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曾國藩這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

書香一品


歷史上對於曾國藩的評價,可以說大體是“正面”的,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對晚晴朝廷來說,是“忠義之士”

曾國藩是“晚晴四大名臣”之首,可以說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戰略家,創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之亂等方面,可以說對清朝的朝廷是“盡忠”的。

二、對近代經濟來說,是“總工程師”

在曾國藩的倡議和引導下,晚晴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設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並翻譯了第一批西方著作,又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和“總工程師”。

三、對文化傳承來說,是“國學大師”

曾國藩自幼勤奮好學,六歲入塾讀書,八歲讀四書五經,中進士,入翰林院。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文化傳承的“踐行者”,並且曾國藩在文學和書法方面也頗有造詣,其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堪稱“國學大師”。


通過前面的總結,我認為曾國藩是當之無愧的忠臣、改革家、國學大師。


草竹道人


作為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全憑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在亂世中成就一番事業確實不容易啊!

對於他的爭議,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腐朽的大清明,曾國藩那個時候該不該去苦苦支撐?!

第二,太平天國農民軍該不該去剿滅?!特別是攻下金陵,湘軍的屠城之舉一直是曾國藩的詬病!

下面再具體分析一下!



一,亂世之中,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崛起!

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如火如荼,大清的江山處於風雨飄零之中!

在封建社會時期,每個讀書人都有一個科舉夢。曾國藩也不例外!

同時俗話說得好:學會眾武藝,賣與帝王家!曾國藩也是如此!

那麼隨著太平軍的勢如破竹之態,大清也不可能坐以待斃。就重用有勢之才,有能之幹,抗擊太平軍。

曾國藩和他的湘軍順勢而起!真正的天時地利人和合之!

那麼,站在曾國藩當時的角度,為人子臣,替君分憂,乃份內之事,應擔之責。

同時,作為臣子,曾國藩也僅僅是慈禧太后手中的一枚棋子罷了!



二,攻下金陵後,湘軍的屠城!

為了攻下金陵,曾國藩和他的湘軍確實下了血本。尤其是在現場的曾國薈幾乎是掉了一身肉!

從圍困到攻下來,用了近一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湘軍上下已經急紅了眼。

加上湘軍上下風聞金陵城洪秀全的皇宮中太多金銀財寶,個個磨刀霍霍。

當湘軍攻入金陵,將士們的目標就是皇宮,於是,一路燒殺,不分軍民。慘不忍睹!

雖然戰爭中免不了傷亡,但是湘軍入城後的瘋狂之舉,確實是湘軍管理有問題!也就是曾國藩的問題!

在這件事情上,曾國藩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治軍不嚴!



由此可見:除了上面兩個問題存在爭議外,曾國藩的治學,治人,治家,還是非常的成功!當然人無完人,在有些方面存在不足也不奇怪!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對曾國藩整體評價:

一、曾國藩與中國近代文化

論者普遍認為,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論者甚至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

如果說,儒家文化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發展時期,並有與之相應的三個代表人物的話,那麼早期為孔子,中期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國藩了。曾國藩確實繼承了中國以儒學的綱常名教為核心的傳統文化。

這次提交大會的許多都涉及這一點。曾國藩完全按照儒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三綱五常"之道,認為"君雖不仁,臣不可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

他本身的"以禮自治,以禮治人","執兩用中","持盈保泰","剛柔相濟","勤、儉、謹、信"的自我修養,其家訓的"八本"、"八字"、"四條"、"四敗"等等,均反映了曾國藩地道是集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成。對於"三綱五常"的評論,論者之間是有分歧的。

有的論者視"三綱五常"為糟粕,甚至認為它是最不適應時代,最稱糟粕者,有的論者則有異議,認為既然對中國傳統文化要一分為二,為什麼對這個傳統文化的核心三綱五常就不能一分為二呢?

能否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裡才有一些精華呢?顯然,不能如是說,如果這樣說,豈不是從全體上否認了傳統文化嗎?

