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的2個“保溫層”不見了!未來5年房價或降30%?央媒明確迴應

一直以來,房價之所以漲勢綿綿不絕,是因為有2個“保溫層”在起作用。

1,城鎮化帶來的人口集聚。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稱,2018年人口淨流入量排名前三的地方分別是,廣東(84萬人)、浙江(49萬人)、安徽(28萬人),均為南方地區。

換言之,粵浙皖三個省份,去年流入了超過150萬的人口,僅一個廣東,就足以令其他地區汗顏。與之對應的,是北方人口大省的無奈,山東、河南分別淨流出20萬人和7萬人,豫魯兩地流出近30萬人。

單單一個廣東省,就吸納了近百萬級的人口數量,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是城鎮化的威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口天然會向經濟發達的區域流入,由此帶來的是城區住房價值不斷抬升。

2,貨幣源源不斷的流入房地產。

經濟學家任澤平前兩天發了一組數據:2020年1月,中國廣義貨幣M2首次超過200萬億,距離2013年3月突破100萬億不到7年。

樓市的2個“保溫層”不見了!未來5年房價或降30%?央媒明確回應

過去四十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5%,1998-2017年,M2增長了16倍。

所謂的M2,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這些錢流入到社會上,必然要有去處,顯然,過去這些年錢都流入到了房地產裡面。

“上車”早的購房者,房貸利率動輒打7折,持有房產幾乎沒有什麼成本,變現時的稅費也都由買家承擔,這讓買房成了一件“一本萬利”的“生意”。

然而,2020年開始,樓市兩大“保溫層”消失了。

城鎮化方面,已經進入“瓶頸”期,距離天花板越來越近了。

從2000年至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年均升幅為1.4%,其中2010年當年的城鎮化率就增加了1.6%。

而從2010年到2018年,年均升幅降至1.2%,2018年當年的升幅僅為1.06%,這意味著城鎮化的進程正在顯著放緩。

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的第1個拐點是30%,自此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第2個拐點是70%,隨後人口流入城市的速度會放緩。

而我們的城鎮化率,在2018年就達到了59.58%,到2025年達到70%的城鎮化率幾無懸念。

從資金面來看,房地產的吸引力也在日益下降。

樓市的2個“保溫層”不見了!未來5年房價或降30%?央媒明確回應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信託,據某信託金融研究院發佈的報告,2019年第四季,度房地產信託募集資金1410.62億元,環比下滑達26.43%。

此外,從2019全年來看,行業投向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規模佔比顯著上升,投向房地產的規模佔比已從一季度的15%左右降至四季度的10%以下。

2020年,這樣的形勢在加劇。

以剛剛過去的2月份為例,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募集規模下滑最為明顯,募集規模221.8億元,同比下滑46%,環比大降58%。

事實上,不止是信託規模在降,銀行貸款等渠道的融資也變得越來越少,在央行、銀保監會反覆強調的“房住不炒”氛圍下,即便降息、降準的措施有一大堆,資金也很難像以前那樣流入房地產。

城鎮化到達天花板後,買房的人必然會減少,樓市購買力會折損。

資金面不再向房地產傾斜後,房產升值的基礎自然被“打破”。

照此來看,未來5年房價假如開始走“下降通道”,又會跌多少呢?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曾指出:以加拿大的經驗為參考,在房價大漲後,多倫多、溫哥華均出臺了交易稅、房產空置稅等調控措施,效果立竿見影,從2017年至今溫哥華房價下跌近30%,但經濟運行仍然很健康,這足以證明一點:經濟離開了房地產照樣轉。

另外,在姜超看來,因為我們的首套房首付比例普遍在30%以上,二套房首付普遍50%以上,所以只要房價跌幅在30%以內,就不會出現所謂的“房屋負資產”。

樓市的2個“保溫層”不見了!未來5年房價或降30%?央媒明確回應

也就是說,未來5年,儘管房價下跌趨勢很明朗,但回落的幅度也很有限,一些土地稀缺的一二線城市,依然還會有充沛的購房需求,而那些人口常年流出的三四線小城、城鎮、農村,房價下降幅度可能在10%-30%之間。

關於這個問題,央媒最近用“13個字”明確回應了。

《中國日報》於3月13日發佈評論文章:不能靠刺激房地產來拯救經濟。

文章指出:如果還靠房地產刺激中國經濟,可能會使大量銀行信貸資金或者社會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就有可能重蹈前十幾年經濟靠房地產拉動的覆轍,使剛剛治癒的房地產的“依賴症”有可能重新復發,尤其土地財政可能再一步升溫。

這一席話可以說是“醍醐灌頂”,過去這些年房地產擴張的太過迅速,以至於各個城市、房企、購房者習慣了靠賣地、蓋房、買房來增加收入。

但是,當城鎮化逐步走弱、社會資金不再向樓市流入後,房價必然會走入“穩中有降”的趨勢中,央媒這一番話,更是為當下的樓市提了個醒:房地產已經無法重複昨日的輝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