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角度看曹操、劉備、孫權誰更優秀?

軍統60


這三個人都不能算特別優秀的君主。我們一直認為曹操、劉備和孫權是非常優秀的君主,實際上是收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給他們帶上了特別的光環。

從統率力看

中國優秀的君主,其標誌之一就是統一全國,建立政權。

劉邦從亭長做起,209年9月,劉邦回到從沛縣起兵,到前202年,項羽自殺,劉邦2月稱帝。統一一共用了七年

劉秀從農民做起,公元22年11月南陽起兵,到公元36年11月攻滅公孫述。統一共用了十四年

曹操、劉備、孫權三兄弟打生打死一共幾十年的時間,誰也沒能消滅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誰都沒法統一全國,別看《三國演義》裡面吹的都很厲害,但實際上這幾位在劉邦、劉秀下面也就是一地方割據勢力的水準。

五胡亂華時期,梟雄石勒曾經這樣評價劉邦、劉秀、曹操、司馬氏: “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朕若逢高皇(劉邦),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若遇光武(劉秀),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朕當在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擬乎! ”

石勒從帝王的角度來評論帝王,很顯然曹操是不如劉邦和劉秀的。【在管理上,這叫Peer Review】

從性格缺陷上看

曹操、劉備和孫權都有性格上的優點,也有性格上的缺陷。當然劉邦、劉秀也同樣都有優缺點。但是單純從管理上看,曹劉孫三人的性格缺陷都很明顯。

曹操多疑;劉備衝動;孫權猜忌。

有人可能說“多疑”是不是“猜忌”?多疑不是猜忌。

多疑是說明曹操在重大決策上經常瞻前顧後不能準確判斷,猜忌是指不能信任下屬,對下屬採取敵視的行動。

或者簡單的說曹操是用兵上多疑

,而孫權則是用人上多疑

曹操用兵的失誤可以表現在“得隴望蜀”這一戰略誤判上,而孫權的用人猜忌多疑可以表現在將陸遜迫害至死上。兩者分別為自己的性格缺陷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價。

而劉備的衝動就不用說了,火燒聯營七百里,葬送了蜀漢反攻中原的最後希望。

從選擇接班人上看

曹操否決了曹植選擇了曹丕,劉備選擇了劉禪,孫權立三子孫和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孫霸為魯王。他非常寵愛孫霸,引發了“二宮之爭”,導致繼承陷入混亂的局面。

從選擇接班人的能力,以及接班人的水準能力上看,曹操>劉備>孫權,這是毋庸置疑的。

孫權不光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首鼠兩端,最後更逼死了大臣陸遜,徹底宣告孫吳政權走向陌路。在三人中,只能墊底。

小結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即便曹操、劉備、孫權本身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都不妨礙我們喜歡他們所代表的英雄人物的形象。而我們所作的管理角度上的對比,只能說是一種另類的“事後諸葛亮”之舉,玩笑可以,當真就不必了。


談者無語


感謝邀請,我是“寧靜影像故事”。愛思考歷史,喜歡分享有趣好玩視頻,給生活加點新料。

曹操,劉備,孫權都是三國裡的英雄,都是建立管理一方的國主。魏國雖然不是在曹操手裡稱帝建國的,但是是曹操打下的天下。劉備是白手起家,歷經多年風風雨雨建立蜀漢政權。孫權雖是從哥哥手裡接過的江東,但東吳是在他手裡強大起來的。

曹操、劉備、孫權都是目標準確,理想遠大的大老闆,大企業家。三位老闆都是知人善用,且很會用馭人之術。

三人裡面,曹操應該是最厲害,最好的管理者。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自己的手下很大的信任。鬼才郭嘉在曹操手下工作時,有人舉報郭嘉不遵守禮法,應該懲治。曹操卻不以為然,認為郭嘉是有大智慧的人,不必在乎這些細節。依然相信並重用郭嘉,還打算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曹操在管理上很有辦法,例如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豪強。用人唯才是舉,不論出身,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曹操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

而且,曹操用人不看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曹操還提倡廉潔,起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曹操手下的名將於禁、樂進,是在行陣間被曹操提拔的,張遼,徐晃都是降將。曹操能夠根據將領特點,用其所長。例如,許褚、典韋壯武有力,忠誠奉法,曹操就讓他們戰則為軍鋒,息則統親兵;臧霸有恩信於東土,曹操將青、徐二州託付於他,從而得以專心對付袁紹,不必以東方為念;降將文聘本是劉表帳下大將,在江漢一帶頗有威恩,曹操任其為江夏太守,委以邊事,使御孫權。

