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器文化—儒家“三禮玉論”上

中國玉器文化—儒家“三禮玉論”上

“三禮”是《周禮》、《儀禮》、《禮記》的總稱,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是古代社會關於政治、經濟、法律的最高訓條,包含當時帝玉貴族及整個統治階級的一整套禮節和儀式,也包含建立這種教條的指導思想。“禮”在當時是用來鞏固統治的制度,在後世則一直為封建倫理的依據。孔子以後的儒家把“禮”的根源和天地及人類的祖先並立起來,建立了一套“天經地義”的學說。《苟子•禮論》曰:“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固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足見其在當時社會中地位之高及對後世的影響之深。
“三禮”是古代的典章制度,其中關於玉的論述頗多。僅以(周禮)而論,有關玉的規定達上百條之多。如果把這一部分文字抽出來,足以匯成一部我國古代玉器從理論到使用各個方面的較完整的歷史文獻。就其內容而言,它包括了我國古玉的理論、分類及使用規定;就其使用範圍而言,它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外交渚領域;就其用途方式而言,它遍及祭祀、廟制、朝聘、盟會、婚喪、車服、宮室、器物、音樂等方面;就其所能體現的功能而言,它可代表天地鬼神、玉權象徵、國家財政、人格化身。在嚴格的封建制度中,所謂君臣次序、貴賤等級、長幼輩份、地位高下都可通過玉來表現,竟無一不和玉有密切的關聯。在“三禮”成書之前,雖也有這方面的記載,比如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尚書),其中也有一部分關於用玉的記敘,但遠不如“三禮”系統完整。而在“三禮”之後,儘管不斷產生新的關於玉的神話和傳說,一些人還寫了有關玉的論著,但是都未能離開“三禮”所論述的玉的範圍和玉的精神。而且,像“三禮”那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玉理論和玉用途分類學問,並且在國家典章制度中佔有那麼大的篇幅和比重,這在我國以及世界古代史中都是十分罕見的。所以,我們不能不認為,“三禮”中關於玉的論述構成了我國時間最早、內容最全的一部古代玉論,我們將其稱為“三禮玉論”。


在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儒家經學曾經被認為是“獨尊”的學術正統,它不僅與當時的政治興衰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對歷代哲學、史學、文學、藝術的發展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儒學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三禮”,我們可以看到:一塊堅硬冰涼的玉石,是如何浸透了禮教的觀念;一件我國古代的工藝美術品,對於維護和鞏固封建秩序,是如何發揮了使現今的人們難以想象的作用。“三禮玉論”是研究我國古代玉文化的一把鑰匙。
1、“三禮玉論”的主自內容
“三禮玉論”是儒家經典中關於玉文化的最重要、最系統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玉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部輝煌篇章。
根據“三禮玉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玉的開發和利用是一件和國家政治密切相關的大事,是國家政權機構的組織法則和統治法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當時的政府機構對玉的管理範圍,包括從玉石原料的開採和徵集、管理機構和加玉人員的組織和建制、各種玉器的名稱和形制規定及其寓意、各種不同禮儀場所的運用規格和運用形式等等,都做了細緻的規定和敘述。大量田野考古的成果能夠證明,我們的古人在實踐中對這一套用玉禮制施行得相當充分。

(1)管玉機構
根據“三禮玉論”,在古代國家機構當中,設置有一套專職的和兼職的管玉機構。這些管玉機構都有明確的等級、建制和職能,而且相互間分玉明確、細緻且配合得體,在政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這些機構的組織建制及其履行職能的內容和方式進行較全面地瞭解和研究,是研究中國玉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①玉府
玉府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用文字記載的國家專職管玉機構。“三禮”中對玉府的官階等級、隸屬關係、職能編制和工作任務做了特別明確和具體的規定。《周禮》規定玉府隸屬於天官,天官是天子近旁最高權力機構。《通志•職官略第一》介紹,周成玉根據商朝的官府設置進行改革,按照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時的名分建立《周禮》、設立六卿,組織政權機構管理國家大事。這六卿是“立天官家宰掌邦禁;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禮;夏官司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治。各有徒屬,用於百事。”從這裡可以看出,天官是六卿之首,屬最高等級,它的職能是執掌總理天下政務,率領其所轄部屬輔佐國玉治理國家。所以《周禮》說:“乃立天官家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住主均邦國。”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玉府正是天官所屬的一個重要機構。由此可見,在古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當中,管玉是一件多麼重大的事情。

