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想自己做決定


對孩子來說,繪畫不是一種技巧,而是思維活動。繪畫是兒童素質培養的一種有效的手段,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的智力發育。在繪畫過程中兒童可以通過這種活動鍛鍊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繪畫中表現的內容體現了兒童自己對生活的認知和感受,體現出兒童的態度。


兒童在作畫的時候身心投入,不斷地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繪畫成為兒童心理的一面鏡子。


想走進孩子的內心嗎?想更加了解孩子嗎?


兒童心理案例分享——“星星”


曼陀羅塗色


爸爸媽媽,我想自己做決定

星星

作品名:“星星”


家長反饋孩子現狀:

• 4歲6個月

• 初來匯傑時狀態:

孩子情緒波動比較大,人際交往不是很好,比較慢熱,遇見不熟悉的人很容易情緒崩潰。

• 疫情期間在家裡的情緒狀態比較穩定,基本上沒有再出現崩潰大哭,而坐地上大哭這種情形幾乎沒有出現過。目前父母在家鼓勵他的也比較多,所以當有一些小不滿意,他可能會出現眼淚在眼睛裡轉一轉的情況,但是沒有像之前那樣大哭,總的來說就一兩次大點的哭鬧,總體來說情緒還行!


曼陀羅繪畫細節:

剛開始媽媽把塗色的規則說了一次,孩子還是會去詢問需要怎樣塗?塗在哪裡?

孩子首先選擇了粉色塗在中心圓圈的位置,接著選擇紅色,綠色,藍色,綠色,塗色過程會去詢問媽媽兩邊需要一樣嗎?灰色,橙色,褐色,黃色,完成了中間部分以後孩子表示已經塗完了。媽媽反覆強調是不是沒有添加的了?孩子表示已經完成了。但是還是會再次詢問是否能把外圈和內部填滿?最後把外圈塗成紫色。


曼陀羅心理分析:

孩子整幅畫的輪廓以及結構相對比較清晰,色彩比上次要豐富且比之前鮮豔,內在秩序感和界限感相對清晰。孩子在塗色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去詢問應該怎麼樣塗?需要塗成什麼樣子?塗色過程有很多的不確定感,對媽媽有強烈的依賴感,孩子可能存在消極的自我意象導致自我認同感較弱的情況,比較在意外界的看法,導致不能夠獨自去判斷,所以也會不敢篤定的表達自己內心想法,或者積極的去做一些事情,害怕得不到外界認同!這一類的孩子幼年時可能在生活中被家長包辦替代或過度保護相對多一些,自己做主的事情相對會比較少,沒有得到周圍人足夠的認可。但是當前內在力量比之前要強很多,安全感有所提升,自性在推動自我發展,開始進行外部探索!

塗色過程很開心,孩子表示在整幅畫中黃色代表媽媽,藍色代表爸爸,從結構上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支持還不夠達到孩子心理所需。在塗色的過程中本來已經塗好,在經過媽媽反覆詢問以後孩子還是做了改變,整幅畫開始塗滿!媽媽對於孩子有較高的期待,所以指導可能也會多一些,但這樣或許會干擾孩子的判斷!畫面中出現了黑色部分面積較大,依然有些需要處理的消極情緒需要得到關注。


家庭建議:

1、多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儘可能的少去幹預孩子,不替孩子做決定,可以去引導孩子

3、爸爸媽媽可以多與需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並積極與孩子溝通


審 核:劉建平(匯傑教育教研部總監)


爸爸媽媽,我想自己做決定

心理團隊

匯傑說說

通過繪畫和色彩可以瞭解孩子喜怒哀樂的性格特徵和特點,「匯傑教育」呼籲家長們共同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密切關注孩子們疫情當下的心理狀況!


爸爸媽媽,我想自己做決定

插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