曹操治軍嚴整,法令嚴明,賞罰分明。在一次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可曹操的戰馬因受驚嚇踏了麥田。他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髮,以示處罰,足見執法認真。

能有個曹操這樣的知人善用,賞罰分明,又有個人魅力的領導,手下員工必然死心塌地追隨。

己家看法,歡迎關注“寧靜影像故事”,留言討論。


寧靜影像故事


從管理角度來看這三位選手的統帥駕馭能力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分析:

曹操. 字孟德,家境殷實,出身豪門。富三代加官三代,自律但不自傲,這和他從小受到良好的家族教育有關,可以說見多識廣(有覲見皇室成員的機會),而人家族本身就是為皇族服務的,這麼好的基礎自然而然地使他的人生觀世界觀有著與眾不同的看法,在他的心裡應該很早就萌發過自己創業的想法,但也被他扼殺掉了,開玩笑造反這種事可不能亂說,這顆種子既然發了芽,當然不會那麼容易磨掉,只能深深地埋在心裡。自此年輕的曹操更加發奮,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排兵佈陣更加運用自如。因破黃巾軍有功而又因家室的原因在漢靈帝時期被任為八校騎中的典軍校尉。在這之前之後他曾擔任過:洛陽北部尉、頓丘令、騎都尉、兗州牧等職,這就更加的鍛鍊提高了他的指揮能力、統帥能力、管理能力。經驗已經具備並一直在實踐中總結學習。終於有一天機會來啦,漢獻帝初年,在以袁紹為盟主的十八路諸侯(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共同討伐董卓未果各路諸侯分崩離析的前提下,他看到了一個亂世即將到來,一個嶄新的機會就在眼前,以至於他抑制不住內心的緊張情緒(刺殺董卓未遂和即將造反)在趕回老家的途中誤殺了他父親的好友呂伯奢。陳留——這是曹操起兵也是艱苦創業的第一站,在此他樹立義旗,傳召檄文共討董卓的正義感召下,身邊迅速湧現一大批能人異士、文臣武將、忠賢純良之人。曹操作為一個管理者用人看人極準,能量才適用,聽良言納良諫,非常重視尊重人才和引進人才,從他赤足迎許莜就可看出,在大事上能採眾家之言,決斷準確,殺伐果斷,使得基本上有賺不賠,而且他善於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對於自己錯誤從不遮掩,有錯必改,吸取教訓,誤解了別人也能真心認錯。唯一的一次就是赤壁之戰的虧吃的太大,盲目自信、錯估形勢使得他差點喪命,不過好在許昌的基業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此他自我反思之後快速的轉變策略把整個長江以北的地域全部收入囊中,有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至此他已位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義上的丞相實際上的北方政權掌控者。最重要的是他有相當的人格魅力,周圍聚聚濟濟人才不說還都願意為他賣命,想不成功都難。這樣的地位權勢我想他的管理藝術已相當高超了!不足之處就是有時疑心重,這是對於投誠來的人而言。原班人馬還是能完全信任的!



劉備.字玄德。他的老老老祖宗是西漢諸侯王劉勝,武帝的哥哥。劉勝自己的兒子多達120個,所以傳到劉備祖父時的職位只是一個縣令,他父親有個九品芝麻官樣的官職,但他父親早逝,劉備從小就與母親以買草鞋維持生計。這樣看來劉備從小受到的教育並不次於曹操,主要還是有著皇室血統,教育方面文重武輕、禮重法輕。而他小時候受的苦難,磨練出了凡事不畏艱險、不屈不撓,韌性十足的性格。兩樣加起來造就了他作為一名草根定要擺脫困境揚名立萬的人生目標!掃除黃巾軍和討董卓的過程中使他慢慢被發現認可,從此名望大振!畢竟是大漢皇叔嘛!在經過了多年的寄人籬下、東躲西藏日子後終於有了一小塊容身之地—新野,苦日子差不多熬出頭了,所以他總是在困難時安慰自己“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從此信心滿滿,到處求賢訪能,渴求人才,不幸的是他的第一個軍事徐庶被曹操挖走了,不過沒關係繼續尋找,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隨著諸葛亮的加入劉備的仁者風範和高尚道德是他身邊也聚集了一批賢良猛將,除了最初的跟隨者之外一直到他稱帝的時間段裡歸附他的人大部是投誠者,這就或多或少存在不安分的因素,不像原班人馬那樣牢實可靠,比如魏延。劉備用人基本能做到用者不疑、疑者不用”,但他在大事決策上優柔寡斷,婦人之仁,讓他失去許多次機會和人才,像徐州、荊州,像龐統。但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聽取別人意見,親征東吳不算,這事就是他父母勸說我看也夠嗆,這是他一意孤行最大的敗筆,能夠成就帝業也能證明劉備的管理水平還是可以的。仁人之心導致了他事業的寸步維艱!



