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科學”——中醫的哲學原理!


“偽科學”——中醫的哲學原理!


每提及中醫,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氣”、“陰陽”、“五行”等等。這些詞彙在民眾眼裡看來,宛若“中醫”的代名詞,因為它們確實構成了中醫理論的哲學基礎。幾乎人人在說到中醫時,多多少少都會涉及或引用一下這幾個詞本身,或是其概念;卻又往往在剛剛提及的瞬間打住思緒,不是覺得這些概念太過深奧,無法深入,就是覺得這些概念不符合科學,都是些玄幻迷信的玩意兒,根本沒有循證的規律。也正是因為這種言未達語已休的境況,中醫在大眾面前始終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甚或被冠上唯心之術的名頭。

要理解並運用中醫,首先就得充分認識和體會它的哲學智慧。而大眾之所以覺得中醫哲學基礎之難明,無非是因無法切身感知諸如“氣”、“陰陽”、“五行”之存在,但若是因為這個理由就去疏離中醫、拒絕中醫,甚至排斥中醫,那麼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因為持這種想法的人,本即是承認並踐行“存在即是被感知”的唯心理念,因為無法感知,因而認為不存在這樣的理法。這就好比薛定諤盒子裡的貓,它是死是活皆由打開盒子的人的判斷來決定,而與它在盒子裡的真實狀態無關。而目前人們之所以對中醫抱著不理解和懷疑的態度,皆是因為自己把中醫當成了一隻被困在薛定諤盒子裡的貓,沒有去理性認知其本身的真實狀態,只憑自己揭盒的瞬間感受為其定性。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大眾把古代哲學裡的“氣”、“陰陽”、“五行”的概念等同於中醫理論體系裡的“氣”、“陰陽”與“五行”,從而進入了對中醫認知的誤區裡。

中醫學理論體系具有深遠的哲學淵源,尤其是道家思想和精氣、陰陽、五行各學說,作為思維方法滲透到中醫學,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維方法。比如,精氣學說的萬物本原論思想,為中醫學整體觀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辯證法思想,對中醫學方法學體系的建立產生了促進作用。隨著醫學知識的大量積累,理論體系的形成要求這些大量的醫學知識被系統化、理論化地整理總結,社會的發展為此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古代哲學思想提供了思維方法,在眾多醫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就了 《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中醫經典著作,而這些著作及其思想就標誌著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那麼,這些中國古代哲學是如何影響中醫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的呢?現在我就先從從道家思想、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四個方面去介紹。之所以選這四個方面的學說思想來介紹,就是因為它們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最為深遠。

“偽科學”——中醫的哲學原理!


一、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與中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它像綱領般指導著中醫具體學說的演繹。就如精氣學說和陰陽學說,它們都是在道家思想的統領下分支而出,繼而具體地滲透入中醫學的理論體系中。“道”,本義是道路,慢慢地,到了春秋時代,《左傳》、《國語》中所言之“道”,就不再僅僅是“道路”之義,而是進入了哲學範疇,代表一般性、普遍性的基本規律或是行為方式,比如天道、人道、君道、生民之道、不義之道等等,而這些“道”,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本就客觀存在,一如《道德經》在闡述“道”之本質時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也是廣義上的“道”。

——狹義上的“道”即為老莊的清靜無為、自然無為之道,亦是深刻影響了中醫學最初發生的哲學思想,即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以老莊為代表,以“道”為學說宗旨的學術思想。春秋末期老子為其創始人,後經戰國中期關尹、楊朱、列禦寇等補充、發揚,分化為兩個流派:一派以莊周為代表,把道看作天地萬物的本原和觀察萬物的準繩,誇大道的作用,表現出本體論上的唯心主義(本體論即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質的哲學理論);另一派是以《管子》書中《心術》等篇所代表的稷下道家(稷下:戰國時田齊的學宮),唯物地發展了老子的道,把道解釋為無所不在而又富有生機的“精氣”,提出精氣說。而稷下道家之“精氣說”,亦深刻地影響了中醫學裡的精氣學說。後文會詳細展開介紹,在此我們先詳細聊聊道家思想中的老莊思想給中醫學理論帶去的“綱領性”影響。

——所謂“綱領性”影響,就是指影響中醫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將老莊思想提煉後會發現,中醫學在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疾病之間的關係時所採用的思路,其實就是來源於老莊思想裡的精粹。《莊子》其實是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老子《道德經》的主要思想,只不過是寓理於景,用更為多樣的文學手段(比如以故事形式)來表現這些思想。因此,我們在討論老莊之道家思想對於中醫學發生形成的影響時,主要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例。接下來我介紹一下到底是哪些主要的道家思想為中醫認識人與疾病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1)“道”生萬物,支配萬物的變化發展。

老子《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其若存!用之不堇。”“穀神”是什麼呢?一說謂穀神者為生養之神:過去據高亨說,穀神者,道之別名也。谷讀為轂,《爾雅·釋言》:“轂,生也。”《廣雅·釋詁》:“轂,養也。”另一說認為穀神即為虛空博大且變化無窮的“道”:據嚴復在《老子道德經評點》中的說法,谷,形容“道”虛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變化無窮。而“玄牝”,指玄妙的母性。“玄”本義為深黑色,延申為神秘幽深;“牝”本義指雌性母體的生殖器,這裡指孕育和生養出天地萬物的母體。玄牝之門,即是雌性生殖器的產門,這裡用於比喻造化天地生育萬物的根源。

《道德經》通過這段話想傳達給我們的意念,就是博大而神秘的道造就了萬物的繁衍生息,並且道的這種力量生生不息。後人解讀這段話的時候,認為老子之所以用“玄牝之門”來類比宛若天地之根的道,與心理學大師弗洛依德在論及人與文明的關係時有異曲同工之妙。他把人類的住房分析成是母親的替代物,說:“子宮是第一個住房,人類十有八九還留戀它,因為那裡安全舒暢。”即人類最原始的本性表現為對母體的依戀,而這種本性又在人類精神需求上,曲折地表現為依賴自然,企求與自然合為一體的強烈願望,這就是為何古人畢恭畢敬地法自然而為的原因,因為他們認為“天人合一”才是與自然相處的最好方式,也是冥冥之中客觀存在的一種“人道”。中醫吸取了這樣的觀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同樣認為“道”是萬物生化之本,但中醫所吸取的是稷下道家的“道”之概念,即表現為有客觀實在的精氣,而非老莊家的客觀存在之“道”。因此,中醫哲學裡的“道生萬物”,於老子《道德經》來說,不過是取其發揮,而非照搬。二、中醫理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即由於“道法自然”觀念的深入,具體體現在中醫養生與中醫治未病方面。(未完待續)


“偽科學”——中醫的哲學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