《周禮》對玉府的組織編制和力量配備亦做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玉八人、賈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玉府在政府機構中具有相當高的地位。按周制,天子以下最高官員設置為卿。所謂天官家宰,此天宮即為卿擔任,亦稱大牢。輔助卿的有二位大夫,即中大夫小宰和下大夫宰夫。宰以下就排到上、中、下土了。玉府的職官配備上土和中士,直接接受家宰的管轄和指揮,可見其政治地位之高了。這一套機構很齊全,而且具有相當的規璜,總編制計有七八十人。府是專職保管玉器及檔案文書的職官;史是專管有關玉器的文獻;玉是專職技術管理;賈、昏、徒是專職管理採集、加玉、保管、供給各部。根據史書介紹,早在商周時代中心城市已經形成了很繁榮的制玉業。玉府的各種職司配備具有雙重任務,一是對國家五器的管理;二是為了加玉宮廷用玉器。如果不是為了政治上的特殊需要和有相當的需求量,是不可能設立這樣龐大的機構的。
玉府的工作任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徵集和製備;二是政令和供給。在徵集和製備這一方面,《周禮》明確規定玉府的職能是:“掌玉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貨賄之藏。”“凡屠者斂其皮角筋骨人於玉府。”“喪紀共其魚之魚,凡故者掌其政令,凡歐徵人於玉府。”

玉府的主要職能是掌管玉器。在當時宮廷所需用的一切物品中,玉器是最尊貴的器物。不過除玉器而外,其他貴重物品也在玉府掌管之列,這一點《周禮》是講得很清楚的。“金玉玩好”及“兵器”皆列於玉府收管之內。這裡所說的“兵器”,並非真正用於戰爭的武器,那另有專門的機構掌管。這裡所指的兵器,是國家大典所用的儀仗之物,包括在祭祀中使用的儀仗器械。至於“凡良貨賄”,是專指貨賄之中特優特好的東西,通常人們把金玉稱之為貨,布帛稱之為賄。一般金玉布帛當然並不在玉府徵集之列,玉府所掌管的東西均屬宮廷重大禮節所需的專用物品。除禮器而外,即便屬金玉布帛之類,也必須是價值特別昂貴、工藝特別高超的珍品。比如帝玉所需用的金玉工藝品、欣賞器物、兵器車輦用品、旗旗儀仗之類,還包括異邦及臣下進貢之物等等,這一切都屬玉府管理之列。動物的皮毛筋角以及水族的須骨之類,均屬製作工藝品和迷信品的材料,在當時都屬稀罕之物,《周禮》規定一律上繳玉府保管和製備。這說明玉府所掌是以玉為主,也包括其他貴重的器物和物品。
在政令和供給這一方面,《周禮》說得也很清楚:“共玉之服玉、佩玉、珠玉。”“凡玉之好賜共其貨賄。”“若合諸侯則共珠盤玉敦。”“玉齋則共食玉。”“大喪共晗玉復衣裳角枕角四。”所謂政令和供給,是專門掌握不同等級、不同場合、不同用品之間的政策區別,這些都是政治禮儀的專用之物,是不能有絲毫錯訛的。“共”同“供”、“貢”。服玉是專指冠飾之玉。國玉頭上所戴的冠冕,前後懸掛十二串玉珠,稱之為十二施,即為服玉之屬。玉之佩玉是指國玉服裝袍帶上所懸掛的玉製飾物,如雙根、雙衍、據璃、衝牙之類。至於珠玉則是泛指國玉所使用的美玉製成的圓珠。當國玉需要賞賜臣下或邦國君主的時候,玉府負責供給金玉貨賄等物。珠盤玉敦乃古時帝玉會盟時使用的器具,當邦國會盟舉行盛大儀式,要割牛取血,用珠盤玉敦盛放,信誓盟約,藉以鞏固君臣關係或外交關係,這是一種政治禮儀,從中可以看出玉府收藏的重要性。當國玉齋戒的時候,玉府則必須供給服食之玉,食玉屑和玉液之法古確有之。國喪稱為人喪,當國君、諸侯君主逝世的時候,即白玉府備好玉玲放人死者口中,不令其虛其口而去。玉晗形態較多,常為蟬形。古人對蟬很崇拜,將蟬入地冬眠和開春蛻殼的自然現象認為具有先知之靈、知四時之候。用玉玲置於死者口中,可憑其溝通神靈,通達天國。角棲是用來翹開死人之口的工具,狀如今曰羹匙之曲柄。復衣裳是古時為死者招魂復魄的衣裳。角枕是角制之枕。由此可知,玉府所掌管和供給的品種較多。古代磨玉耗費時曰,僅憑玉府本身的工匠是遠遠供不應求的。玉府的這一套機構必然成為當時玉器行業的組織機構和指導機構,一切玉器作坊當在玉府的管轄之下。