孫權.字仲謀。他完全是靠著父兄二人打下的基礎坐享其成,靠著父兄留下的文臣武將一直維持著東吳局面,不過好在他能聽取建議,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基本上是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即使將來見了父兄也好有個交代,作為管理者一味的採取和稀泥的方式走的是中庸路線,誰我也不得罪,你也不要來打我,一直被動防守,從來沒有主動出擊過。攻佔荊州那次的主動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他沒有父親作為一路諸侯的霸氣,沒有兄孫策“小霸王”的果敢豪情。這樣的管理者也只能固步自封,難求上進了。


作為管理者曹操第一,劉備次之,孫權最末。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管理?那得看誰的公司《基業長青》吧?

曹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享國45年。

孫吳(公元229年-公元280年)享國51年。

蜀漢(公元221年-公元263年)享國42年。

起始年份,是按三個創業公司打板上市的年份(稱帝)來算的。

按照《基業長青》的理論,企業的創始人,或說靈魂人物,

最重要的作用是啥?

是承擔了“造鐘師”這樣一個角色。

也就是,

把企業雕琢成一個,

有精密儀器,能夠自行運轉的大鐘

換句話說,企業得是一個離開了靈魂人物,

還能按照初始願景(核心競爭力)正常運轉的機構。

根據以上理論,看起來孫權最成功。

其實不然,

因為孫權的吳氏帝國上市之後,孫權在位長達24年(公元252年病逝)。

而劉備的劉氏帝國上市之後,劉備在位僅有三年。

曹操的曹魏帝國上市時,曹操已經死了,曹丕是憑著他老子打下的基礎成功把企業帶上市的,並且還享國45年。

從這個意義上說,曹操造的“大鐘”運行時間最久,最健康。

所以,曹操的管理水平,最高!毋庸置疑!

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點個贊吧!幫俺上個歷史問答達人!

好玩有用的歷史


這種問題不好答呀,既然能成為一方霸主,在管理方面都很優秀,非要說誰最優秀,那隻能說曹操了。

曹操管理北方九州之地,乃中原人口密集地區,加之朝廷內部經常有這樣那樣的摩擦,雖然漢獻帝被看管的很嚴,但還是有一些大臣心向漢朝,與曹操做對,讓曹操煩心。

曹操手下文臣武將巨多,大多是歸降之人,要加以管理使其心向曹操,歸自己所用,還有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要通過曹操的管理才能加以解決。以一國之力同時抵抗蜀吳攻擊,可謂費心費神。

世子之爭,曹操是生產大戶,足足生了三十多個子女,兒子25個,最讓曹操頭痛的就是世子的問題,曹植與曹丕之爭,要讓他們兄弟和睦,以免自己死後出現兄弟相殘之事。

曹操把子女教育的都很好,其中最有才華的是曹衝,曹植、曹丕、曹昂、曹章,曹植與曹丕都是建安三傑之一。

孫權,繼父兄之斷業,憑長江天險,可確保江東萬無一失,文臣武將大都孫策舊部,對孫家忠心耿耿,無須管理自然忠心效忠孫權,加之東吳僅有二州半之地,大都皆是蠻夷之地,地廣人稀,頗好管理。

孫權一生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其才華皆不如曹之子。

劉備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之中,手下只有關張趙雲,這還用什麼管理,得到諸葛亮後才有荊益二州,皆荒涼之地,手下五虎之將,謀臣龐統法正皆早死,手下沒多少人,加之諸葛亮輔佐,劉備才是最輕鬆的一個。

劉備有四個兒子,二個女兒,其女兒在長板坡被曹操所俘,嫁與他人。兒子之才學也遠非曹丕可比。

綜上所述,曹操管理最多最好,孫權管理時間最長,劉備管理時間短且非常輕鬆。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這個問題好!

