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完饺子,聊聊嫂子


冬至,吃完饺子,聊聊嫂子

刚吃了碗饺子。

猪肉大葱馅,20个,汤饺。一口气连汤带水吃完,然后迅速瘫坐在沙发上,犹如获得了生命的大和谐。随之感叹:

好吃不过饺子啊!

随即,它的下半句闪现在了我的脑子里。

是“舒服不如倒着”吗?不,是“好玩不过嫂子”。

虽然冬至吃不吃饺子和之后冻不冻耳朵没有啥关系,但是好吃不过饺子是真的。

试想仅仅在几十年前,白面和猪肉都还是稀罕物的时代,在这么个煮白菜滴香油就能伺候姑奶奶的地方,饺子应该是关于美食的最终幻想了。

所以好吃不过饺子,为什么要把嫂子扯进来呢?

其实开嫂子玩笑的俗语还有挺多,除了北方的“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之外,南方有“哪根田坎不长草,哪个兄弟不爱嫂”,西北有“嫂子的沟蛋子(屁股蛋子),兄弟的一半子”。

不管东南西北,开嫂子玩笑,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了。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农耕时期,生产生活的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父母和多个孩子自然会生活在一起。子女结婚之后,这样的家庭会逐渐分开,我们称之为“分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分家肯定是在长子成婚之后。

换句话说,长子是在自己兄弟跟前儿结的婚。小叔子要和嫂子在一起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

哥哥已经娶妻,与其年龄相差无几的弟弟大概率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这时候面对一个天天生活在一起,又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女性,很难不产生一些奇怪的想法。

你懂的。

如果只是想法也就罢了,实际中,弟弟和嫂子发生关系,在某些文化和地区里,甚至是正常的。例如费孝通在《生育制度》里提到过旧时满族的习俗:

满族人中,在同一间房里可以睡着很多人。粗看来好像家庭在区位上并不形成一个团体。同一炕上睡着祖父,祖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以及哥哥,嫂嫂,侄子,侄女等。可是详细一察,他们每个人的地位并不是随意安排的。各有各的位置,各对夫妇和儿女,也就是家庭,紧靠在一起。譬如有弟兄两人都娶了亲,生了孩子的,他们的铺位是这样,第一是哥哥,挨近他是嫂嫂和她的儿女;轮下来是弟弟,下面才是弟媳。在他们的风俗中,哥哥和弟媳间禁止发生性的关系,但是弟弟和嫂嫂之间若发生关系并不视为犯禁的。

既然弟弟和嫂嫂之间发生关系是正常的,那么对于弟弟来说,嫂嫂就是自己潜在的伴侣。既然如此,开开玩笑当然不是什么事了。

农耕时代女性地位极低,女性常常被视作一种“财产”,直至现在还有“攒钱娶媳妇”一说。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中,父母是子女婚姻的决定者,也是儿子娶媳妇的实际出资者。

这样的模式下,作为出资者的父母,最终的目的是延续香火。即如下的过程:

父母出资 → 儿子娶妻 → 生下孙辈 → 延续香火

如果儿子娶妻之后出现了问题,没有生下孙辈,对于父母而言,自己的出资就打了水漂了。但是还有解决方案:既然大儿子无法和大儿媳生出孩子,那么让大儿子的弟弟们试试呢?

反正生出来的孩子都是自己的亲孙子。

如果哥哥去世,那么弟弟就自然可以和嫂子在一起了。这就是俗话所说: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

这在社会学上被称作“收继婚”。

收继婚是指寡居的妇人由其亡夫的亲属收娶为妻的婚姻制度,其一直是蒙古族的传统婚俗。官方记录往往比较隐晦。但在民间通俗的元杂剧保留了点星痕迹,从中可以看出在元代汉人收继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收继者之间是兄弟关系,二是被收继的对象必须是寡居的状态,三是对于寡居妇人立节守志的不收继。

我在找文献的时候,还真发现了一篇文章讲这样的事,并且被当做正面典型进行宣传:


冬至,吃完饺子,聊聊嫂子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兄弟共妻。从逻辑上来讲,从古老的群婚制度到如今的一夫一妻制度之间,应该长期存在着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等等婚姻制度。

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兄弟共妻的事情至少截止2011年还肯定存在着。因为我在2011年亲眼看见了这样刺激的 three some 家庭。

那是在遥远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康马县嘎拉乡。大概在地图上的这个位置:


冬至,吃完饺子,聊聊嫂子

在当地风俗里,两兄弟(甚至三兄弟)可以共同娶一位妻子,不管孩子生物学上的父亲是谁,生下的孩子把两兄弟的哥哥叫爸爸,弟弟叫叔叔。


冬至,吃完饺子,聊聊嫂子

但是政府只给其中一个丈夫发结婚证。


冬至,吃完饺子,聊聊嫂子

因此,开嫂嫂玩笑,虽然看起来比较低俗,有违伦理纲常,但实际上有着文化、历史上的合理性。

叔嫂关系本身的暧昧微妙,加之收继婚、兄弟共妻等风俗的确实存在,使得嫂子和小叔子之间并非君臣、父子、夫妻那般从属确定。

可能正因如此,遵循礼教的中国文化中,早就给叔嫂关系开了个口子:

《孟子·离娄上》上的一段话: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孟子说了!男女授受不亲,但是嫂子的手,可以摸!


参考文献: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178.

张斯秦, 金小桥. 割肝救嫂 大爱写就叔嫂情[J]. 乡镇论坛, 2006(12):32-33.

康保成. 元杂剧呼妻为“大嫂”与兄弟共妻古俗[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06):23-30.

切吉卓玛. 藏族传统婚姻文化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2.

杨秋蓉. 以元杂剧为例谈谈元代汉人收继婚俗[J]. 北方文学:下, 2015(3):143-1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