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惜才如命,而孔明足智多謀,曹操為何不籠絡孔明效忠麾下?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戰亂不休,三個國家在爭奪霸權,試想,如果一代梟雄曹操有了諸葛亮的幫助,恐怕江山早就成了曹操的天下。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曹操,

為什麼不請天下第一軍師諸葛亮出山,把他的忠誠歸於曹操?在仔細研究《三國志》 《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後,我認為有五個重要的觀點需要分析和討論。

曹操惜才如命,而孔明足智多謀,曹操為何不籠絡孔明效忠麾下?

劉備迫切需要人才來改變他的命運,這種渴望是曹操無法比擬的

多虧了諸葛亮的幫助,他成了一個偉大的皇帝。而且諸葛亮由於他高超的軍事謀略,也贏得了天下和後世對他的高度讚揚。然而,從諸葛亮投奔劉備時的實力來看,為什麼諸葛亮沒有投奔曹操賬戶?你們知道,當時劉備和曹操有很大的不同。打敗袁術後,他在北方,然而,當時在北方的曹操並不知道在天下精英中還有一個不朽的名字:諸葛亮。他認為天下上的人才基本上都是他自己收集的。

曹操惜才如命,而孔明足智多謀,曹操為何不籠絡孔明效忠麾下?

北方領導人的失敗袁紹最初使他滿意,曹操自己也很膨脹。他完全有能力摧毀那些擁有小的勢力的劉備和孫權。不過,如果曹操對諸葛亮的才能和水平略知一二,他肯定會網羅到諸葛亮到麾下。如果諸葛亮能加入曹營,那麼天下就能安定下來,偉大的事業就一定會完成。孫權、劉備、等肯定不能與曹操競爭,統一大業將提前完成。

曹操惜才如命,而孔明足智多謀,曹操為何不籠絡孔明效忠麾下?

諸葛亮起初實際上並不怎麼重視劉備,但最終諸葛亮被他真誠的心所感動

為了能夠邀請諸葛亮出山,劉備謙虛而真誠,在被拒絕兩次後,劉備終於第三次真誠地邀請了他出去。諸葛亮在受到劉備三顧茅廬的邀請後,他首先幫助劉備聯盟孫權,然後在赤壁中重創曹操,然後相繼獲得荊州益州,使劉備局勢秒變扭轉過來,並有能力單獨與曹操競爭。為什麼這個有才華的人,曹操沒有想出辦法讓諸葛亮進入他的麾下?在那些日子裡,徐庶和曹操都能在他的迫使下迫使離開劉備,為什麼諸葛亮就是個例外呢?這是因為曹操理解諸葛亮和劉備之間的關係有多穩定,外人無法接近疏遠他們。赤壁戰前,曹操想盡一切辦法說服周瑜向他投降,但以失敗告終。更重要的是,諸葛亮幫助赤壁贏得了戰爭,並借荊州不歸還它,他覺得自己沒有邀請他的希望。所以曹操有了這個想法,但還是覺得太難了,不得不放棄。

曹操惜才如命,而孔明足智多謀,曹操為何不籠絡孔明效忠麾下?

戰爭使曹操失去了對諸葛亮的尊重,充滿了敵意,敵對思想已經建立,無論如何諸葛亮也絕不會背叛劉備

事實上,曹操是多麼聰明,不是曹操不想挖劉備牆角,只是當時諸葛亮的名聲沒有傳到曹操耳朵裡。但是命運在捉弄人。當曹操發現諸葛亮能力時,已經是時候成為兩對敵人了。來到劉備後的第一次反擊,諸葛亮給了曹操一個打擊,曹操把諸葛亮視為敵人,因為新的北方領導人曹操帶著100萬傭兵。實際上在赤壁這個地方,在美麗的小喬面前逃跑並丟了自己的臉面。他憎恨周瑜他的勇敢,憎恨諸葛亮他閃電般的幫助,並且曹操一點也不想尊重諸葛亮。他只想殺人,所以蠱惑諸葛亮的加入成了一場噩夢。

曹操惜才如命,而孔明足智多謀,曹操為何不籠絡孔明效忠麾下?

諸葛亮與曹操的三觀截然不同,道不同自然不相為謀

諸葛亮非常認可劉備的出生,劉備出身皇族,可以名正言順的興復漢室,匡扶正義。然而,曹操這個人被天下稱為叛徒,挾持皇帝來做統治者。他不想幫助劉協重建漢庭。他只想統一整個國家。漢朝搖搖欲墜時,奸雄曹操沒有伸出援手,而是從中獲利。三觀不統一,自然不會贏得諸葛亮的青睞。即使曹操把他放進自己的營地,諸葛亮也會再次成為隱士。

曹操惜才如命,而孔明足智多謀,曹操為何不籠絡孔明效忠麾下?

多疑的曹操是諸葛亮實現理想的噩夢,諸葛亮優雅的舉止在曹操面前將毫無價值和名譽可言

曹操當年起了疑心,殺死了一個七口之家。甚至他親自殺死了身邊的侍衛,告訴每個人原因是"我在夢裡殺了人"。換句話說,如果諸葛亮進了曹營,即使他很聰明,他也可能得不到曹操重用。畢竟,當曹操襲擊克徐州時,諸葛亮故土徐州的人民被殺害,而諸葛亮的心中充滿了仇恨。曹操的話迴響在諸葛亮的耳畔: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是諸葛亮的噩夢。一個溫和而聰明的人諸葛亮怎麼能和一個充滿殺氣的暴君一起謀事呢?所以他選擇了真君明主劉備。劉備和諸葛亮合在一起是:如魚得水,絕配。諸葛亮將幫助劉備贏得漢朝光復大業,而諸葛亮是高度信任和高度讚賞的,這也是茅廬臥龍騰飛的最佳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