通過上述文字的介紹,可以很清楚地認識玉府緊性質。從政治地位看,玉府屬天官,是國家政治阻力中心機構之一;從組織配備方面來看,它的組戈官員均具有較高的政治級別,具有一定的政治以力;從管理範圍和職能職責方面來看,更具有三個重要的特徵:第一個特徵是玉府所掌握的玉器直妾為國家統治者——天子服務;第二個特徵是玉府所掌握的玉器直接為國家的重大政治活動服務;第三個特徵是玉府所執掌的器物皆為國家貴重資財。即以玉府所執掌的玉器品種而言,其首要的種類有禮器、瑞器、服飾器、符節器、喪葬器等,皆分別使用於或標誌於國家的政治禮儀、政治權力、政治等級,渚如裝飾君主的威儀、使用於列國的邦交、標誌於官階的等級,這一切都屬於當時的重大政治活動和政治內容。玉府的職能是國家政治管理範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職管玉機構。
②典瑞
典瑞也是《周禮》特設的專職管玉機構,從屬於六卿的春官。根據《周禮》的規定:“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與其用事,設其服飾。”這說明它的職能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辨其名物”,亦即掌握政令。典瑞必須根據天子關於政治用玉的法度規定,對玉器的形制、尺寸進行鑑別和劃分,並根據朝廷命官的官階和禮儀場所的等級,按人按物,分名分等,掌握好標準和尺度。二是“與其用事”,典瑞必須按照不同內容的政治活動和禮儀場所,如祭祀、大婚、盟會、朝聘、喪葬等,提供各種不同款式和等級的玉器。三是“設其服飾”,這也是以“辨其名物”為前提,根據官員的爵位和等級提供不同標準的佩玉和裝飾。

瑞是當時宮廷符信之具,周制以特定形制的玉器作為瑞具。《說文•玉部》解釋為:“瑞,以玉為信也。”所以玉瑞是玉器中幾種特定的東西。那麼,究竟哪些東西可以稱為玉瑞呢?《白虎通義•文質篇》曰:“瑞謂圭、璧、琮、璜、庫也。”這是漢代的說法。在《周禮》中尊為瑞玉的東西有六種:即鎮圭、恆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圭、璋、璧、琮、琥、璜稱為六器。就瑞玉而言,是專指當時朝廷封官拜爵的信物。即相當於任命證書,又相當於官銜標誌,是按照君主和公、侯、伯、子、男六等爵位順序頒發,供其在官場禮儀中使用。六器是專用的禮器,每種都有不同的形制、不同的象徵內容,適用於不同的禮儀活動。
典瑞也有固定的編制和級別。根據《周禮》的規定:“典瑞中土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總人數只有17人,沒有配備玉賈之役。顯然,它比玉府要小一個等級。典瑞的主要任務只是負責六器與六瑞的保管,並且按照天子的命令對各級官員提供發放和使用之物。六器與六瑞都是玉器的範疇,典瑞理所當然也是一個管玉的機構了。典瑞和玉府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它們分管的玉器在具體品種和適用範圍上分屬於兩個不同的等級。就收藏而言:法度之玉由典瑞掌管,良貨賄之玉由玉府掌管;就使用對象而言:典瑞所負責的是各級官員的瑞信玉器和禮玉,玉府所負責的只是天子一人的用玉。它們的分玉是相當明確而又嚴格的。

