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暴君吗?

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嬴政即位。一个13岁的少年,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帝国,秦帝国的掌舵人。

然而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所有权利都落在了母亲赵太后和丞相吕不韦手里,秦政大权旁落,只能韬光养晦。

吕不韦为了满足赵太后的私欲,而且害怕嬴政发现自己与太后有染。偷偷让嫪毐假扮太监混入宫内,供太后玩乐,自己则大权独揽。只可惜嫪毐凭着太后的宠爱逐渐做大,局面渐渐失去了控制,嫪毐门客千余人。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 –《史记-始皇帝本纪》

由此可见嫪毐权利之大,而且和太后竟然还有了孩子,权利的欲望令人陶醉,嫪毐竟然密谋造反,想取而代之。这当然直接威胁到了吕不韦的权利,这是他觉不想看到的。

公元前238年,嬴政22岁,这也是他的政坛首秀。嫪毐谋反之时被告发,利用嫪毐和吕不韦二人不合,嬴政事先做好防备,一举将嫪毐拿下。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 –《史记-始皇帝本纪》

嫪毐最终被车裂而死,夷其三族。和赵太后的两个私生子也尽被扑杀,太后则被软禁了起来。兔死狗烹,吕不韦太小看嬴政了。

十月,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最终,曾经的相国,仲父吕不韦被贬到蜀郡,饮毒酒而亡。

到此,嬴政真正成为了秦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在此间表现出的果断决绝,和强硬的政治手腕,注定他将是一个不平凡的帝王。

秦始皇是暴君吗?

在扫清内乱之后,嬴政开始了他的一统大业。在名将王剪指挥之下,百万秦军,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原大地,曾经的战国六雄,韩,赵,魏,楚,燕,齐。一一败在秦国锐士的兵锋之下。秦王“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并且自称始皇帝!“六王毕,四海一。”

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帝国的新政权嬴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政治上

统一六国后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王绾为代表的,力促秦始皇把更遥远的原列国的领土交给秦皇室诸子之时——换句话说,恢复约八百年前周灭商后的封建分封制。另一个就是李斯,李斯大胆地反驳道,周制定的这个政策已经证明是一个政治灾难。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所以结论是“置诸侯不便”。

在秦始皇斟酌之后,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开始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外36个郡,每个郡由守,尉,下监察御史共同治理。下面设县。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的巩固了皇帝的权利,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

经济上

一是统一了度量衡,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

二是统一了货币,在李斯的主持下,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而秦朝的秦半两的造型,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可见其影响之大。

三是经济制度上,嬴政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法家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也”,这就是说百姓为了纳税,应该向当局报告其土地的价值。虽然史记并无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推测,如果这句话是真的话。土地私有制在全帝国已成为既成的事实。

秦始皇是暴君吗?


文化上

统一文字,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各自发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文化。所以要想彻底建立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文字的统一是最基本的。想想现在的欧洲,几十个国家基本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各不相通,历经上千年也没能融合,一统。而我们上千年分分合合,却未曾分裂,重点就是文字,文化的统一性,它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媒介。

李斯奉秦始皇之命制作一种官方统一的文字,这便是小篆。后来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一直沿用到魏晋才被楷书取而代之。

其他方面

1:修建驰道,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据说公路最宽处达70米。一个必定是非常粗略的估计得出秦帝国公路的总长度约为6800公里!这些公路极大的便利了交通也方便了秦始皇的外出巡游,秦始皇一生巡游5次,称帝将将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巡游自己的帝国,足见其勤勉,最终病死在了巡游的路上。

2:修郑国渠,郑国本是楚国派来借修渠达到使秦国劳民伤财的目的,后被秦始皇发现,于是始皇大怒,宣布将所有秦国境内他国的客卿都驱逐出去,后来李斯写了大名鼎鼎的《谏逐客令》,终于说服秦始皇。乃命继续修渠,修好之后极大的提高了灌溉水平,使得秦国更加强大。

3: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南征百越。为了使得新帝国不受边疆匈奴的骚扰,秦始皇将秦,赵,燕三国长城连在一起,动用了近百万人。工程之浩大,前所未有。贾谊在《过秦论》中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南征起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三征岭南,先后使得广西,广东和大部分福建地区尽归秦地,在岭南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对于后世的版图也有重要意义。

4:修建阿旁宫,因为不满意于咸阳的祖先的宫殿,秦始皇在公元前212年开始在渭水南岸上林苑内建造新宫殿,据说分几批动用将近70万人来建造。关中共计300多座宫殿,关外400多座,号称天下第一宫。

秦始皇是暴君吗?


焚书

公元前213年在皇宫的一次盛宴上,许多博士敬祝秦始皇长寿。其中一人更颂扬他给天下带来安宁,尤其是变原来的列国为郡县。这引起另一士子,齐(儒家的传统的中心)人淳于越的反驳。他争辩说,商周两朝之所以能长治久安,其因在于“殷周之王……封子弟功臣……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就惹得秦始皇很不高兴了,说明新政改革还不彻底,还有人在怀念之前的分封制,这无疑是对现有制度的挑战,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李斯于是建议应焚毁秘阁中的一切记载;《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除了博士官保存的以外,都应交郡守烧掉,同时药、卜筮和种树之书应免于销毁。于是那些“以古非今”的人应该连其亲属一起杀死。法家出身的李斯深知集权思想的重要性。

所以焚书,不是全部销毁。只是将私人藏书,和那些“以古非今”的人士作为重点对象。而其他藏于博士官的各类书籍,诸子百家,《诗》,《书》应该不在焚烧之列。所以焚书的实际损失没有那么大,据统计,基督降生前后汉代存在的秘府书目列出了677种著作,其中不到524种,即77%,现在已不复存在。这个事实说明,汉以后的几个世纪,特别在印刷术流行前,文献损坏所造成的总的损失,也许甚至大于秦代的焚书。

但是焚书经数代文人表述,汉又承秦制,必然要彰显自己的德行,渐渐与秦王的暴政相挂钩。使得人们不由得对秦始皇产生厌恶之情。

秦始皇是暴君吗?


坑儒

重要的一点,被坑杀的其实大部分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江湖术士,卢生,候生等再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议论秦始皇和朝政。最终传到了秦始皇耳朵里,于是,一下子抓了相关联的将近460人,全部活埋。

还有一种说法是焚书坑儒是司马迁死后,这一段是后人加上去的,有目的的加进了史记里面。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使中华大地有了大一统的概念。并且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改革,多项措施被后世借鉴和使用,可惜操之过急,比如修建长城,阿旁宫,动用了太多民力,财力,改革方式有的也比较过激。(焚书事件)缺乏有效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二世之时,法律,赋税更为严苛。

秦始皇同时也是一个勤勉的君王,据说每日阅读的竹简有近120斤!加上大段的时间在全国巡游,各种颠簸,秦始皇仅仅49岁就去世了。就但作为一个革新者,他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哪怕是背负骂名。

不知在你心里,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