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拿不了诺贝尔奖?

圣母程心


金庸先生的传世作品主要是通俗的娱乐文学,不够标准。而在中国,够标准的又看不上诺贝尔文学奖。比如钱钟书。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曾两次来北京,第一次来,拜访了钱先生,当时他还不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第二次来,他刚成为文学奖评委,他还想拜访钱先生,被钱先生拒绝了,因为通过第一次的对话,钱先生了解了他的实际水平,跟他没什么可聊的了。

后来有传闻,要授予钱钟书诺贝尔文学奖,钱先生知道后,马上在报上发表文章,例数诺奖的几次错误和不公。评奖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钱先生为什么看不上诺贝尔文学奖?我理解,一是钱先生的学识思想境界比文学奖的评委们高出太多。二是钱先生认为文学奖的评委们不懂中国文化,没资格给他评。

一群远不如你的人,给你评奖,这是个笑话,丢人。就好比类似中国好声音这种节目,把刘欢老师这样的大腕请来当导师,当评委,业余歌手们唱完以后,导师们评审,决定歌手的去留。这是合情合理的。可如果反过来呢?让刘欢去唱,业余歌手们评审,这太荒唐可笑了吧。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只有像钱先生这样的人物是有资格看不上文学奖的。


扫叶都净


对不起,原因不是金庸先生不行,是诺贝尔奖没条件评审金庸先生的作品!


看金庸先生的作品,是有门槛的,不是你智商高就行。


只有中国人,或者懂中国文化的人,才能够完全理解金庸先生的作品!


诺贝尔奖的评选们,主要是外国人,理解金庸先生的作品是非常有难度的。


/1/

首先外国人理解金庸先生作品的内涵很有难度!


因为金庸先生的作品承载着许多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有些情节作为中国人,都未必能理解透,何况是外国人。


比如《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和谢逊之间的父子情,武当七侠之间的“兄弟情”,就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的,或者说他们对这种感情没什么感觉,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是没有这种概念。

而作品里涉及文化的部分,比如“阴阳”概念,“中医的术语”,中国的传统诗词歌赋,外国人也是很难理解的。


/2/

除了理解金庸作品的内涵有难度外,本身翻译金庸先生的作品也有难度,应该说难度非常高!


“降龙十八掌”怎样用英文翻译?


这已经很有难度了!英文是没有单字的,是用一个个字;


如果翻译不到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名字非常有气势的掌法,在英文中,可能变成“让龙降服的十八种掌法”,完全失去了本来名字的魅力!

还有“杨过”,“郭靖”,“殷梨亭”,“张三丰”等人的名字,真不知道变成英语,会翻译成这样!可能翻译成英文,名字的内涵都失去了;


还有作品中关于“阴阳”,关于中医等词汇,是很难翻译成功,就算翻译成功,也需要一大堆备注,严重影响了评选去欣赏;


文化上有差异,翻译高难度,让他们无法有效理解作品,这就是金庸先生不能凭他的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最主要原因!


精粹文化


史蒂芬金牛逼吧,美国畅销书作家,诺贝尔奖不会给他。

JK罗琳牛逼吧,哈利波特风靡全球,诺贝尔奖不会给她。

东野圭吾牛逼吧,推理小说迷倒多少人,诺贝尔奖不会给他。

金庸自然也牛逼,在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诺贝尔奖不会给他。

不但不会给,文学圈还有个鄙视链。

他们这些人在文学圈里都是鄙视链低端的人。

顶端都是什么人呢?

顶端都是那些书没几个人读的家伙,也就是搞纯文学的。

而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人叫什么呢,叫俗文学。

也可以说个高端的名字,那就是类型文学。

至于啥界限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知道基本的逻辑是,书越没人看就越觉得牛逼,书卖得越好,就越是俗。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来的逻辑。

所以有人一看这个题目就说金庸距离诺贝尔文学奖差远了。

他这么说的地气就是因为金庸是个类型文学作者。

其实什么类型文学、俗文学。

马伯庸说得好。

明清的时候四大名著都是市井文学,都是俗文学。

现在成了中国文学的名片。

将来谁能代表中国文化,这可说不准那。

所以别迷信什么诺贝尔文学奖了,我就问问所有文学诺贝尔奖的作品加起来有金庸的书卖得多吗?

有哈利波特卖得多吗?