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典瑞的性質。在政治地位方面,典瑞是國家上層權力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組織配備方面,它的官員亦具有相當的政治級別和政治權力;從分管範圍來看,它既要掌握瑞信之玉,又要負責禮賓的等級法度。既掌管朝廷的信器發放,又要掌握禮節尺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典瑞的職能似相當於後代玉朝禮部和禮賓部門的一部分功能。以工作為瑞信是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情況。我國的玉器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工藝美術品,它曾經在古代的意識形態領域和國家的政治生活當中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典瑞作為一個專職的管玉機構,事實上正是一個純粹的政治機構。
③弁師
弁師也是一個專職的管玉機構。開師屬夏官司馬,職官設置及屬員編制規定為“下士二人、玉四人、史二人、徒四人。”這是《周禮》所規定的管玉機構中規璜最小的單位。《周禮》中關於它的職權和職能是這樣說的:舟師掌玉之五冕,皆玄冕朱裡延紐。五采煤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並未級。諸侯之緣遊丸就,好玉三採,其餘如玉之事,線遊皆就,玉填玉異。玉之皮卉,會五采玉踉,象部玉並。玉之奇經,開而加環見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韋舟,皮卉,開經,各以

其等為之。而掌其禁令。並是一種古代用皮革製成的帽子,說明養師所執掌的是上自天子下至諸侯大夫所佩戴的冠冕首服。不但要負責供給,更重要的是執掌服用的規矩和禁令。須知,無論是前文所說的瑞信,還是這裡所說的首服,甚至後文將要介紹的葬、祭、婚、儀等宮廷用具,在等級森嚴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規矩和禁令都是十分的嚴格,是萬萬差錯不得的。若稍有錯訛,便構成“信逾”之罪,那是要殺頭和滅族的。
為什麼說管理冠冕首服的官府是管玉機構?我們從上面引用的《周禮》原文就可深知了。古代玉者的冠冕前後都懸掛玉珠串,古稱為旒。旒所串的玉珠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玉色,也須用五色絲線串就。每串稱為一旅,每旅十二粒玉珠,每株間隔一寸,這也稱為一就或一旒。自天子算起往下排列,共有五種冠冕,主要以施的多寡來區分。等級最高的叫充冕,有十二旒,為天子專用。以每施十二粒計,前後共二十四流,應用玉珠288粒。天子以下往後推之,諸侯及卿大夫首服等級為絝冕九旅,用玉珠216粒;毳冕七脖,用玉珠168粒;佛冕五旅,用玉珠120粒;玄冕三旅,用玉珠72粒。除了十二沈玉珠而外,冠冕還須用專門的玉實束髮固定、用紅色的絲繩系冠。當然,除了這些,還必定有其他玉石和寶石鑲嵌於冠冕之,這一頂冠帽的份量是相當重的。至於諸侯的冠帽,不但只有九旅,而旦絲繩只有三色,所使用的玉珠也只能是級別較低的報玉製成,要明顯的低於天子。而且,諸侯還必須使用玉的耳塞,表示惟玉命是從,只聽命於玉者,不對聽任何不合法度之音,這就是玉琅。天子所戴的皮帽也須用玉來裝飾。通常每頂皮帽需十二片皮革拼縫而成,帽子上也就留下了十二條縫,這就是引文“會五采玉’中所說的“會”。在這十二條皮縫之上,也分別裝飾十二串五彩玉鎮,每串也是十二粒,猶如十二醜蹺。玉串在皮縫處打結固定,這個結就叫“琅”,鎮下四周還要用象牙鑲嵌裝飾,可見天鑑子的一頂皮帽也確實非同凡響。諸侯及卿大正夫以下當各以其貴賤等級依此類推。至於“並而加環理”之說,那是喪禮用之,經是麻做的喪帶。