事實上,在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裡,把忠、孝、悌、仁、義、禮、智、信視為糟粕,或不講,或不提倡,並沒有給我們社會帶來什麼好處,反而深受其害。有的論者說,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有的論者則說,曾國藩維護的首先就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而是它的糟粕。

二、曾國藩與太平天國

曾國藩有近20年與太平軍長期作戰,打敗太平天國是他一生事業的頂峰。對他的評價不能不與對太平天國的評價相關聯。有些論者堅持傳統觀點,認為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歷史的罪人,劊子手。因為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起義,而農民起義是歷史發展的動力。

但有些論者的看法則有所不同,認為,"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無論是文化觀念決定一切的觀點或農民戰爭是歷史發展動力的觀點,都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與片面性。我們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對社會的發展是起推動作用或阻滯作用。

洪秀試圖引進西方宗教的教義來發動一場推翻滿清王朝的農民戰爭,但所引進的並不是新教倫理精神,而是中世紀的宗教神學,並使之同中國本土的封建迷信與農民起義的樸素平等觀念相糅合,成為太平天國神權政治的精神。

因此,太平軍如若取得全勝,洪秀全的神權政治得到鞏固,有可能會把中國拉回到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去。

曾國藩作為傳統文化與封建政權的捍衛者,他的立場顯然是保守的"。"但是,洪秀全的神權政治比曾國藩所維護的封建政權更落後,兩害權取其輕,曾國藩鎮壓太平軍獲勝,縮短了瞎折騰的時間,對社會歷史的發展反而較為有利"。

這與馮友蘭對太平天國的看法是一致的。但不同意馮友蘭認為鎮壓太平軍起到了抵抗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作用的看法。

有的論者則完全不同意馮友蘭的看法,認為"洪秀全、楊秀清等太平天國領導人的思想言行,雖然塗上一層"天父天兄"等神道設教色彩,但其愚昧、落後和迷信的程度,究竟不同於一般的會道門。

就其所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等綱領性文件而論,實際上已帶有一定的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有別於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因此,"神權政治"倒退到黑暗時代的假設,顯然是根據不足的。因此,太平天國還是難於否定,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罪責難逃。"

三、曾國藩與洋務運動

現在,普遍認為,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首領,隨著人們對洋務運動的重新認識,從而對其首領曾國藩也必須重新認識。洋務運動被論證為中國第一個近代化運動,因此曾國藩就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開創者。

中國的近代化運動雖然一開始就有懷著各種目的的洋人的參與,但其主流是中國人自己的活動,它的愛國性和進步性已經日益為更多的人所認同。

因此,對曾國藩的洋務思想及其實踐的愛國性和進步性,爭議日少。此次對此也無大的爭論。有的論者說,對曾國藩的洋務思想應一分為二:曾國藩將魏源的"師夷之長技"思想付諸實踐,率先制炮,興辦近代軍工及科學技術,是應當肯定的。

對其所興所造"不用於制夷"而"專用以制民",是應該否定的。對此,有的論者反駁說,說曾國藩所興所造"不用於制夷"而"專用於制民",是沒有根據的。

曾國藩說,"目前資夷力以助剿濟運,得以紆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炮製船,尤可期永遠之利。"其自強禦侮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有的論者專門論述了曾國藩的自強禦侮思想的形成、內容、淵源及其定位,深化了人們對曾國藩自強禦侮思想的認識,進一步肯定了曾國藩的愛國精神。

有的論者對曾國藩的"師夷智以造船制炮"一語中的師夷智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此之前,人們認為曾國藩的師夷智僅僅是繼承了魏源的"師夷長技",沒有看出這"智"與"技"的差別。這位論者說,"智"的內涵比"技"的內涵大多了。

"技"所包含的只不過是堅船利炮的武器之類。魏源明確說:"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而曾國藩的"智"則既包涵了"堅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與此相關的科學文化或其他先進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傳的學術的某些部分。

曾國藩不僅有此思想,而且付諸實際行動,可見曾國藩比魏源眼光更遠,勇氣更大,思想更開放。曾國藩用"師夷智"作為學習西方文化的行動綱領,比其同輩也要高明。


福子說歷史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出生普通耕讀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中國偉人毛澤東曾評價曾國藩:

一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二、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論者普遍認為,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有的論者甚至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 如果說,儒家文化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發展時期,並有與之相應的三個代表人物的話,那麼早期為孔子,中期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國藩了。

曾國藩確實繼承了中國以儒學的綱常名教為核心的傳統文化。 曾國藩不僅有此思想,而且付諸實際行動,可見曾國藩比魏源眼光更遠,勇氣更大,思想更開放。曾國藩用"師夷智"作為學習西方文化的行動綱領,比其同輩也要高明。


廣慷Talk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曾國藩是一個極具影響又頗具爭議的人物。身處晚清政府走向衰落時期,他用自己的才識捍衛清王朝統治封建地主階級的優秀人物而血腥鎮壓了太平軍,也是屠殺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面繼承者,又是傳統文化的忠誠衛士。在外國列強緊逼的情況下,能看清形勢,倡導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曾國藩在歷史上的客觀作用,遠遠超過他的主觀動機。

曾國藩這個地主階級的風雲人物,在中國近代史上以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倡導洋務運動而聞名,對他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章炳麟曾說過:曾國藩者,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無兇。凊清未革命志士站在民族主義立場上,對曾國藩延長滿清王朝的壽命而持批評態度。後來的人們往往從階級鬥爭的角度出發,對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也極為不滿。然而,另有一些人則稱曾國藩為世界之完人,其人格之偉大無與倫比。這些使曾國藩這個歷史人物更加撲朔迷離。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都在他的思想上得以體現,革命的或反革命的均能找到其思想繼承的根據。所以,我們對曾國藩的歷史地位應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和評價。

曾國藩起家於鎮壓農民革命運動。當滿凊的八旗兵與綠營兵腐敗而不堪-擊的時候,他組建精銳的湘軍,血腥地鎮壓了太平軍,使風雨飄搖的滿凊王朝渡過了“內亂的難關,苟延喘息地又延長了六十餘年的壽命,從而使曾國藩獲得中興名臣"之美稱。對於曾國藩鎮壓農民起義之事,是評價曾國藩的一個不可迴避的難點。過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往往都是這樣的,即從“階級鬥爭是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這一原理出發,凡是鎮壓農民起義者,就認為是反動的或反革命的人物,其作用是開歷史的倒車。其實這種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形而上學的,陷入了“非此即彼的困境,不能對複雜的歷史人物作出正確的評判。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階級分析的方法,是剖析歷史人物的最好方法,我們只有從具體的歷史入手,剖析歷史人物的功績和所處的歷史與階級的侷限,才能夠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縱觀歷史,凡是封建地主階級的優秀分子,無不對農民起義抱有極端仇視的態度,在行動上則拼力鎮壓。

如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就曾殘酷地鎮壓了鐘相、楊么起義。但是這個今日視為歷史汙點的行動並不構成對岳飛—生評價的障礙,岳飛仍然是眾所公認的民族英雄。又如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對農民起義也是極端敵視,攻擊農民起義為"盜"、“賊”,誣衊農民為“小人",甚至咒罵勞動人民為"禽獸"。當農民革命軍張獻忠的部隊過湘時,曾邀請王夫之參加農民軍,王夫之把農民軍視為洪水猛獸,自傷了面容和肢體,拒絕了農民軍的邀請。如上所述,用階級分析法來分析這些地主階級的優秀分子之所為,就可以明顯看出這樣二點一是他們對農民階級革命的態度,正是其階級本性所決定的。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是天生的對立階級,二者不可調和,我們不能用今日之標準去要求這些人物不去鎮壓農民起義。二是應用歷史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曾國藩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對滿凊王朝自鴉片戰爭後的腐朽情況,憂心忡忡,多次上疏皇帝。

第二次進諫時,語詞激烈,矛頭直指咸豐皇帝。他批評咸豐苛於小節,疏於大計,徒尚文飾,不求實際出爾反爾,自食其言剛愎自用,飾非拒諫。當時咸豐皇帝覽奏之後大怒,幸虧季昌芝等人為之苦苦求情,才使曾國藩倖免於罪。曾國藩自然感激咸豐皇帝的優容,進而“盡忠圖報"。曾國藩這種冒死犯顏直諫的行為是當時士大夫中所罕見的。

