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臺海核電業績變臉!虧損約3億,降幅近2倍

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24日,臺海核電(002366)披露關於變更審計部負責人的公告稱,公司董事會近日收到李俠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李俠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內部審計部負責人職務。

與此同時,該公司日前披露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當期實現營業收入7.57億元,同比下降45.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1億元,同比大降180.65%。

自去年以來,公司頻頻收到關注函、問詢函、監管函,而今業績又發生“變臉”、重要崗位人事變動,臺海核電正遭遇“多事之秋”。

人事變動不斷

據悉,由於李俠辭去公司內部審計部負責人職務,經該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提名,臺海核電同意聘任曲景明為公司內部審計部副部長,主持審計部工作。

早在今年1月3日,公司公告稱,收到公司監事王龍的書面辭職報告。王龍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五屆監事會監事的職務,辭職後將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除了不斷髮生的人事變動,公司股東還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股份。就在1月2日,臺海核電稱,收到股東煙臺市泉韻金屬有限公司(下稱“泉韻金屬”)通知,泉韻金屬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份1047.5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21%。泉韻金屬實際控制人王雪桂,系公司實際控制人王雪欣的兄弟,泉韻金屬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王雪欣及控股股東煙臺市臺海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臺海集團”)的一致行動人。

業績難盡如人意

臺海核電的業績下滑,早有徵兆。

近兩年,該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毛利率等關鍵財務指標呈逐年走低態勢。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5億元,同比下降41.92%;淨利潤1.22億元,同比下降72.06%。如今,根據業績快報,公司2019年底業績“變臉”,鉅虧近3億元,財務狀況堪憂。

對此,臺海核電解釋稱,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核電開工建設規模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底核電運行裝機應達5800萬千瓦,但目前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核電經歷了三年“零核准”,公司受相關行業不景氣的影響較大。臺海核電表示,公司受後續新增大型核電建設項目放緩影響,2019年整體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公司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增加,公司執行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的會計政策,採用預期損失法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增加,此外,計提存貨減值準備增加;報告期內,公司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有所增加。

兩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

對於臺海核電而言,2019年很不太平,公司頻頻收到關注函、問詢函、監管函等文件。此外,除了子公司煙臺臺海核電、德陽臺海未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外,控股股東臺海集團也身陷債務危機。當年3月,臺海核電、全資子公司德陽臺海、董事長王雪欣及臺海集團,被上海浦東新區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當年4月18日,上述失信信息從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刪除。

到了2019年8月底,臺海核電、煙臺臺海核電、德陽臺海、德陽萬達、臺海集團、董事長王雪欣、德陽臺海法定代表人陳勇又被相關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被出具了《限制消費令》。

先後兩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均因臺海核電牽涉了3起糾紛。對於兩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的原因,臺海核電2019年9月底回覆深交所問詢函稱,主要是因為公司未能合理、安全、高效地安排和調度資金,保持資金收支平衡,造成未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貨幣資金餘額1.16億元,其中受限貨幣資金高達1.11億元(包括履約保函、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證金、銀行存款凍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