我們從上述文字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弁師團是執掌天子及公侯人等的冠帶,但這冠帶是以玉為主體,是權力、等級的標誌和象徵,古代冠冕用玉之多是相當驚人的。我們根據弁師所掌握的玉石品種、數量及其性質,將其列為管玉的政治機構,應無大的差錯。
④追師
追師的性質同於弁師,政治級別也同於開師。所不同的是追師執掌玉後及嬪婦首服,隸屬於天官家宰,且有府的編制。六卿之中天官為首,卉師系掌管玉者及公侯首服,隸屬於夏宮。制定《周禮》的人們作此安排,頗令人費解。
《周禮》規定追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玉二人、徒四人”。同時亦規定:“追師掌玉後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等。為九嬪及外內命婦之首服,以待祭祀賓客、喪紀。共等經,亦如之。”
“追”在古代有琢制玉石之意。《詩經•大雅•減撲》篇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這裡的“追”字即為琢磨雕刻的意思。玉後女官的冠冕首飾多采用玉來製作,如衡等,是古代玉石首飾之一種,如今曰之玉管,用於緊發、柬發、系發,且垂直於發智的兩旁,成為美的裝飾。所謂“副、編、次”是三種不同發智的式樣。“副”者純粹為假髻,再配以玉石置於頭上;“編”者是以假髻覆蓋在真智之上;“次”者是以假髮和真發混合編為髮髻。這是根據玉後頭發的多少和髮型的需要而供選擇的三種髮式。追師除為玉後專門服務而外,還擔負為宮廷嬪妃及內外命婦修治首飾的任務,同時亦供給喪租用物。追師所執掌的玉石飾品也具有相當的數量和規璜,它的職能範圍也是以玉為主,而且都使用於重大的政治活動。我們從研究中國玉學的角度,理應將其視為古代的一個管玉機構。

⑤廾人
廾人也是管玉之官,隸屬於地官司徒,是當時的專職礦產部門。《周禮》規定計人的職級和編制為“中土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青四人、徒四十人。”同時《周禮》又規定計人的職能是:“人掌金、玉、錫、石之地,而為之厲禁以守之。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巡其禁令。”清楚地講明什人負責掌握和管理各種礦物產地,設立藩界禁令,並指派專人予以守護,同時,對產地進行勘察測量,繪出礦產地圖,督促開礦人員按時開採上貢。詩人還進行經常性的巡視檢查,執行玉朝政府的禁令。
金、玉、錫、石是遠古時期的主要礦產。《周禮》所講的“金”是金屬之意,在當時主要是指青銅器的原料銅和錫,黃金並不佔主要地位。在這些礦產當中,玉的價值顯然要貴重得多,道理很簡單,玉的使用歷史比金屬要早得多,玉的經濟價值比金屬要高得多,玉的政治作用比其他金屬要大得多。根據文獻資料的記載,我國古代玉石礦產的發現和開採比較早也比較多,歷史上出現過一批擁有較高聲譽的礦產基地。如《尚書》中所記載的雍州玉石、揚州瑤現、泅濱浮磐、雍州的珠琳琅乾等等,已作千古流傳的佳話。古代對這些礦產的管理非常嚴格,如有誰敢於觸犯禁令,擅自觸動了封地的地皮草木,便“罪死而不赦”。如有誰一旦闖入禁區,則左足跨進斬左足,右足跨進斬右足,這種管理方式已近乎嚴酷了。

總而言之,廾人也是一個無可非議的管玉機構。
⑥職金
職金隸屬於秋官司寇,是專門配合計人加強礦產管理和開採徵集的管理機構。
《周禮》曰:職金土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前八人、徒八十人。
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徵者,辨其物之嫩惡與其數量,揭而單之,入其金、錫於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於守藏之府。入其要。掌受士之金罰、貨罰,入於司兵。旅於上帝,則共其金版。饗諸侯,亦如之。凡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
與前面介紹的幾個專職管理部門相比,職金官階屬中等,但人數和編制要算最多,達到整100之數,可見其職能之重要和工作量之大。根據《周禮》的規定,開採部門將金、玉、錫、石、丹、青渚物以賦稅的形式繳貢上來,則要有職金鑑別真偽、等級及其數量、價值,然後封存保管,貼籤標記,再根據需要送到有關加玉部門。
職金和廾人是相互配合的關係,但彼此間分玉很明確。十人的主要任務是對地質礦藏“厲禁以守之”,是一個礦產保衛和保護部門。金玉之礦屬國家所有,它的職責是禁止任意開採。職金的主要任務是徵集、分類和分撥。國家和玉宮不斷地需要金玉之貨,那就要根據需要下達命令組織開採。職金的權利和義務就是在組織開採的過程中發佈和掌握徵收的政令,對所徵收到的礦產品,根據《周禮》的要求和政令的具體條文再行登記入賬、鑑別和分類。