有史蒂夫金的影响大吗?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影响了多少华人的世界观。

金庸不需要诺贝尔给他贴金,说实话,诺贝尔奖那点钱对他来说真不多。

其实好多人都没有获得过,鲁迅没有得过,谁能说他不是中国文学的一哥。

托尔斯泰没有得过,但这不是托尔斯泰的遗憾,这是诺贝尔奖的遗憾(诺贝尔奖是1902年到1906年连续提名托尔斯泰,但是没有颁发给他的)但这不是托尔斯泰的耻辱,这是诺贝尔奖的耻辱。

看你的书就是了,别迷信这个破奖了。

说实话那些获奖的书大部分你都看不下去。


锦翼


先把诺贝尔文学奖的规则搞明白,就知道为什么金庸先生没法拿奖了。

诺奖在文学上的要求是艺术性,而且是八大艺术之中,文学艺术之中的那种纯艺术。

金庸先生的作品是武侠小说,可以形容为通俗文学,是一种大众艺术。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审美诉求,评价主体也不一样,那金庸先生的作品是送审其实就是找事儿,诺奖的评委也不会欣赏。

大家要明白一点,诺贝尔文学奖是人类文学层面的最高峰,但是,仅代表艺术层面的文学。

这就好像有些作家可以拿雨果和星云的双奖,你说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会低吗?可还是拿不了诺奖,这就是规则的问题。

有些作品就是拿不了诺奖,大仲马就算活到诺奖开始之后,也未必能拿得到,通俗文学的障碍就是艺术性不足。

有人说金庸先生的作品其实在刻画人性上存在不足,所以不受文学圈待见。这就是压根儿没看,亦或者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拿看莫泊桑的态度去看。金庸先生在仁义道德角度存在着大量的人性反应,以及完全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示的内容。

你可以不认同一些价值观,但是不能说人家没写啊。

其实,很多时候根本就是方向的问题,有人说对比红楼梦如何如何,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固然是汉语言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但是,你吃着佛跳墙,也不能说北京烤鸭不好吧?吃烤鸭的人,怎么就看不上煎饼卷大葱的了?

每个人对于文学的诉求不一样,煎饼摊好了也是门学问,也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练习与思考。

其实,这仅仅是方向不同罢了,拿不同方向来作对比,得出的结论能叫什么结论?

当然,这里面确实还有个翻译的问题。

有人说翻译好解决,找个好团队就行,这不是胡扯么,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团队能胜任该怎么办?

刚才说,金庸先生的作品是通俗文学,有很浓厚的市井文化气息,能把这里理解了就很不容易了,而翻译的时候要怎么操作?直译肯定是不行,没人看得懂,只能结合他国文化背景进行,而且也要对照他国文化背景下相同级别的市井层面。

这就意味着翻译者必须懂得两个国家的市井文化,还要会翻译技巧,更要结合金庸作品的一些文化特征,做出大量的解释。有些话咱们能看得懂,是因为咱们发生过,别的地方未必有。

这种翻译的难度有多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认可这种难度,那翻译的结果能叫“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和作品细节”吗?

所以,综上,金庸先生不是拿不了诺奖,而是方向不一样。诺奖评价艺术,双奖评价科幻,通俗文学的评价就是销量,既想要艺术,又想要销量,什么都得着,是不是太贪心了点?


小言詹詹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为什么金庸先生拿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呢?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毕竟金庸先生的作品都非常非常精彩,精彩到一个金庸先生,几乎养活了中国的大半个娱乐圈,最新消息,芒果台又要拍摄最新新版的《神雕侠侣》了,从宣传照片来看,画面很有诗意,具体表现,还是等拍出来再说,话说,这是第十几个版本的《神雕侠侣》呢?



金庸先生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呢?小哥先带大家回顾一下,2000年至今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主和获奖理由!

2000年,高行健,获奖作品《灵山》,法籍华裔人,剧作家,小说家,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2001年,维苏奈保尔,英籍印度人!获奖理由“其作品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使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像的动力”!

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匈牙利作家,获奖理由“表彰他在脆弱的个人在对抗野蛮的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和他独特的自传体风格”!

2003年,库切,南非作家,获奖理由“精准的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2004 年,埃尔佛理德耶利内克,奥地利女作家,获奖理由“因为她的作品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以非凡的激情的语言揭示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和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2005 年,哈罗德品特,英国作家,获奖理由“以诗和画的创造性,深入表现了人类长期置身其中的处境!”

2006年,奥尔罕帕默克,土耳其作家,《我的名字叫红》,获奖理由“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新象征”!

2007年,多丽丝莱莘,英国作家,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2008年,勒克莱齐奥,《战争》!

2009年,赫塔缪勒,罗马尼亚裔德国作家,获奖理由“专注于诗歌和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获奖理由“对权利结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

2011年,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获奖理由“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带我们接触现实”!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奖理由“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事件,历史背景和当代生活融为一体”!

