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如果我也拿你們和別的爸媽比較


爸爸媽媽,如果我也拿你們和別的爸媽比較


曾經看過一個調查:“孩子最受不了父母的十件事”,赫然位列榜首的便是“最恨父母拿我跟別人家孩子來比”


誇別人家的孩子,留給自己孩子的是骨子深處的自卑。


01


“你看樓上的妞妞,一直都那麼乖,你要是有她的一半就好了!”“你怎麼就不學學你表姐,學習成績從來不需要操心,你整天就知道玩!”“你知道隔壁的明哥哥嗎?他鋼琴都過十級了,你呢?”.....類似的話你一定不會陌生。你可能小時候自己經常聽到,也可能現在正在對你的孩子說著。

這也是很多父母陷入的怪圈,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能激勵你家孩子成長嗎?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老公下班回到家對你說:“你看人家老王的老婆多好,那麼勤快賢惠,還忒會賺錢,你看你......”


請問此刻你的心裡怎麼想?你會因此變得勤快賢惠,發狠努力賺錢嗎?


你大概會想:

老王的老婆好,你跟她去過呀!老孃不伺候了!


起到激勵作用了嗎?

同樣的道理,家長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卻是最讓孩子喪失自信和自尊的方式。


爸爸媽媽,如果我也拿你們和別的爸媽比較


02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深度焦慮過。

◈ 小區的男孩子都在學習跆拳道,小松偏偏喜歡滑雙排輪。

◈ 別的孩子都在學習彈鋼琴,他卻選了打鼓。

◈ 班上同學的媽媽每天在朋友圈為孩子學英語曬打卡。他倒好,放學回來就愛捧著他那堆樂高不放手,還是小顆粒的,我這密集恐懼症患者看著都頭疼呃!

◈ ......


我覺得小松任性,我覺得他學的東西吧,缺乏競爭力!焦慮。

為了讓我自己走出這樣的一個心理不適區,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對孩子教育的研究愈發深入的過程中我認識到:


人們喜歡對身邊的人和事選擇性地記憶和評判,最後變得愛攀比,喜歡較勁,凡事愛往壞處想;


對身邊的人的優點視而不見,對生活中的收穫熟視無睹,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上最典型的“心理偏盲”現象。

在這種心態下,公司老闆會認為別的公司員工更敬業,妻子會認為別人家的老公更顧家,家長會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別人的成功之路比自己更平坦。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受到這樣心態的困擾,那你就得擺正心態、更客觀地專注於自己;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受到你這種消極心態的影響,就少拿他跟別人進行攀比。


爸爸媽媽,如果我也拿你們和別的爸媽比較


03


瀏覽網頁,發現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父母總說“別人家孩子”,而很少聽孩子說“別人家父母”?一個高讚的答案是:


因為心疼他們,不想讓他們難過。真想說的話,怎麼會沒得說呢?


爸爸媽媽,如果我也拿你們和別的爸媽比較


“別人家父母怎麼那麼有錢啊,能給孩子提供這提供那,你們呢?”


“別人家父母怎麼長得那麼好看啊,保養又那麼好,看起來多年輕啊,你們呢?”


“別人家父母怎麼那麼有知識有涵養有禮貌,你們呢?”


“別人家父母怎麼這歲數了還那麼積極地參與各種文化活動,你們呢?”


......

人們常說,父母是無條件愛孩子的。

其實,孩子也是無條件愛父母的,他們知道自己的父母不完美,但依然接納他們。

你看,孩子不忍心用比較來傷害父母,那麼,我們怎能忍心用比較來傷害孩子呢?

當然你會說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是免不了的,那父母怎麼“比”既能有效激勵孩子、又不至於傷害到他們呢?


關鍵是:

拿孩子跟他的過去比,

拿孩子和他的將來比!


我在一些育兒論壇看到過有網友吐槽說,自己小時候都挺愛跟父母聊天的:


聊今天在幼兒園又交了什麼新朋友;聊喜歡的小花和髮卡;

聊昨天不小心弄丟了鉛筆……


可是,越長大,跟父母話越少,成了最親近的陌生人。


為什麼孩子變得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了?


有人總結過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除了“看不到我的優點,總拿我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外,還有以下這些原因:


◇都沒有耐心聽我把話說完

◇跟我“聊天”,話題只有“學習”

◇總以為我還小,什麼都不懂

◇對我提各種要求,自己卻什麼都做不到

◇跟你們說話時,你們眼睛不離電視、手機

◇和我說話時,嘴上說在聽,其實心不在焉

◇小孩子的事不值得一提,大人的事兒才是事

◇喜歡講冷冰冰的大道理,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

◇只知道發火,從來就沒有平心靜氣跟我說過話

◇翻來覆去問的就是那幾個問題,我回答就像在給他們做彙報


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掉鏈子了,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挺聽話的,但其實他內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


而這樣子導致的問題,會在孩子青春期時一下子爆發出來,讓人想改都來不及了!


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和孩子溝通。


作者:小松爸爸,心理學專業,在育兒道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行。愛教育,也熱愛生活,點擊關注,願與更多父母分享教育經驗。


有任何問題,歡迎私信交流,我們共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