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僅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是其他領域的頂尖高手

孔子作為一個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成為一代聖人、萬世師表。孔子除了會講仁義禮樂,還在很多方面有超出常人的才能。

受當時社會的條件限制,孔子的書法沒有留下來,現在比干廟內留有一塊孔子留下的碑刻。從孔子留下的這塊碑刻來看,孔子也是一個書法大家。

孔子不僅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是其他領域的頂尖高手


孔子三歲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很貧困,做過很多普通人做的工作。

孔子最初參加工作是做很小的職員,孔子做的第一個官是魯國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是負責管理倉庫的。孔子做的第二個官職,是專管牧場養殖工作的官吏。

孔子不僅把倉庫管理的井井有條,搞養殖把牲畜養的很壯,並且數量增加很多。

從孔子的家庭情況來看,孔子從小需要自己種地來養活自己,以孔子的智慧,種地的技術也差不到哪裡去。

《論語.子路》篇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翻譯:樊遲向老師請教種地的技術,孔子說:種地我不如老農。又請教種菜,孔子說:“那我也不如老菜農。”

樊遲出去了。孔子說:“樊須真是沒有出息的人。統治者如果愛好禮義,那麼老百姓就沒有誰敢於不恭敬;統治者如果愛好正義,那麼老百姓就沒有誰敢於不信服;統治者如果愛好信用,那麼老百姓就沒有誰敢於不講實話和真話。如果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會揹著小孩前來投奔你,哪裡還用得著種地呢?”

有人認為樊遲向孔子請教種地的技術是無理取鬧,找錯了對象。孔子的種地技術不怎麼樣,或者說孔子不會種地,樊遲問一些孔子不很精通的事情,是想看孔子的笑話。

事實也未必是這樣,孔子的種地技術一定很好,因為孔子小時候就開始種地了。

孔子有沒有種過地沒有明確的記載,至少孔子在進入仕途以前是需要自己種地的。

從小到大都在種地,以孔子的智慧,種地技術一定非常好。

樊遲問孔子怎麼種地不是無理取鬧,更不是問錯了人,而是找對了人。

孔子拒絕回答樊遲的問題是因為樊遲的問題超出了孔子的教學範圍。

孔子在教學的時候教育學生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在孔子的教學中有御和射這兩門體育課,也可以理解為軍事課,在當時的戰爭中,御車和射箭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孔子不僅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是其他領域的頂尖高手


在《論語·子罕》有這樣一段話。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翻譯:達巷黨這個地方有人說:“孔子真偉大啊!他學問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專長來稱讚他。”孔子聽說了,對他的學生說:“我要專長於哪個方面呢?駕車呢?還是射箭呢?我還是駕車吧。”

這是孔子的自我評價,孔子認為自己有兩項專長,一個是射箭,一個是御車。

孔子的射箭水平沒有明確的記載,據說孔子射箭很準,可以達到百步穿楊。

孔子認為自己的御車水平比射箭水平高一些,或者說御車更專業一些,孔子把御車當做能代表自己的專長。

孔子的特長還有彈琴,孔子撫琴的水平就很突出,也很努力,曾經為了一首曲子《韶》而三個月不知肉味,孔子的撫琴水平在當時是屈指可數的高手。

孔子認為自己擁有的特長裡面,沒有談到彈琴,雖然在當時彈琴能超過孔子的沒有幾個人。

孔子沒有把彈琴作為自己的特長,卻談到了射箭和御車,說明在當時射箭和御車能超過孔子的人更少。並且御車更善長,說明孔子的御車水平更高,在當時應該是頂尖的高手。

《論語.述而》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翻譯:孔子說:“如果富貴合乎於道就可以去追求,雖然是給人執鞭,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於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幹事。”。

孔子不僅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是其他領域的頂尖高手


人們都把執鞭之士理解為低賤的職業,我認為不合適。

執鞭之士裡面有個“士”字,士在當時就是有身份的人的稱呼,人們喜歡用“士大夫”來稱呼那些達官貴人。

執鞭是幹什麼?是御車的,在孔子的時代國家軍事實力是用戰車來衡量的,擅長御車的人都是國家的重要軍事人才。

孔子說這句話是體現自己還有御車這個專長,如果御車更賺錢,那他就還可以選擇去開車。

這段話體現出孔子的自信,對自己御車水平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