曾國藩作為地主階級傑出人物的特徵之一是他看得較遠,他能看到當朝的時弊。曾國藩上了個《備陳民間疾苦疏》,舉出三大時弊:“一日銀價大昂錢糧難納也。二曰盜賊大眾良民難安也。三曰冠獄大眾民氣難伸也”。在這裡,曾國藩確實舉出了當時的實情——民不聊生。這說明曾國藩在積極思維,為清王朝"診脈下藥,以求維持其統治。當然,曾國藩由於其階級的侷限,只看到了現象,而不能看到實質。例如曾國藩看到了社會上兩極分化的現象,他說: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皆貪於逸而憚於勞,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欽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曾國藩想消除兩極分化的藥方卻開錯了,他認為必須從消除懶惰入手,充分認識勤則壽,逸則夭"的道理,以大禹和墨翟為榜樣,困知勉行,操心危慮。故能“習勞而神欽,使富人勤於勞作,消除兩極分化。曾國藩這個辦法遠未觸及問題的實質,即兩極分化是由封建剝削制度造成的。也正是由於其階級認識的侷限,當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之時,曾國藩從地主階級立場出發,認為是盜賊作亂,而挺身鎮壓之。

綜如上述,曾國藩身處清朝的衰落時期,看到較遠,能振作精神做出一番事業來。其客觀效果是延長了清王朝的壽命,實堪為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的優秀人物。其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罪行,是不容抹殺的汙點。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是其階級本性所致,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他不可能做出超階級侷限的事情來。


歷史365


曾國藩,曾中堂,曾大人,拙號曾剃頭,依著鎮壓太平軍的赫赫功績,受到了清王朝的嚼口稱讚,他本人對自己的也非常欣賞,因為此他把自己的日常感悟編撰為處世之道,人生指南,不僅傳授於子孫後代,而且公諸於眾,成為上層名流的為官教科書,至於家風格言,各位高僧都有自己的訓道,照做的就竂寮無幾了。

前有蔣中正大統拜讀了曾公家書,對之評價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真乃英雄相見略同。曾大人說什麼了?用今天述語,無非是心理學,情感學,是非觀,要知道那時沒有現在如此浩大的信息來源,能研究探討的也就是儒學專業,進士狀元的咬文嚼字,攸攸的仁義語錄,心底的私貨是不能說出口的,成功的經驗更不能分享,而曾大人感覺一路走來,發現一度認為的笨小孩,卻創出驚人的奇蹟,所以這份知識不能丟掉,要世世代代傳下去,要給所有有志人士一點啟發,今日天下眾名流爭學“家書”,也是不枉他老人家的拳拳之心

曾大人著作為什麼這麼有影響力,往高尚地說就滿滿的家國情懷,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雞湯”大全,但是曾公既是學問家,又是成功實踐者,理論得到驗正,自然有人學,值得學。可有人說他是鎮壓太平天國的禍首,清廷的走狗,沒錯,他為朝廷平天下,朝廷說他是功臣,民眾說他是代表剝削階級,他就是大地主家族,難道要推翻自己的利益,從這說他不是純粹的正義代表,高品質不高情操,講仁義不過三八線。他第一身份是官員,第二身份才是學問家,做不到象康德那樣坦露全部心跡。所以對曾公不能同民族進步人士比較,只能以在人生觀方面學習,世界觀他高度不夠。


綠約風影


曾國藩的一生可謂是真實又複雜。

在歷史教科書裡,曾國藩被定義成清朝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官員。當然,他也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甚至在他死後,清王朝還追授了“文正”的諡號,在專制帝國時代,這可是一個文臣死後能夠享受到的最高禮遇了。尤其近些年,曾國藩獲得了成功學的推崇,關於他的成功學書籍是鋪天蓋地。

這一面,可能會讓你感覺有些陌生,比如,他有湖南人特有的“巴蠻”性格,做事情敢想敢幹,不計後果;同時他也是一位儒家士大夫,心懷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可是竟然會逼迫皇帝給他督撫大權;他生活節儉,但也收受賄賂;他創辦過近代兵工廠,但是又沉迷於相面、風水等迷信活動。這一切都讓我們覺得曾國藩這個人既矛盾又複雜。

