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危機中的曙光

疫情下的行業眾生|心理諮詢:危機中的曙光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

疫情下的行业众生|心理咨询:危机中的曙光

文 / 嚴瑞婷 字數 / 3005字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指出,當前心冠狀肺炎在全球100多個國家蔓延,病例數超過10萬,疫情的傳播程度和嚴重性令人深感擔憂,宣佈新冠肺炎具有大流行特徵。隨著意大利全境封鎖、韓國進入“戰鬥狀態”、伊朗“火神山”醫院開建,各國進入抗疫狀態,人們的恐慌和遭受病毒威脅的焦慮也隨之增加。在疫情下,除了一線醫護人員的全力拯救和保護,被比作“第二戰線”的心理諮詢援助,也在各大線上平臺的背後守護有需要的你我。

疫情下心理健康得到重視

相比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此次的新冠肺炎中,心理援助以更輕、更快的方式走近大眾,其角色和服務規模已完全不同。在此次防疫的過程中,心理健康多次被各地政府、企業、醫院、機構等提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1月27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的通知》,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通過組建心理援救醫療隊及心理援助熱線隊伍對六大類人群提供心理援助服務,指導各地科學、規範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2月2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於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原有心理援助熱線的基礎上,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指導各地向公眾提供規範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群眾心理疏導和干預;要關心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加強心理疏導;要主動做好心理疏導,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愛確診人員、隔離人員和病人家屬;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

3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民政部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的通知》,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強對新冠肺炎感染者、被隔離者和一線工作人員的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

此外,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等組織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實例手冊》、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等多份抗疫期間心理援助手冊相繼問世。

全國多地上線應對疫情心理援助服務,包括阿里、騰訊、壹心理、好大夫、各地醫院心理科或精神衛生中心等企業、機構或醫院,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或技術支持,為緩解大眾焦慮、提供支持和鼓勵貢獻力量。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月27日,心理諮詢平臺壹心理累計提供6500多人次的疫情心理援助,非疫區諮詢量佔53.06%,疫區諮詢量佔16.7%,一線醫護人員僅佔4.23%。壹點靈平臺累計為22492人次提供6759小時的疫情援助服務,80%是焦慮引起的適應性問題。湖北紅十字會心理援助平臺訪問量達3萬餘人次。

從心理健康的公眾認知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更多的公眾主動尋求心理援助,政府在疫情防控中除了關注公眾的生理和生活狀況,多次強調“抗疫”期間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重要性。

機遇下的挑戰

II

對於疫情下心理諮詢行業的普及和發展,政府對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重視,有行業觀察者斷言,心理諮詢行業可能迎來拐點。行業拐點是否以及何時到來,仍需時間證明,但在“拐點象徵”的機遇下,心理諮詢行業仍然存在諸多挑戰。

一方面,心理諮詢供不應求,精神衛生醫療資源緊張。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國人心理壓力和應激水平升高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挑戰,2019年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中精神障礙的患病率約為17%。根據中國衛生部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已高達1600萬,佔總人口的1.23%,2020年心理疾病負擔將上升至疾病總負擔的1/4,心理衛生問題突出,心理諮詢需求量大。而中國衛生和健康統計年鑑指出,2018年我國精神病醫院總診療人次僅4200萬左右,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處於無干預無治療狀態。

疫情下的行业众生|心理咨询:危机中的曙光

在醫療資源方面,截止2016年,我國已建立1026所精神病專科醫院,開放病床數21.5張/10萬人,執業(助理)醫師2.15人/10萬人,註冊護士數為4.55名/10萬人。和過去相比,我國精神病醫療資源增加迅速,一定程度上對人民群眾的精神衛生醫療服務需求有所滿足,但存在的缺口依然不能忽視。根據最新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每100人中就有17名精神病患者,根據目前的醫療資源推算,17000名精神病患者僅擁有21.5張住院床位,2.15個醫生和4.55名護士。另一方面,和同期高收入國家每10萬人擁有31.1張床位,13.06名醫師和23.49名護士相比,存在巨大差距。

在心理諮詢方面,壹心理服務平發佈的《2019年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人群洞察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指出,城鎮居民心理健康人群僅佔16%,國民普遍具有輕到中度的心理困擾 。截止2017年心理諮詢考證被正式取消後,心理諮詢師持證者累計約有150萬人,由於“持證”和“執業”之間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實際上,中國每千人城市人口的心理諮詢師從業人數不足1.28人。

另一方面,心理諮詢行業亟需規範發展。

心理行業准入門檻不清晰,從業者培訓市場混亂,心理諮詢行業亂象、魚龍混雜現象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繼央視報道的心理諮詢行業亂收費、威脅消費者後,近期Lucan心理公眾號平臺報道,發現大量心理諮詢師個人信息被盜取,冒用心理諮詢師的身份招募來訪者,頂替諮詢師本尊回答來訪者提問,甚至違規進行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行業的規範問題,不僅表現在對來訪者而言的收費、服務、倫理等問題。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說,發展路徑不成體系,培訓成本高,持續時間長,據《報告》指出,60%的諮詢師年收入低於5萬元,執業初期投入為主,在諮詢經驗累積500-1000小時後(70%的諮詢師至少需要4年時間),50%諮詢師開始實現收支平衡。執業初期的高額投入,導致心理諮詢行業兼職諮詢師佔比高達52%,且8成新手執業從兼職開始,全職諮詢師僅佔48%,這在其他行業是少見的。高比例的兼職諮詢師,對於本身就缺乏從業人員執業水平評估、治療效果評估、諮詢收費標準等方面的監督管理機制的心理行業規範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乘風起航,未來可期

儘管心理諮詢行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在疫情中心理諮詢作為“第二戰線”仍用獨特的方式和責任發揮的重要作用,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和政府對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報告》指出,截止至2019年9月,心理諮詢類微信公眾號文章年度閱讀量達2.17人次,知乎對應話題關注量超86萬名用戶,壹心理旗下“人生答疑館” 心理問答產品,在這2年內環比增長525%,可見關注心理健康的用戶量仍在持續增長當中。國家政府也多次出臺促進社會心理發展,關注大眾心理健康的政策法規,將心理健康問題、精神衛生問題提升至國家層面。

機遇和挑戰並存,正是當前心理諮詢真實狀態。

正如對於取消心理諮詢師考證,很多人擔心心理諮詢“無證可考”,行業規範是否更艱難?對此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樊富珉認為,取消考試雖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限制了通過社會學習進入心理諮詢行業的道路,但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很好的反思契機,或可讓有關機構醞釀出更為專業、更適應社會需求的心理諮詢准入機制。

對於心理諮詢行業的未來,北京師範大學王建平教授表示,期待社會將根據心理專業的特點,針對大眾需求的不同層次來培養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等領域人才,形成金字塔形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呈現出既有分工,又有協同,可發揮各自優勢的美好未來。

·END·

陸林. 中國精神衛生學科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9(3):379-383.

壹心理《2019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人群洞察報告》

今日作者

疫情下的行业众生|心理咨询:危机中的曙光疫情下的行业众生|心理咨询:危机中的曙光

社會心理研究所

廣東省情調查中心社會心理研究所專注於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建設,開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團體的心理調查研究、心理應用服務、心理公益援助、EAP及相關心理培訓等工作,期待與你的交流合作。

疫情下的行业众生|心理咨询:危机中的曙光疫情下的行业众生|心理咨询:危机中的曙光
疫情下的行业众生|心理咨询:危机中的曙光疫情下的行业众生|心理咨询:危机中的曙光
疫情下的行业众生|心理咨询:危机中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