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不需要你們講道理

01

《超級育兒師》節目裡,有一位3歲半的孩子非常抗拒吃飯,一頓飯父母了孩子一個半小時,結果他只吃進了一點。

一旁的1歲零3個月的弟弟卻能乖乖地坐在兒童椅上獨立吃飯,整個過程只要十幾分鍾。

父母對哥哥講了無數的道理,不吃飯長不大啦,不好好吃會變笨呀,到時身體不好容易生病,爸爸媽媽做得那麼辛苦你要多吃點才乖,……

這些話起不到一絲作用。

男孩固執地把強送到他嘴裡的菜全吐出來,說"嚼不爛!"

各種方法使遍無果,父母又惱又愁。

蘭海瞭解到哥哥這種現象是從兩歲半開始的,她明白了:這正是弟弟剛出生的那段時間!

午飯後,蘭海與躲在簾子後面的男孩分享秘密,問他:"你不喜歡吃飯是不是因為不喜歡那些菜?"

男孩悄悄地說:"不喜歡吃菜,是因為我想變小,不想長大。"

原來他認為只有自己變小了,家裡人才會愛他多一點。

因為弟弟小,父母傾注在弟弟身上的愛多了,被忽略的他才會拒絕吃菜,拒絕長大,以期換回大人的關注和愛。

父母在蘭海的指導下,開始關注哥哥的感受,還幫助他樹立起做哥哥的榜樣形象。

從此哥哥再也沒有拒絕吃菜了,因為他不再害怕長大了。

爸爸媽媽,我不需要你們講道理

02

在孩子的認知模式裡首先是感受,然後才上升到認知。感受被看見、被認可,他會表現出積極配合和熱情投入的一面。

當他的感受被忽略時或被誤讀時,與大人的對抗大戲就開演了。這也是他自我意識的體現。

撇開他的內心需求,去對他講道理,會讓他感覺到:

你不相信我,不認可我的感受;你覺得我的需求不重要,你的需求才是重要的;在你心理我很無知;你對我的很多行為看不慣。

這麼多不好的感覺交織在一起,自然在心裡生出牴觸。

爸爸媽媽,我不需要你們講道理

03

在一個人還沒有完全獨立,需要依賴於他人時,他的需求是需要被看見的。

孩子向大人訴說某種感覺或提出某個需求的時候,常常是因為他沒有能力達到,需要他們的幫助,或藉助他們的力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有時他只是希望從他們那裡獲得他想要的那種被愛的感覺。

因為被愛、被讚賞、被認可,是孩子安全感和自信的源泉。

當你覺得他不應該這樣,對著他講出一通道理時,在他看來,你並不認可他的感受,你只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他,內心就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牴觸。

很多孩子對待大人講"道理"的方式要麼哭鬧,要麼抗拒,要麼就是左耳進右耳出。

這就好比一個大人向人傾訴苦惱,本來也許只是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一個出口,說出來了,情緒就釋放了。

你若對著人家講一通道理,只會把人家的出口硬生生地堵了。他更鬱悶了,只好另找出口。

爸爸媽媽,我不需要你們講道理

04

昨天在公交車上,看到一位媽媽一路不停地叮囑男孩:不能亂動、把腳放好、手不要到處摸……

她說:好孩子就要聽話。

男孩坐在那裡渾身不自在,他不但沒有消停下來,反而折騰得更厲害了。

看得出來媽媽只是習慣性地這樣做,她並沒有體會孩子的感受。

一個人連自己的日常行為都要被幹涉,那該有多彆扭和難受。難怪他把媽媽的話當成了耳邊風。

我不禁想起在我住院期間,姐姐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同時她也不知不覺地把我當成了一個失去了能力的小孩,不能這樣,要那樣。

有一次,她煮的菜我只吃了一點,她生氣地說:沒有胃口你也要吃下去,你不想早點好起來也要體諒我的辛苦。

當時的我肚子脹得無法再接納任何食物。為了不讓她生氣,我硬著頭皮往裡咽。

她也喜歡對我講很多道理,不讓我多看手機,說我應該多睡覺,我只能偷偷摸摸地做著我想做的事。

感覺自己身體被照顧了,其他需求卻被鎖進牢籠裡。

我體會到了孩子被逼著吃飯、被餵飯的感覺:恨不得那個強行"統治"自己的人馬上從身邊消失。

這樣的內心是抗拒的,同時也是內疚的,覺得自己不應該有這樣的感覺。

可心裡還是一種聲音在呼喊:要麼她消失,要麼我逃離,結束這樣的糾結和痛苦。

對孩子而言,這兩者都無法實現。

他只有在心上築起一道過濾網,將這些"干擾"阻擋在外,這樣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和清靜的內心世界。

爸爸媽媽,我不需要你們講道理

喜歡盲目講道理的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他人,無意中破壞了雙方的界限感。

要知道每個人的感覺都是隻屬於自己的,誰也代替不了。

對於大腦來說,灌輸進來的東西都是入侵略者,腦子裡會形成一種對抗機制,把它驅逐出境。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大人道理講得越多,孩子越是牴觸。

一個人的行為只有遵循自己的內心時,他才會感到最舒服。

所以,當孩子行為出現問題時,需要的不是你給他講道理,而是你能走進他的心,打開他的心結,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