在晚清官場那種貪汙腐敗橫行的大環境下,曾國藩為了能夠平息戰亂,推動國家進步,就勢必要對現實做出妥協。他在秉持著自律清廉的為官原則的同時,磨練出了頑強的意志力和實事求是的處事態度,最終達成了自我境界的提升。

第一,縱觀曾國藩的一生,特別是他早期的官場生涯,他的“巴蠻”表現的特別明顯。這並不是說曾國藩思想保守固執,剛愎自用,而是說他的做事風格非常執著,只要他認定要做一件事,即使沒有條件,他也要創造條件去幹。比如,他組織湘軍鎮壓太平軍這件事。

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的戰術風格就是把湖南人“巴蠻”的品質發揮到極致的標誌。湘軍就像是湖南山澗裡纏繞在懸崖邊上的藤蔓一樣,死死地巴住太平軍不放,慢慢耗盡太平軍的力量。

第二點,曾國藩執意要踐行儒家政治理想,導致他被咸豐皇帝罷官。在回鄉後,通過反思認識到自己只論是非,不談利益的缺點,逐漸從一個政治空想家轉型成為政治實幹家。通過對曾國藩一生財務收支情況的研究,我們知道曾國藩為官清廉,貪汙受賄對他而言僅僅只是在官場上打交道的手段。曾國藩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中國神秘文化和西方文明。他對西方科技的包容,推動中國邁出近代化的一大步。




火箭說說歷史


曾國藩中國近代的著名人物,以一介書生率領清軍,打敗了太平天國。成了滿清的中興之臣,功成名就時卻辭官還家,解甲歸田。在歷史留下濃筆重彩一頁。過去對他的平價分歧較大,有的是臉譜化簡單化,非紅即黑。平面的評價歷史人物失之於偏頗。近來在研究歷史人物時能多面的,立體的看待作為具體的個人。人作為就會人物的複雜性。不能簡單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東方時空》做節目時談他讀過曾國藩,吸取有了有益的成份堅忍不拔。從不知名小地方走上央視大舞臺。曾國潘出師不利,盡吃敗仗卻屢敗屢戰,還是不放棄。曾國藩以文人領兵消滅了太平天國。全靠信念支撐,屢戰屢敗卻又屢敗屢戰。曾經在水戰失敗後跳水自殺,又被部屬救起,又開始屢敗屢戰的循環。這種意志力不是我們民族需要的麼?至於他鎮壓太平天國死命效忠大清皇上是不可取。而各為其主不背叛這種忠誠也應當有成為益養分吸取。




天柱山旁一小草


一、曾國藩與中國近代文化

論者普遍認為,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論者甚至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

如果說,儒家文化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發展時期,並有與之相應的三個代表人物的話,那麼早期為孔子,中期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國藩了。曾國藩確實繼承了中國以儒學的綱常名教為核心的傳統文化。

這次提交大會的許多都涉及這一點。曾國藩完全按照儒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三綱五常"之道,認為"君雖不仁,臣不可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

他本身的"以禮自治,以禮治人","執兩用中","持盈保泰","剛柔相濟","勤、儉、謹、信"的自我修養,其家訓的"八本"、"八字"、"四條"、"四敗"等等,均反映了曾國藩地道是集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成。對於"三綱五常"的評論,論者之間是有分歧的。

有的論者視"三綱五常"為糟粕,甚至認為它是最不適應時代,最稱糟粕者,有的論者則有異議,認為既然對中國傳統文化要一分為二,為什麼對這個傳統文化的核心三綱五常就不能一分為二呢?

能否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裡才有一些精華呢?顯然,不能如是說,如果這樣說,豈不是從全體上否認了傳統文化嗎?

