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要把責任還給你們

前幾天我在知乎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讀小學五年級,因為被同學欺負,被一拳打在臉上,眼鏡的鼻託被打壞無法修復,而他有兩個月的時間沒和家長說這件事。等你兩個月後發現他的眼鏡鼻託壞了,修不好了,你會打你的孩子嗎?

高贊回答者們運用了諷刺、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託物言志等敘事手法從各個角度譴責了這個提問者,認為他根本不配為人父母。

之後提問者做了如下的問題補充:

我是被打的那個人,已經打完了,是多年前被打的,現在我也已經不是孩子了。我爸把我打得很重,一邊打一邊講:“你為什麼現在才說”。我上網問是想知道我爸的這種行為究竟是比較常見還是很稀少的,是可以理解的還是不合情理的?

原來提問者是當年的孩子,原來他現在已經不是孩子了,原來他在家裡受到過傷害,原來童年時留下的心理陰影並不會隨著長大而消失。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成年後的生活負責,但是成年後的生活很大程度是由不可控制的童年經歷形成的。

爸爸媽媽,我要把責任還給你們

童年時期,有些父母給孩子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有些父母給孩子的是恐懼、責任和負罪感。

如果你的父母給你的經歷是第二種,那麼,現在是時候把童年經歷的責任還給他們了。


《原生家庭》是一部振聾發聵的家庭心理療傷經典之作,本書的作者蘇珊·福沃德博士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

爸爸媽媽,我要把責任還給你們

她認為給孩子恐懼、責任和負罪感的父母是“有毒”的。

她通過分析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真實案例,總結出6種“有毒父母”,解釋了“有毒父母”的所作所為對子女成年後生活的影響,並且傳授了具體的對策,希望能夠幫助受傷害的子女擺脫童年陰影,獲得自由和幸福。

接下里我將從“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子女”“解毒的方法”三個方面分享一下《原生家庭》,希望能夠幫助受傷害的子女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模式中解脫出來,恢復自信和力量。


有毒的父母

什麼樣的父母是“有毒”的?

所有的父母都難免偶有不足之處,能夠滿足孩子所有情感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的父母給了你足夠的愛和理解,只是偶爾會有過激行為,那麼,他們並不是“有毒父母”。

《原生家庭》中列舉了6種“有毒父母”,分別是:

1.不稱職的父母。

2.操控型父母。

3.酗酒型父母。

4.身體虐待型父母。

5.言語虐待型父母。

6.性虐待型父母。

有些類型的“有毒父母”是很好判斷的,而有些類型的“有毒父母”是不好界定的。

子女往往內心掙扎,搖擺不定,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受到了虐待還是隻是過於敏感。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一份調查問卷來解開子女的內心矛盾。

童年時期你與父母的關係:

父母說過你很糟糕或者一無是處之類的話嗎?他們罵過你嗎?總是訓斥你嗎?

父母體罰過你嗎?他們用皮帶、刷子或是別的什麼東西打過你嗎?

父母曾酗酒或吸毒嗎?你對此感到過迷惘、不安、恐懼、傷心或羞愧嗎?

父母曾因情感問題或身心疾病而情緒嚴重低迷,或者對你不聞不問嗎?

你曾經因為父母出現狀況而反過來照顧他們嗎?

父母曾對你做過什麼不可告人的事嗎?你是否曾遭受過性騷擾(不論是何種形式)?

你是否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對父母心懷畏懼?

你是否不敢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憤怒?

成年後你的生活:

你覺得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具有傷害性或者毀滅性嗎?

你相信如果你與別人過於親密,他們就會傷害你,或者拋棄你,或者傷害你之後再拋棄你嗎?

你覺得人們會用最糟糕的方式對待你嗎?生活中也總是遇上倒黴事嗎?

你覺得弄清自己的身份、感受和願望很難嗎?

你是否擔心人們瞭解了真實的你後就不再喜歡你了?

取得成功時你是否會焦慮,害怕有人揭發你是個騙子?

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憤怒或傷心嗎?

你是個完美主義者嗎?

你覺得放鬆下來盡情玩樂很難嗎?

你是否覺得有時自己明明是出於好意,行事卻與你的父母如出一轍?

成年後你與父母的關係:

父母還把你當成孩子對待嗎?

你人生中的重大決定大多需要先徵得父母的首肯嗎?

與父母在一起,或者僅僅想到將與父母一起共度時光,你就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或身體反應嗎?

與父母的意見不同會讓你害怕嗎?

父母會用威脅或令你內疚的手段來操縱你嗎?

父母會用金錢控制你嗎?

你覺得自己要為父母的情緒負責嗎?如果他們不高興,你會覺得是自己的錯嗎?你覺得哄他們開心是你的職責嗎?

你是否覺得無論自己做什麼,總是對父母有所虧欠?

你是否覺得總有一天你的父母會變好?

如果你對上述問題的三分之一做出來肯定的回答,那麼不幸的是你“中毒”了,幸運的是這本書會對你很有用。

中毒的子女

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中提出了父母應該承擔的五個基本義務。

1.父母必須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

2.父母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身體上的傷害。

3.父母必須滿足孩子對愛、關懷、以及更深層次的情感的需求。

4.父母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傷害。

5.父母必須在道德倫理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有毒”的父母推卸了自己對孩子應盡的責任,孩子無法以他們為榜樣,導致孩子難以建立健康的自我認同。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子女,很可能會做出如下的自我評價。

1.我沒法相信別人。

2.我不值得被關心。

3.我永遠都不會成功。

這些評價會將你引向失敗,所以你必須改變它。改變一些早期的自我認知,你的人生軌跡也會隨之改變。

在改變之前,你需要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你的家庭體系對你的感受、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形成究竟有多大影響。