說實在點,在沒有”管理學”這個概念出現在中國之前,我相信中國人最初的管理認知啟蒙多來自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前者啟蒙管理高度,後者啟蒙管理的條理明細(宋江對梁山各處佈防分配,人員分工,就是一張管理明細圖)。

而三國中,對孫權在管理方面的體現描述不多。管理是人員管理和區域管理兩者的合義。而曹操與劉備體現在人員管理方面居多。曹劉兩人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

先說曹操的管理主線,他將宗族人才地位拔高於外族人才,宗族人才在獨擋一面時可以指揮統御外族人才,宗親為主,外族為輔。他的人力管理是以忠心為主,資歷能力次之。這對於管理一個集團一個單位的利弊在於,團隊穩固,但後來難晉。對於一個單位的人才發展和上進是不利的。而在戰時,即實際工作中,人性是以才服人而非以德服人的。就如蔣介石以黃浦資歷者為宗親,論資排輩壓制了多少能人志士,最終阻礙了全局的發展。

劉備的管理主線是雖論資排輩,又唯才重用(不單唯才是用),姜維,趙雲,魏延,法正,龐統等等皆後來者,有才者一律重用,不分親疏。以至蜀國發展迅速,從離荊入川到建立蜀國初具規模的起立時間,較之魏吳兩國是最短的。人才歸附也是相對最多的。以激勵才能的發揮,激勵忠誠的表現為管理主線。利在於人才隊伍的快速發展,人才容易得到擢用發揮。

所以,單從管理的角度講,劉備的人力管理水平優於曹操。許多家族企業發展不利,難以壯大,於此可見一斑。

所以,發展至現代的最先進管理理念是~唯才是用。具體詮釋為”用人不疑(只用才),疑人也用(重才的前提下,以規範的制度監督使用)”。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在管理角度來看,我卻看好劉備,因為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用人不疑,他把軍事策劃大權交與諸葛亮,這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象馬謖這樣的庸才也能當官,雖然言過其詞,但也有可取之處,當魏延降於蜀,孔明便看出其有反心想殺之,劉備卻認為魏延乃將才,功夫了得,殺之可惜,幸虧留下魏延,維持了後蜀30多年天下。

劉備善於用人之所能,勉勵人之所短,因為他知道,人都是有某方面的缺點,若因一些缺點而否決掉大臣,那世上根本沒有多少個十全十美的大臣,要容人所短方能因才施用。

在《三國演義》中,很少聽說劉備處理過某位大臣,不象曹操那樣,用人憑感覺、情緒,一句話不中聽,揮刀便殺,在用人之際尚且多疑成性,不要說霸業若成走狗烹,伴君如伴虎,你用什麼態度對待大臣,日後大臣也如數奉還或更甚,司馬懿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曹操在生早就疑上司馬懿,幾番釋其兵權,司馬懿本無反心,幾經折騰才覺若無兵權,終會受制於人。

其實曹操、孫權這種用人管理模式很極端,在某種角度上講,也是誘發反心的“導遊”,只有劉備基本上善待大臣,大家都有口飯食,自然不會節外生枝,反而卻忠於責守,效力朝廷,人若心存滿激,必定盡忠君主,這是人性所致!


知足常樂6144539457


曹操,治理公司的高手,只是在接班人的問題上有點瑕疵,錯看了司馬懿。劉備,典型的認人為親的管理理念,這也不怪他,早年的遭遇讓他在感情上依賴關張,這就限制了公司規模的擴大。孫權,堅持周瑜和張昭的股東會負責制,一旦這兩人玩完了,也就不在更新新的董事會,這樣的標準自然不會讓公司有創新發展


用戶83903916492


單從管理角度看,在下認為這三者應該是孫權略優。可能受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影響,這兩部鉅著中,三國間紛爭不休,東吳人民安居樂業、擁政愛國氛圍更濃,而西蜀和北魏人民總在水深火熱裡生活。這一點,足以證明東吳孫權治國管理才幹強於蜀魏兩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