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爸爸媽媽是多陪伴,還是遠走高飛掙錢?

原生家庭爸媽對孩子、尤其是對幼小孩子的影響,會融入他們的血液,根深蒂固,伴隨孩子一生。因此,孩子小時候,尤其是孩子3歲前,奉勸爸爸媽媽們別在捨棄孩子,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為那掙不完的錢遠走高飛。

孩子3歲前,爸爸媽媽是多陪伴,還是遠走高飛掙錢?


許多專家建議:原生家庭、為人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不能沒有小時候、特別是3歲前的陪伴。

第一、孩子三歲前一要自己帶,他人帶會喪失情感根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原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孩子3歲前,爸爸媽媽是多陪伴,還是遠走高飛掙錢?


“親其師信其道”,同理可證,孩子親其爸媽,才能聽得進規勸。

孩子三歲前,完全不能獨立。這一時期,父母將其拋給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帶。小兩口結伴遠走高飛掙錢。孩子有人管,錢包照樣鼓,悠哉悠哉,爸爸媽媽似乎覺得兩全其美。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孩子3歲前,爸爸媽媽是多陪伴,還是遠走高飛掙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著名教授李玫瑾曾經提醒萬千年輕的爸爸媽媽: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你給他帶來快樂,給他帶來舒服,當他依賴你的時候你才有教育他的資本。

遠走他鄉。孩子生病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能陪伴在他身邊。睡覺之前沒有爸爸媽媽的故事陪伴,生活中更沒有與爸爸媽媽玩的情感交流……

爸爸媽媽的為掙錢義無反顧、無怨無悔的遠走高飛,會讓孩子從爸爸媽媽那裡找不到應有的親暱,孩子應該獲得的“快樂”、“舒服”、“依賴”會不翼而飛。進而使爸爸媽媽找不回教育孩子的資本和根基。

孩子3歲前,爸爸媽媽是多陪伴,還是遠走高飛掙錢?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三歲前陪伴情感缺失,當孩子大了,自然也就對爸爸媽媽的說教,失去了興趣,進而抵抗抗拒。

第二、三歲前爸媽不自己帶,孩子將錯失被“規矩”的最佳期

民間俗語曰:幼時可看大,三

歲能知老。

不難感悟,古人對孩子三歲前孩子教育的重要,同樣有深刻的認識。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有些規矩三歲前必須建立。如:拿或者玩別人的東西或玩具要經過同意的規矩;犯錯要認錯擔責的規矩;不能隨便打人的規矩;說話講禮貌的規矩;不取笑他人的規矩等。

孩子3歲前,爸爸媽媽是多陪伴,還是遠走高飛掙錢?


隔代疼。無論爺爺奶奶還是姥爺姥姥帶孩子。都是頂在頭上怕飛了,放在嘴裡怕化了。百依百順、溺愛、寵愛都會是亙古不變的主旋律,根本沒有規矩也談不上規矩。

孩子3歲前,爸爸媽媽是多陪伴,還是遠走高飛掙錢?


爸媽在孩子三歲丟子保錢,遠走高飛,孩子沒有了基礎規矩建立的機會。種小麥,你錯失了“秋分兩旁正適宜”,到了寒冬臘月,再也沒有了彌補的機會。孩子三歲前規矩,一旦缺失也難以彌補甚至根本不可能彌補。這樣,將為三歲後的成長埋下可怕的隱患,形成“成長危機”。

孩子3歲前,爸爸媽媽是多陪伴,還是遠走高飛掙錢?


爸爸媽媽,千萬不能為了錢丟下孩子四處奔波,讓三歲前孩子即缺失情感有缺失基礎規矩。

第三、給三歲前孩子爸媽的建議

1、掙錢養家,無可非議。如果不得不在遠走高飛掙錢和孩子中二選一,請義無反顧選擇孩子。

2、不要心存幻想,其他人可以幫忙,但孩子不能沒有爸媽每天的陪伴。任何人都不如爸媽親自帶孩子。

3、離家近點少掙點能每天陪伴孩子,勝過你背井離鄉掙百萬千萬。

4、如果孩子尚處在6歲前,還有機會艱苦彌補,否則你有可能為自己的錢迷心竅遺憾終生。

孩子3歲前,爸爸媽媽是多陪伴,還是遠走高飛掙錢?


奉勸三歲孩子的爸爸媽媽,孩子初始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多陪伴孩子,多親親孩子,多引領孩子,多規矩孩子,別在遠走高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