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古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是古代歐洲歷史上一個橫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多民族國家,其前身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在陸地上的擴張,使得“羅馬”本身已經超出了一個城邦的範疇,成為了環地中海區域一個古代文明的標誌。然而正是因為領土面積過於龐大,因此一旦遇到奴隸起義、外族入侵或者天災等重要變故的時候,羅馬城就無法向邊緣的地區行省直接發號施令,為了便於管理,羅馬需要在每個行省分派總督分管地區事宜。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早在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的過渡時期,羅馬帝國的開創者屋大維和他的主要競爭對手安東尼就分別管轄著羅馬共和國的兩部分地區:屋大維主要管轄以羅馬城為中心的西部地區,包括意大利地區、高盧地區以及西班牙等地,這些地區深受羅馬文化的影響;而安東尼主要管轄希臘、小亞細亞、敘利亞等地,這些地區內有著不少流亡的希臘貴族,他們在當地有著相當的影響力,因此東部地區受到了希臘文化的深刻影響。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在軍事上消滅了安東尼之後,屋大維成功建立起了統一的羅馬帝國。但是羅馬帝國在兩種文化的影響之下卻顯得貌合神離,在羅馬帝國興盛的時候,它們還能維持相對的和平狀態;但是一旦羅馬帝國開始衰敗,兩種水火不容的文化就會產生激烈對撞,而最後造成不可挽回的分裂局面。

羅馬帝國的分裂和西羅馬帝國的衰敗

公元3世紀中葉,羅馬帝國陷入了長久的混亂之中,此時羅馬帝國的帝位大多數被蠻橫的軍人所把持,而且外族人也開始頻繁入侵外強中乾的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的局面之下,公元284年,戴克裡先繼承羅馬帝位之後,宣佈將自己的朋友馬克西米安授予奧古斯都(羅馬皇帝)的榮譽頭銜,並且讓他負責帝國西部的管理,此後兩位帝王又分別任命了自己的副手皇帝,締造了羅馬帝國的“四帝共治制”,這一政治制度使得羅馬帝國表面上的統一又維持了將近一百餘年的時間。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在平定了羅馬帝國境內的叛亂之後,因為16年以來的操勞過度終於病倒在了床榻。在臨終之前,自知羅馬帝國已經不可能維持和統一的狄奧多西一世下令,讓自己的長子阿卡迪烏斯接掌帝國東部,次子霍諾留接管帝國西部。狄奧多西一世的這道命令正式宣佈了羅馬帝國的分裂,從此之後,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分道揚鑣,而更大的危機首先爆發於西羅馬帝國的境內。

5世紀初,西方的日耳曼人成為了西羅馬帝國最大的威脅,其首領阿拉里克數次率領軍隊入侵意大利半島。此時,西羅馬帝國的肱股之臣——斯提利科將軍幾次率領西羅馬帝國軍隊,在波倫提亞、菲耶索萊等戰役中大敗日耳曼人,將阿拉里克打得落花流水。然而正在他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公元408年,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聽說斯提利科打算將他自己的兒子立為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因此下詔將斯提利科逮捕處死,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名將也因此如同流星一般隕落。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斯提利科死後,西羅馬帝國的軍隊內部掀起了迫害外族士兵的高潮,在這次迫害浪潮之中,有將近3萬名家破人亡的蠻族士兵轉身投靠了日耳曼人首領阿拉里克,並且由於斯提利科的死亡,羅馬皇帝拒絕承認和阿拉里克之間的停戰條約,並且停止向阿拉里克輸送黃金。公元410年8月,阿拉里克再次率領日耳曼人入侵意大利半島,在羅馬城內奴隸的幫助之下,這座羅馬帝國的古都第一次被外族人所侵佔,因為唯一讓他們感到畏懼的羅馬將領已經不復存在了。

隨著羅馬被攻陷,西羅馬帝國皇帝的帝位也如同走馬燈一樣,在數十年的動盪局勢之中更換了好幾茬。公元467年,西羅馬帝國新皇帝安提莫斯加冕稱帝,此時的西羅馬帝國政治雖然趨於穩定,但是卻已經喪失了大部分的海外領土,安提莫斯心中很清楚要想徹底振興西羅馬帝國,那麼就必須從外族人的手中奪回富饒的北非土地,因此他向東羅馬帝國發出了求援信。

