜募兵,劉備並關羽張飛帶領鄉勇來投。

這裡說一下,劉備只是鄉勇,並無任何官職,算是義務幫忙的,不能算是劉焉手下。

二、盧植。

同樣的道理,劉備看到劉焉那沒事幹了,就去找自己的老師,也算是義務幫忙。

三、朱雋。

依然是義務幫忙打黃巾。

四、劉虞。

張飛鞭打了督郵,劉備的縣尉也做不成了。兄弟三人“往代州投劉恢”。劉恢把劉備推薦給了劉虞,虞大喜,令玄德為都尉,引兵直抵賊巢,與賊大戰數日,挫動銳氣。

五、公孫瓚。

劉備在平原過得好好的,看到諸侯聯軍準備去打董卓,也想看一下熱鬧,正巧老同學公孫瓚也要過去,就混在了公孫瓚的隊伍裡,公孫瓚名義上也屬於劉虞領導。

六、陶謙。

劉備在平原呆了一段時間。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北海,請求劉備解圍,劉備很仗義的為孔融解了圍,又順手幫助陶謙解了圍,然後又順手接管了徐州。

這時候劉備怎麼說也是一州之主了,和劉虞平起平坐,自然不可能回去了。

七、呂布

呂布兵敗來投,劉備很仁義地接納了他。然後呂布也很“仁義”地奪走了徐州。走投無路之下,劉備只能先和呂布講和,找個地方住下來。這時的劉備已經算是一方諸侯,不過投奔誰,都只能是合作,而不是投靠。

八、曹操。

劉備屯兵小沛。曹操約劉備一起進攻呂布,劉備答應了。但是回書卻被呂布謀士陳宮截獲。呂布派高順張遼攻打小沛。小沛陷落,劉備兄弟妻小失散。沒辦法,劉備只得投靠曹操。

九、袁紹。

劉備離開曹操後,回到徐州,與袁紹聯合,以“討漢賊以扶王室”的名義進攻曹操。結果劉備被打得落花流水,妻小並關羽都被曹操抓了。劉備無奈,只好投奔袁紹。

十、劉表。

劉備在古城匯合了關羽張飛後,想要脫離袁紹。於是假意往荊州說服劉表一起討伐曹操。袁紹相信了,放走了劉備。

縱觀劉備一生所投奔過的人,要不就是幫忙,要不就是合作,好像就是劉虞那次做的有點兒不地道,作為手下,不吱一聲就走了。


新視界看文化,新角度觀歷史。歡迎大家共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