記住,你的父母並不是這個體系的發明者,他們只是這個體系的繼承者。

你只有弄明白你們家庭體系的主要觀念到底是什麼,才能擺脫它。

解毒的方法

蘇珊·福沃德在她的職業生涯早期,也陷入過原諒的陷阱。

當時她認為讓患者原諒那些傷害他們的人對治療有積極意義。

但她後來發現,患者的狀況並沒有因為原諒而好轉。

只有讓患者從“有毒父母”的控制下釋放自己,才能獲得情緒和內心的真正平靜,並不一定非要他們原諒。

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傷和憤怒,只有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有毒父母”之後,真正的解放才能來臨。

蘇珊·福沃德認為“中毒子女”的很多自責是毫無道理的。

“中毒子女”必須卸下為童年不幸而承擔的責任,歸還給應承擔責任的人。

她建議患者拿一張童年的照片,看著照片裡那個弱小、無助的孩子,對他大聲說:“你不需要為……行為負責!”在這句話的中間可以加上以下內容:

1.他們忽視你。

2.他們讓你感覺自己沒人愛。

3.他們殘忍而冷漠的嘲笑。

4.他們對你的侮辱稱呼。

5.他們的不快。

6.他們自己的問題。

7.他們選擇不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8.他們酗酒,酗酒後的暴行。

9.他們對你的毆打或猥褻。

只有放下自責,你才能解脫。

當然,將童年的自己身上的責任免除,並不意味著同時免除了成年的自己的全部責任。

蘇珊·福沃德鼓勵患者勇敢的承擔成年後的責任,她建議患者大聲對自己說:“作為一個成年人,在和父母的關係中,我需要為……負責”, 在這句話的中間可以加上以下內容:

1.成為一個獨立於父母的個體。

2.誠實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勇敢地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

3.當自己的行為傷害到別人時,改變自己的行為。

4.找到合適的方式來治癒內心的童年創傷。


面對文章開頭的問題,我是這樣回答提問者的。

如果是我,我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打我的孩子。因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過題中這樣的家長在生活中也不算稀少。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你的家長打你,是因為他憤怒,他憤怒是因為他痛苦,他痛苦是因為覺得自己很無能。

這個無能大致有三個方面:

1.他的孩子被欺負了,他心疼你。他會想我作為家長沒有保護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題外話,大部分的家長都不太會表達愛,明明是心疼和自責,但是給孩子的感覺卻只有憤怒。)

2.他的孩子被欺負了兩個月都不告訴他,他的孩子不信任他。不管造成不信任的原因是你覺得他沒有能力保護你,還是你們本身的關係不親密,這都讓他覺得自己無能。

3.你說你現在已經不是孩子了,這是你小學五年級時候的事情。那我們大概推測這件事發生在十年前左右。結合那時候的物價,一副眼鏡幾百塊是不算便宜。(因為我自己不近視,這個價格不一定準確)而你的家長可能當時經濟實力一般,面對一筆意外支出讓他有經濟壓力。這也讓他覺得自己無能。

他的行為可以理解,但是並不正確。

我不是說憤怒不正確,而是他解決憤怒的方式不正確,他不應該把憤怒發洩在你的身上。沒有勇氣挑戰強者,就把憤怒發洩在沒有反抗能力的弱者身上,最可恥了。

憤怒是人的本能,是人類面對面對危險的應激方式。沒有憤怒,人類都活不到現在。但是如果全靠本能主導,讓憤怒控制了自己,那本身也是一種無能。

如果是我,我會這麼做:

1.問清楚這件事情的真相。我孩子的同桌為什麼要欺負我的孩子?是隻有這一次還是長期如此?欺負的情節有多嚴重?

根據情況嚴重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如果我的孩子挑釁在先,技不如人被打了。那我可能是一方面教育他不要挑釁別人,一方面讓他加強武力值了。

如果是我孩子單方面被欺負。那肯定是先想辦法讓我孩子的同學不要欺負他,再教育我的孩子怎麼正確處理被欺負的情況了。

讓同學不要欺負他,可以先聯繫老師,再聯繫對方家長,老師和對方家長都不管,那我只能自己去揍他了。(應該不至於這麼糟吧,我一定能夠找到文明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的)

教他正確反抗他人的欺負,弄清楚他是缺乏反抗的勇氣還是沒有反抗的能力。根據情況不同調整解決方案。

2.解決我和孩子的信任問題。

他為什麼不信任我?是因為之前我對他的關心太少?我總是忽視他對我發出的求助信號,所以他覺得告訴我了我也不會幫他?

多溝通,問清楚原因。告訴孩子,我有能力我也願意幫助他解決問題,小孩子遇到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事情向大人求助是正常的。如果之前我總是忽視他的求助的話,那是我的不對,我應該改正。不是他做錯了,他可以繼續求助。

信任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解決的,不過找到問題在哪裡並且願意去解決,總能修復我們之間信任的。

3.做好理財規劃,應對人生風險。如果一個眼鏡的支出都讓我覺得有經濟壓力了,那我的財務狀況一定是不容樂觀了。

孩子都上五年級了,那想必我也得快40了。

天哪,那我父母的養老問題豈不是迫在眉睫?我的孩子之後的教育費用我安排好了麼?我自己的意外保險買了麼?

如果這個年紀突然增加一個眼鏡的支出都需要憤怒到靠打孩子來緩解,那我覺得我有這個時間還是應該先去想想怎麼緩解我的財務危機。

題主是不是一邊覺得你的家長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一邊又懷疑是不是自己也有錯?

不用痛苦,就是家長的不對,你只需要努力,讓自己不成為這樣的家長就可以了。

希望每個中毒的子女都可以免除童年的責任,擁有自由的人生。

爸爸媽媽,我要把責任還給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