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和烏桓是什麼關係,為何他們選擇幫助袁氏,不惜與曹操為敵?

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在官渡之戰後的第二年,也即公元202年,袁紹病逝。由此,因為官渡之戰主力被擊潰,加上袁紹去世後,他的兒子之間互相爭鬥,這為曹操平定河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袁紹和烏桓是什麼關係,為何他們選擇幫助袁氏,不惜與曹操為敵?


建安十年(205年),袁譚被殺,袁尚與二兄袁熙逃亡到遼西烏桓。面對前來投奔的袁尚、袁熙,烏桓不僅接納了他們,還聯合他們和曹操為敵。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雖然曹操勢力更加強大,並且已經基本奪取了袁紹勢力的地盤,但是,烏桓卻選擇聯合袁紹勢力的殘餘力量。那麼,問題來了,袁紹和烏桓是什麼關係,為何他們選擇幫助袁氏,不惜與曹操為敵?

烏桓,亦作烏丸,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之一。烏桓在兩漢時先後兩次南遷,逐漸發展壯大,但受漢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干部落。不過,東漢末年,群雄豬卵中原,烏桓不僅擺脫了東漢王朝的節制,還趁機走向聯合,逐漸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建安初年,冀州牧袁紹與前將軍公孫瓚相持不下,遼西烏桓(亦稱烏丸)的首領蹋頓派使者來見袁紹,請求和親,接著派軍隊幫助袁紹攻打公孫瓚,最終袁紹得以成功消滅公孫瓚。


袁紹和烏桓是什麼關係,為何他們選擇幫助袁氏,不惜與曹操為敵?


值得注意的是,在東漢末年,烏桓之所以選擇幫助袁紹,而不是公孫瓚,是因為後者對於烏桓的態度,是主張不斷進攻的。因此,如果是公孫瓚擊敗袁紹的話,那麼烏桓就會成為他下一個進攻的目標。因此,主張對烏桓懷柔的袁紹,自然獲得了烏桓首領蹋頓的支持,這促使二者走向了聯合。

消滅公孫瓚後,袁紹成為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於是,袁紹假託朝廷名義,賜給蹋頓、難樓、蘇僕延、烏延等人單于稱號及印綬。除此之外,如同歷史上的秦晉之好,袁紹還與烏桓聯姻,袁紹將宗人的女兒嫁給烏桓首領為妻,從而鞏固了二者之間的聯盟。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這一聯盟的存在,促使官渡之戰後,烏桓依然支持袁氏,乃至於不惜和曹操為敵。


袁紹和烏桓是什麼關係,為何他們選擇幫助袁氏,不惜與曹操為敵?


另一方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烏桓首領蹋頓之所以選擇幫助袁氏,也是希望藉助於袁紹的殘餘勢力,以此壯大自己的力量,鞏固自己在烏桓的地位。並且,在筆者看來,烏桓和袁氏之間存在唇亡齒寒的關係,等到曹操徹底消滅袁氏的時候,烏桓自然不能獨善其身,也即其必然成為曹操下一個進攻目標。

建安十年(205年),袁熙部下焦觸、張南叛變,袁熙和袁尚等人逃到烏桓。值得注意的是,袁熙和袁尚不是孤身前來的,因為袁紹在冀州、幽州等州郡的威望,也即深得人心,所以有大量百姓也選擇跟隨袁熙、袁尚遷移到烏桓一帶。在此基礎上,遼西烏桓(亦稱烏丸)的首領蹋頓,自然獲得更多的人口,從而獲得整體實力上的壯大。


袁紹和烏桓是什麼關係,為何他們選擇幫助袁氏,不惜與曹操為敵?


不久之後,蹋頓以為袁尚收回故地為由,數次襲擊曹操勢力的邊境,劫走幽州百姓十萬戶。也即通過收留袁紹的兒子,烏桓獲得了進攻幽州等州郡的藉口,加上袁氏在這些地區還有比較大的影響力,這促使烏桓沒有遇到較大的抵抗。建安十年(205年),蹋頓率三郡烏桓出兵獷平,攻打攻鮮于輔。當然,烏桓+袁氏之間的合作,也引起了曹操的警惕,從而引發了曹操北征烏桓的行動。

最後,建安十二年(207年),為了徹底清除袁氏殘餘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這一北方邊境的心腹大患,曹操決定遠征烏桓。同年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天津市薊州區一帶)。“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直指烏桓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同年八月,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現,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在這場戰役中,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起到重要作用。在曹操的主力軍隊尚未到達白狼山戰場之前,臨時持麾的張遼就已經指揮先鋒部隊擊破了烏桓軍隊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而這,足以體現出張遼的勇猛,可謂完全不輸關羽、張飛、趙雲、呂布、馬超等人。


袁紹和烏桓是什麼關係,為何他們選擇幫助袁氏,不惜與曹操為敵?


此戰過後,烏桓的領地遭到摧毀,之後烏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乃至於告別了漢末三國的歷史大舞臺。張遼在白狼山之戰斬殺蹋頓後,袁尚又與袁熙帶著幾千親兵投奔遼東的公孫康。對此,公孫康和烏桓不同,其並不願意為了袁紹的後人和曹操為敵,於是將袁尚、袁熙兩人斬首,並且將兩人的首級送給了曹操。由此,曹操不僅成功擊敗了烏桓,也得以清除了袁氏的殘餘勢力,完成了戰前制定的目標。此外,在北征烏桓之後,曹操又將注意力放在荊州和江東上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