2013年,爱丽丝门罗,获奖理由“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2014年,法国作家,帕特里.莫迪亚!

2015年,斯维特兰娜.阿列可谢耶维奇!



关于金庸先生为什么没能获奖,我觉得主要是其写作手法,思想导向和上面这些获奖者的作品相比,比较魔幻,毕竟各种各样的武功,我们读来赏心悦目,但是外国人读起来未免匪夷所思,再者,很多获奖作品都是写实主义,以主角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描述那个时代人物的生活和思想,但是金庸先生的主角,和现实生活差距很大,一句话,就是太玄幻了!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金庸自己也曾经表示过这个问题,一个是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很强的西方理念的色彩,和金庸的理念格格不入。此外金庸也说过自己的作品的文学价值也达不到诺贝尔奖的门槛,他拒绝接受文学家的称号,仅称自己是「大家喜欢看的小说家」。

不要说这事金庸自谦的说法,这是有金庸谦虚的成分在内,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也是事实,诺贝尔奖更看重的是文学性和艺术性,注重的是作品的内核。金庸的武侠小说属于通俗文学范畴,而且题材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就像JK罗琳不可能凭借哈利波特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去拿诺贝尔奖一样,即便他的流传度再广。

有人认为是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被翻译成外国语言后,韵味大减,之前有说过莫言能拿诺贝尔奖的一个原因在于他有一个翻译团队,将他的作品翻译成各种语言。金庸的武侠作品被翻译后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这个真不是关键因素,毕竟就算不翻译,在国内也没有拿到茅盾文学奖……

我们都爱看武侠小说,就像爱看网络小说一样,这个无可厚非,毕竟是通俗娱乐的文学,但是也得知的,武侠小说在文学体系当中,本身难登大雅之堂,在深刻发掘人性和社会方面,和主流小说相差太远。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在武侠小说领域可以说已经是巅峰了,但是他们的文学功底,文学作品的逻辑能力,还有作品的深度,都跟顶尖文学有很大的差距。

也别不信,金庸当年写长篇武侠也跟现在网络写小说一样,是在报纸上连载的,偶尔还会找倪匡等人代代笔,自己的工作重心还是《明报》。这点的话我们再看看《红楼梦》,曹雪芹呕心沥血,一生就写这一本书。一看也是有差距的吧。


悠然岁月


有必要这样捧金庸吗?

金庸去世了,因为喜欢他的人很多,为之惋惜是可以理解的,但拿诺贝尔文学奖说事,就近乎无聊了。

首先,“唯诺贝尔奖”是一种自卑心结,非要靠拿到这个奖来寻求民族自信,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想当初,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国人多么盼望有人获奖,年年盼年年失望,可是,莫言获奖后,也不见得国人的文学素养有大提高,而且,真正看莫言作品的人也不太多。

其次,且不论金庸的作品符不符合诺奖标准,都无关紧要,或许他本人对此毫无兴趣,外人更不必多想,想多了就无聊。


李蓬国评论


金庸的武侠小说离诺贝尔文学奖,差十万八千里。

文学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纯文学是追求艺术的,通俗文学是娱乐的。萨特的《禁闭》、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高行健的《灵山》、莫言的《蛙》……每一个大师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金庸的武侠小说只是娱乐大家而已,根本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更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食家106


托尔斯泰也没有诺贝尔文学奖,相同的人物还有许多,我觉得不必纠结了,莫言得奖是好事,但是要说他是中国最好的文学家估计没有几个人认同,说到底诺贝尔奖,特别是文学奖,并没有世俗想象的那么高的权威性。金庸先生的作品启发改造了文革后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弘扬了传统中华文化(那个年代有许许多多的国人对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认知启蒙以致热爱都是从先生的小说开始的)、爱国精神,而且使用的文字雅俗共赏,对于当时大部分无法接受更多教育的国人来说尤为可贵,试问哪个伟大的文学家有金庸先生对于中国人民的利益大?!一个奖项证明不了太多问题,反之亦然。


三秋欢唱


金庸大侠的部部武侠小说,绝对堪称经典,如果说文学性、艺术性等综合方面,都达到了顶级的造诣。

但问题是,武侠小说,是属于类型小说的范畴,以类型小说拿诺贝尔文学奖,几乎不太可能。

拿诺贝尔文学奖,以现实主义题材为第一先导,你可以意识流,可以魔幻,可以非主流,但必须以现实主义为基,相对客观的反应了一个时代,一个家族,一个人群等等。

而类型小说,虽然爽点爆棚,快意恩仇,但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情况。

所以,这注定了金庸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