事實上,在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裡,把忠、孝、悌、仁、義、禮、智、信視為糟粕,或不講,或不提倡,並沒有給我們社會帶來什麼好處,反而深受其害。有的論者說,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有的論者則說,曾國藩維護的首先就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而是它的糟粕。

二、曾國藩與太平天國

曾國藩有近20年與太平軍長期作戰,打敗太平天國是他一生事業的頂峰。對他的評價不能不與對太平天國的評價相關聯。有些論者堅持傳統觀點,認為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歷史的罪人,劊子手。因為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起義,而農民起義是歷史發展的動力。

但有些論者的看法則有所不同,認為,"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無論是文化觀念決定一切的觀點或農民戰爭是歷史發展動力的觀點,都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與片面性。我們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對社會的發展是起推動作用或阻滯作用。

洪秀試圖引進西方宗教的教義來發動一場推翻滿清王朝的農民戰爭,但所引進的並不是新教倫理精神,而是中世紀的宗教神學,並使之同中國本土的封建迷信與農民起義的樸素平等觀念相糅合,成為太平天國神權政治的精神。

因此,太平軍如若取得全勝,洪秀全的神權政治得到鞏固,有可能會把中國拉回到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去。

曾國藩作為傳統文化與封建政權的捍衛者,他的立場顯然是保守的"。"但是,洪秀全的神權政治比曾國藩所維護的封建政權更落後,兩害權取其輕,曾國藩鎮壓太平軍獲勝,縮短了瞎折騰的時間,對社會歷史的發展反而較為有利"。

這與馮友蘭對太平天國的看法是一致的。但不同意馮友蘭認為鎮壓太平軍起到了抵抗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作用的看法。

有的論者則完全不同意馮友蘭的看法,認為"洪秀全、楊秀清等太平天國領導人的思想言行,雖然塗上一層"天父天兄"等神道設教色彩,但其愚昧、落後和迷信的程度,究竟不同於一般的會道門。

就其所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等綱領性文件而論,實際上已帶有一定的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有別於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因此,"神權政治"倒退到黑暗時代的假設,顯然是根據不足的。因此,太平天國還是難於否定,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罪責難逃。"

三、曾國藩與洋務運動

現在,普遍認為,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首領,隨著人們對洋務運動的重新認識,從而對其首領曾國藩也必須重新認識。洋務運動被論證為中國第一個近代化運動,因此曾國藩就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開創者。

中國的近代化運動雖然一開始就有懷著各種目的的洋人的參與,但其主流是中國人自己的活動,它的愛國性和進步性已經日益為更多的人所認同。

因此,對曾國藩的洋務思想及其實踐的愛國性和進步性,爭議日少。此次對此也無大的爭論。有的論者說,對曾國藩的洋務思想應一分為二:曾國藩將魏源的"師夷之長技"思想付諸實踐,率先制炮,興辦近代軍工及科學技術,是應當肯定的。

對其所興所造"不用於制夷"而"專用以制民",是應該否定的。對此,有的論者反駁說,說曾國藩所興所造"不用於制夷"而"專用於制民",是沒有根據的。

曾國藩說,"目前資夷力以助剿濟運,得以紆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炮製船,尤可期永遠之利。"其自強禦侮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有的論者專門論述了曾國藩的自強禦侮思想的形成、內容、淵源及其定位,深化了人們對曾國藩自強禦侮思想的認識,進一步肯定了曾國藩的愛國精神。

有的論者對曾國藩的"師夷智以造船制炮"一語中的師夷智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此之前,人們認為曾國藩的師夷智僅僅是繼承了魏源的"師夷長技",沒有看出這"智"與"技"的差別。這位論者說,"智"的內涵比"技"的內涵大多了。

"技"所包含的只不過是堅船利炮的武器之類。魏源明確說:"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而曾國藩的"智"則既包涵了"堅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與此相關的科學文化或其他先進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傳的學術的某些部分。

曾國藩不僅有此思想,而且付諸實際行動,可見曾國藩比魏源眼光更遠,勇氣更大,思想更開放。曾國藩用"師夷智"作為學習西方文化的行動綱領,比其同輩也要高明。





小吉姆


很欣賞曾國藩的人格,尤其是他的毅力。

曾國藩戒菸和其他人一樣幾經反覆,最終還是成功了,最大的敵人不是煙癮太大,而是自己,曾國藩能作為歷史人物留名於世與他自身的魄力有很大的關係。當你決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只要堅持,終會得到成功的那次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