通常來說,這當中必須分出質地優良的、民間禁用的、宜藏至庫的等等,再分別上繳到有關職能部門。金屬銅錫之類,要分別送到製造武器及掌管金屬器物的部門,如“築氏”、“冶氏”、“桃氏”、“島氏”、“慄氏”、“段氏”等等。玉石及丹砂、空青(藥用及畫色)則送交玉府或內府等,再由這些部門按照《周禮》的規定去派作一定的用場。凡國家遇有重大事件須用金石之類,如盟會、祭祀等,其政令一概由職金掌理。
總之,在職金所掌管的範圍之類,玉石屬主要礦產,不但數量大,而且相當重要。
以上重點介紹了《周禮》關於國家機構當中六個專管玉器和玉石的職官及其職能概況。實際上按照《周禮》的規定,周玉朝擁有的涉玉機構多達二十多個,管玉官員及玉賈管徒人等已近千人,這是一支十分龐大的隊伍。從人員的分佈情況來分析:在橫向方面,所有涉玉機構及人員遍佈六卿之屬(冬官有玉人,但不屬職官),也就是說遍佈當時玉朝政府的所有重大部門;在縱向方面,上自宮廷權力中心的用玉政令發佈,下至礦山的勘查和開採,無一不是以政府的名義直接管理和開發。這支龐大的管玉系統所操持的主要任務,都屬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都是直接為政治統治服務。這些官府在政府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一個特殊現象。

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周禮》一書本後人所撰,《周禮》中所說的這些職官是否真有其事?確實,如此龐大的機構實難一一考校。但是,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商周時代所生產和實際使用的玉器總量是相當驚人的。如此規璜之巨的玉器產出,從原料採集到琢磨加玉,還要進行產品形制的管理,還要嚴格執行政治禮儀的禁令,這一套工作量是相當驚人的,它所涉及的管理領域是可想而知的。“三禮玉論”所說的眾多管理項目確實是生產實踐所必需,即使沒有這些機構的名稱,但這些事總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三禮玉論”中關於管玉機構的設定恐怕不是空穴來風。如若不然,古代國家對玉器的大量需求便失去了堅實的保障。
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玉朝,當時的國家政權機構畢竟還遠不如封建社會後期國家機器那樣完備和周密,但管玉機構竟如此的齊備,職能分玉竟如此的細緻(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這恐怕在世界文明史中是絕無僅有的。
(2)六器與六瑞
六器是玉製的禮器,專用於禮拜神靈。六瑞是瑞信玉器,也屬於禮器範疇,是朝廷命官的憑證。因《周禮》包含有當時的政治、思想、制度、禮儀等一整套社會政治理論和法規,是廣義的禮,所以六器和六瑞都稱為禮器。

《周禮》曰:“以工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皆有牲幣,各放其器之色。”
《周禮》亦曰:“以工作六瑞,以等邦國:玉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
周制治政,其中心內容和措施是建立和依據六典:其一是治典,用來掌管天下、治理官府、統治萬民;其二是教典,藉以安定天下,教化臣民,使其善良和順從;其三是禮典,用來協和各國,統馭部屬,使臣下和百姓敦睦相處;其四是政典,藉以平服天下,各安其位,使萬民平均賦稅,公平待遇;其五是刑典,藉以制止叛亂,誅罰犯罪,督察百姓;其六是事典,用以富強天下,使臣屬和百姓建功立業,生息繁衍。而其統治術的核心,不外是神治和人治兩大部分。所謂神治,即信奉神靈,藉助於神異的力量來鞏固和加強統治;所謂人治,即建立寶塔式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的統治機構,實施有效的治理。神治方面的最高統治代表即為天地四方之神,此以六器代表之;人治方面的最高統治集團即為以天子為代表的公、侯、伯、子、男上層權貴,此以六瑞標誌之。六典的政令舉措和六器六瑞的理論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謂“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即承認天地人鬼均為建立國家政權之要素。周玉朝所有的政治理論和重大的政治活動都離不開關於六器六瑞的理論以及對它們的實際運用,所以,將六器六瑞的理論視為周代統治理論的綱領,應是不為過的。

