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三到六歲的兒童,要開始讓他明白自己的意識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說過:3到6歲的這段時期,孩子的心理矛盾主要是主動感對內疚感的矛盾,孩子的心理就是要實現自我。

經過探索,她大概能夠對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對事情作負怎樣呢一些責任,有所瞭解。意識上也會從一個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想法,到還要去考慮別人會怎麼想的轉變。所以在這段時期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要開始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意識。

心理學家:三到六歲的兒童,要開始讓他明白自己的意識

三到六歲的這階段,孩子的生活圈開始從家庭擴大的幼兒園,所以家庭和幼兒園之間該怎樣緊密的配合,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孩子在兩個生活範圍的不同,遇到的問題也會隨之不同,怎樣才能更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怎樣才能去跟同齡孩子很好的交往?

尤其是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經常會有打鬧的矛盾,父母需要用要正確的去看待,孩子在和同伴交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幼兒園時期是孩子運動、學習知識等多方面才能多元發展的最佳時期。語言習得,運動能力增強,自我意識達到一定水平,也會有了自尊和價值感。

心理學家:三到六歲的兒童,要開始讓他明白自己的意識

在關於智力的認識中,過去有很多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認為其就是獲取知識的能力。現在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人是有多方面智力的,要注重孩子多方面智力的發展。比如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甚至還強調情緒智力。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提供更為豐富的空間,讓孩子多去活動,多去嘗試,讓孩子自己知道,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讓孩子有自己的意識,明白自己。

心理學家:三到六歲的兒童,要開始讓他明白自己的意識

當孩子在四到五歲時,會出現人生中第一次負面情緒的高峰,這個階段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內向溝通能力的好時機。當孩子發脾氣或者有挫敗感等消極情緒時,請不要不停的說教,或是強行讓孩子平靜下來......

心理學家:三到六歲的兒童,要開始讓他明白自己的意識

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讓孩子自己一個人思考一會,讓孩子有時間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大人在直接告訴或是強迫孩子承認自己哪裡做錯了,有些事情,是需要一個人去面對的。

擁有良好的內向溝通能力,是孩子一輩子情緒管理的基礎,在這一點上家長的不干預往往比干預更有效。

從這個時期開始,給孩子一點自己的空間,讓孩子明白自己,開始思考自己。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心理學家:三到六歲的兒童,要開始讓他明白自己的意識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心理學家:三到六歲的兒童,要開始讓他明白自己的意識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心理學家:三到六歲的兒童,要開始讓他明白自己的意識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所以做父母的點擊下方圖片,從現在開始改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