東羅馬帝國的傾力相助

東羅馬帝國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因此為了維持西羅馬帝國的政體,他們為此次遠征耗費了極大的人力財力。利奧一世將前不久剛剛戰勝阿提拉的兒子巴西利斯庫斯徵召回來,將其親自任命為東羅馬帝國海軍的統帥,並且將1100餘艘船隻以及3萬人的部隊交給了他。由於改造十分倉促,因此這隻艦隊的大部分船隻都是由沒有戰鬥能力的商船改造而來的,因為羅馬人的意圖是儘快渡過地中海在北非強行登陸,並沒有考慮過太多的海戰問題,而正是這種思維釀成了後來地中海上的慘烈失敗。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為了配合東羅馬帝國海軍的行動,埃及行省派出了執政官之子赫拉克利烏斯,以及伊利里亞將領馬塞裡努斯所率領的海軍一起參加了這次戰場,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艦隊人數加起來大約在5萬人左右,而他們的目標也很明確,那就是收復被異族汪達爾人所侵佔的阿非利加行省,從而保障西羅馬帝國的立國之本。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在戰爭初期,形勢一度對羅馬海軍有利。首先,馬塞裡努斯率領部隊收復了薩丁尼亞島和西西里島,將長期侵佔此地的汪達爾人通通攆了出去;其次,赫拉克利烏在埃及的作戰也初見成效,他們率領海軍在利比亞西北部地區成功登陸,對汪爾達人形成了兩面夾擊的局面。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之下,公元468年夏天,巴西利斯庫斯率領東羅馬海軍主力從意大利港口出發,乘著順風來到了和意大利西西里島隔海相望的卡本半島附近,準備一舉收復阿非利加行省。

地中海上爆發的歐洲版“赤壁之戰”

在當時,卡本半島距離汪爾達王國的首都迦太基只有60公里的距離,如果巴西利斯庫斯能夠抓住戰機的話,汪爾達人本來應該沒有任何機會。但是由於迦太基附近的鐵鏈封鎖,在加上情報不足的原因,因此巴西利斯庫斯打算先停留在卡本半島附近,打算獲得進一步的情報之後再進行行動。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此時汪爾達人的國王是臭名昭著的蓋薩里克,他在歐洲歷史上以狡猾無情著稱。此時,汪爾達人的海軍不足萬餘人,蓋薩里克自然知道如果和羅馬海軍硬碰硬的話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和中國的周瑜一樣,蓋薩里克只能籌劃使用火攻來擊潰羅馬海軍,但是他也和中國的周瑜一樣遇到了一個難題:即使火船準備好了,但是如果沒有順風的話,即使再優秀的火攻計劃也無法實施。

因此面對羅馬海軍,蓋薩里克只能選擇隱忍等待,等到海面風向發生改變的那一天。首先,蓋薩里克向羅馬統帥巴西利斯庫斯派遣使者,表示如果羅馬海軍願意延後5天攻打迦太基的話,那麼他每天都會為巴西利斯庫斯送上大量黃金。羅馬統帥很高興地答應了這一條件,他怎麼也想不到,就在5天之後,海面上將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變故。

果然,讓蓋薩里克苦等的風向變化真的發生了。5天之後,地中海沿岸的風向忽然發生劇烈變化,海面上驟然颳起了強烈的西北風,導致原本停泊在卡本半島的羅馬海軍被強風吹到了岸邊動彈不得。趁此機會,汪爾達人的戰船順風而起,驅使10條燃燒的火船向羅馬海軍發起了猛攻。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其實按照地中海的廣闊程度,以及當時古羅馬帆船的大小來說,羅馬軍隊的單桅帆船完全可以憑藉短小靈活的特點,及時規避汪爾達海軍的火攻。但是問題在於,此時大量羅馬海軍的船隻都被聚集在附近的海港之中,並且由於極其惡劣的風向,即使羅馬水手們拼命划槳,也無法使得船隻脫離沿岸。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在西北風的幫助之下,東羅馬帝國的木質戰船一艘接一艘的燃起了大火,其場面堪稱歐洲版的“赤壁之戰”。趁著羅馬軍隊的戰船陷入火海的時候,汪爾達人的戰船在蓋薩里克的統一指揮之下,對著那些正在準備衝出火海的羅馬戰船猛烈撞擊而去,羅馬軍隊的戰船不是被燒燬就是被汪爾達人的戰船撞毀,漫天的火勢讓巴西利斯庫斯根本無計可施。等到黃昏時分,羅馬海軍已經有超過100艘木船被大火燒燬,上萬名羅馬士兵戰死或者被俘,由於士氣低落,因此巴西利斯庫斯再也無力通過卡本半島攻佔迦太基了,只好收拾殘兵敗將心灰意冷地回到東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鎮魂曲,卡本半島海戰為何被稱為歐洲的赤壁之戰

而卡本海戰也為西羅馬帝國吹響了滅亡的鎮魂曲。由於此次東羅馬帝國的海軍損失慘重,使得東羅馬帝國再也無暇幫助西羅馬帝國渡過難關,而失去了東羅馬帝國支持的西羅馬帝國很快又陷入了內鬥爭權之中。就在帝國內部為了爭奪皇位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日耳曼人早已悄悄崛起,並且數次攻打到羅馬城之下。公元476年,日耳曼人領袖奧多亞克廢掉了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羅慕路斯二世,這也宣告了歐洲中世紀的正式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