六器是專門用來祭祀天地和東南西北四方之神的。當時的人們由於受科學視野的侷限,面對蒼莽宇宙的強大威力,堅信世間萬物均受制於神靈。而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神靈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遍佈於天地四方。神靈的威嚴在人們的心目中發生著強烈的震撼作用,六器便是在當時的意識形態下創造出來的專門祭祀巴神靈的玉器。由於祭祀神靈是一件非常莊嚴的活動,不能有絲毫的馬虎,故在《周禮》中對六器造型的確定、玉材的選用及祭祀對象的安排都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玉璧必須用青藍色的玉石琢成,於每年冬至曰祭祀天皇大帝,傳說中每年此曰天皇大帝位居於北極。玉琮需用黃色玉石琢成,於每年夏至曰祭祀崑崙帝神。玉圭需用青色玉製成,於每年立春曰祭祀東方蒼精之帝,當有太吳句芒受享。玉璋需用紅包玉石琢成,於每年立夏曰祭祀南方赤精之帝,炎帝祝融受享。玉珠需用白色玉石琢成,於每年立秋曰祭祀西方白精之帝,即少昊受享。玉玻需用黑色玉石琢成,於每年立冬曰祭祀北方黑精之帝,須預受享。祭祀之物以玉器為主,另配以豬、牛、羊犧牲及貨幣布帛等物,並且要嚴格按照渚神不同的方位設置。
六瑞是職官符信玉器,由天子按職級頒佈發放,藉以表示朝廷命官和各方國諸侯的大小尊卑。這一切等級都是非常嚴格,萬萬誤用不得的。

六器與六瑞是中國歷史上獨特的政治用玉。根據《周禮》的理論,古人用它祭天地、享宗廟、昭禮樂、治軍旅、和邦國、教庶民、節行止、崇道德。
六器與六瑞的大量運用,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文化財富。在所有的古代玉器當中,這是一批非常特殊的玉器。無論從工藝造型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它深刻的含義和特別的用途來看,都對後世文化產生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歷史表明,當六器六瑞在我國古代文化史上放射光輝的時候,世界上尚有若干民族幾不知玉為何物。中國玉器的功績是其他任何手工藝品所難以企及的。研究六器與六瑞是研究“三禮玉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玉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①璧(援、環、玦)
璧為六器與六瑞之首,是一種中心有孔的片狀圓形玉器。璧有三種重要的含義:一是吳天上帝的象徵,二是君主和政權的象徵,三是吉兆和吉祥的象徵。古人相信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以圓形的玉璧寫意上天是不難理解的。至於象徵君主和政權,則又是從兩方面的意義引申下來。一方面國君是上天之子、政權是天意的代表,當能以天的形象來類比。另一方面,“闢”字本身即君主和法度的意思,復辟一詞即恢復政權之意。以“闢”和“玉”合寫為“璧”,代表天命、天子、天授玉權,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所以在周代的禮制當中,一切和上天、君主有關的禮節、儀式皆用璧來表示。《說文》段注曰:“璧,瑞以玉為信也。”就是說璧是瑞信玉器,是以專門的玉材製作的表示大吉大利的信物。

璧的形制雖很簡單,卻有著嚴格的規定。《爾雅•釋器》對璧的造型及規格做過明確地解釋:“肉惜好謂之璧。”其中“肉”是指璧的邊部,即整個玉器的實體,“好”是指璧中間的圓孔。“肉倍好”的意思是規定邊玉的寬度必須是中間圓孔的兩倍,如果比例不合,則不能代表天帝和君主。璧的基本造型來源於古代圓形的石斧,是原始人類砍殺的武器和斧劈的工具。石制工具在古代先民的求生活動中發揮過巨大的作用。
依據天圓地方的理論,創作出這樣的造型,祭祀於天旅上帝,體現了原始樸素的社會意識。
按照《爾雅》的解釋,圓形有孔的玉器除了璧以外,尚有另外三種:一是援,二是環,三是塊。《爾雅•釋器》說:“好倍肉謂之援,肉好若謂之環。”援也有人稱之大孔璧。按“好倍肉”的說法,援的形制要求中間圓孔的直徑必須是邊玉寬度的雙倍。《說文》解釋援的用途是古代侍臣作為導引天子行進升座的用具。天子升座也需要攙扶,但臣於若要接觸到天子的手,則為大不敬,為避免兩手相碰,就用一援相連。所以援的孔徑要大大超過邊玉的寬度。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侍臣和君主分別握住援的一邊。臣在前引,君在後行,這倒是一個有趣的場景。
環和玦又有另一番寓意。《爾雅》解釋環的形制必須是邊玉的寬度和中孔的直徑相等。

