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洋务实业需用外国煤铁,外国对华禁运,李鸿章开办煤矿叫板

晚清实业中,铁路与采矿业的发展,让英国人金达百思不得其解,大清朝廷和它的子民们竟然有开矿、筑路,破坏风水和地气的见解。

大清洋务实业需用外国煤铁,外国对华禁运,李鸿章开办煤矿叫板

开平矿务局一角


在洋务运动之前,清廷还没有认识到开采矿藏的意义。但是,西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仅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也在积极地寻找制造这些产品的能源与资源,要求在中国建立矿场,开采煤、铁等矿藏。对这些超出条约范围的要求,清廷最初是持回避和拒绝态度的。洋务运动开始后,清廷开设的机器制造局、购买的外国船舰也都需要大量的煤、铁资源,却不得不依赖于洋煤的进口;再者,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清廷财政困难,也不得不寻求新的财源。这样,采矿业便在外强经济侵略与清廷的内在需求下逐渐兴起。

总理衙门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在华的一些外国人以及清廷的洋务派官员不断有人提出开采矿藏、扩大利源的建议。1862年,时任英国驻华使馆翻译官柏卓安向总理衙门建议用新式方法开采中国煤矿以满足外轮需要;1864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说,“中国沿海的(外国)轮船每年消煤达四十万吨,必款四百万两”;次年,赫德在《局外旁观论》、威妥玛在《新议略论》中都劝告清廷,希望中国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矿场,开采煤矿。而在洋务派开展的洋务事业方面,所使用的土煤质劣,外国煤又价格太高,洋务派深刻地认识到开办煤矿的紧迫性。

大清洋务实业需用外国煤铁,外国对华禁运,李鸿章开办煤矿叫板

汉阳铁厂为运输物资和产品修筑的小型铁路


在呼声和趋势面前,李鸿章1873年在给清廷的奏折中说,“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英国所以雄强于西土者,惟借此二端耳。闽、沪各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夥,中土所产,多不合用,即洋船来各口者,亦须运用洋煤。设有闭关绝市之时,不但各铁厂废工坐困,即已成轮船,无煤则寸步不行,可忧孰甚。”[1]

李鸿章很清楚,洋务实业的开展,需用外国煤铁日多,一旦中外关系紧张,外国对华采取禁运措施,各铁厂就会出现“废工坐困”、轮船无煤可燃而寸步难行的局面。中国煤、铁资源丰富,外商垂涎已久,处心积虑地想攫取中国的煤、铁开采权。如果朝廷能够“遴派妥员,召觅商人,购买机器开采,价值必视洋煤轻减,通商各口,皆可就近广为运售,而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2]借用洋人的办法、机器、管理方式开采煤铁“此等日用必须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3]

大清洋务实业需用外国煤铁,外国对华禁运,李鸿章开办煤矿叫板

英国工程师金达像


面对呼声和建言,清廷在1874年发布谕旨,决定在直隶磁州和台湾基隆先行试办煤矿。据此,李鸿章于1876年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带领英国采矿工程师马立师到唐山开平一带勘测煤铁矿的蕴藏量。探查发现,开平煤矿蕴藏丰富,且品质优良。李鸿章旋即奏明朝廷开办开平煤矿。这是大清在洋务实业终于外国人叫板的开始。


参考文献:


[1]《李文忠公(鸿章)全集》奏稿,卷十九,第49页。

[2]《李文忠公(鸿章)全集》奏稿,卷十九,第49页。

[3]《李文忠公(鸿章)全集》奏稿,卷十九,第49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