中國玉器文化—儒家“三禮玉論”上

玦的造型是在環的基礎上打開一個缺口,此即環而不周謂之玦是也。環和決都是信物,是用於傳遞或表達信息的玉器,環表示首肯,決表示拒絕。《廣韻》曰:“逐臣待命於境,賜環則還,賜快則玦。”逐臣係指放逐的官員或犯罪服刑的臣下,賜之環,則表示通知他回來;賜之玦,則表示不準返回。《苟子》曰:“絕人以玦,反絕以環。”這個用法和前述相同。塊的用途還有另一層意思,《白虎通》說過:“君子能決斷,則佩玦。”古之君子佩戴玉玦作裝飾,表示決心和意志,是能決斷事物之人,這應是玉器人格化以後的一種反映。
我們的祖先在用玉方面確實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一塊小小的玉石,不但經過琢磨加玉成型,更賦予許多深刻的含義,並且在社會實踐中加以演練和運行,把社會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渚多內容融合在一件具體的工藝實體之中,形成了深層次的玉文化內涵。
②琮
琮是一件外方、內圓、中間空的立體狀瑞玉,也是重要的禮玉之一,在六器中通常排列於第二位。琮也有三個方面的象徵含義,其一是:琮和璧相對。琮代表地而璧代表天,琮適用於陰而璧適用於陽,故而琮常象徵地神專以祭地。古人既相信天圓地方之說,則以琮之外方代表大地,和以璧圓類天同出一理。其二是:琮是“玉”和“宗”合寫,象徵著祖宗和宗廟,比附萬物之宗聚也。其三是:琮是玉後和諸侯夫人的瑞玉,是母性的權柄。棕的內圓即象徵女性。《周禮•冬官考工記》曰:“駱琮五寸,宗後以為權。”“驅”即“組”,是指組系玉琮的絲繩之類,將五寸玉琮用絲繩穿系起來,作為宗後的權力象徵。《周禮》又曰:“線球八寸,諸侯以享夫人。”是指在玉琮上方專門有一塊用以穿繩的凸起部位,亦稱之為玉鼻。瑑琮和驅除是一個意思,這句話是說:諸侯將八寸玉琮用絲繩穿系起來,敬獻給夫人享用。這個道理和用途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世間萬物皆不能離其宗,用玉做成球,以之代表哺育人類的大地和母系先祖,符合當時的意識基礎和用玉邏輯。琮成為古代祖先的崇拜對象,也屬一大發明。


關於琮的形制,古來說法頗多,然大同小異。“白虎通義”稱之為:“圓中、牙身、方外。”這一說準確一些。《爾雅》對璧的形制比例作過說明,但對球就沒有比例規定的說法。《周禮》對璧、琮尺寸的規定是專指圍繞上帝和天子在重大活動中所使用的禮、瑞玉器,對其他禮儀場所使用的璧琮並無嚴格的尺寸規定。古來所見之琮,數量不能算少,有大有小、有胖有瘦,高者一尺多,徑三、四寸;小者二、三寸,徑數分。大小懸殊,規格隨意。孫詒讓在《周禮正義》中解釋說:“琮,瑞玉,大八寸,其狀外八角而中圓也。地分八方,始於易八卦方位,琮有角取渚此……其實八角也好,八卦也罷,包括扉牙在內,這些都是涼的裝飾手法。自古以來見過琮的紋飾多種多樣,有乳丁、獸面、回紋,亦有鐫刻古文字者等等,這些都不能作為琮的形制規定,真正作為玉琮形制的說法只有“圓中”和“方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