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袁紹不去做,袁紹:我又不是傻子

三國裡袁紹比曹操要厲害,為何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三個原因很可怕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剛剛開始的時候,以張讓、段硅為首的十常侍禍亂朝堂,最終殺害大將軍何進。導致了以袁紹、曹操為首的謀臣帶領家丁衝進皇宮誅殺宦官,慌亂之餘漢少帝和朝中百官遇到了前來救駕的西涼刺史董卓。原本董卓是何進招來誅殺宦官的,如今宦官已平,董卓卻賴在京城把持了朝政。

三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袁紹不去做,袁紹:我又不是傻子

董卓以權勢逼人,大宴群臣的時候提出要廢掉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眾大臣一時慌亂不敢應答,這時候袁紹站了出來提出反對,這是袁紹第一次正面為了維護皇帝而與董卓勢力的一次交鋒。

加上袁紹的祖上原本就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因為和董卓鬧翻,袁紹回到了河北開始招兵買馬壯大聲勢。後來的曹操也因此殺董卓失敗,而逃回老家陳留聚眾起事,兩個人打著為國除奸的名義開始大肆擴充自己的武裝。

三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袁紹不去做,袁紹:我又不是傻子

我們知道在呂布刺死董卓之後,李傕、郭汜劫持漢獻帝的時候,曹操的軍隊只有數萬之眾,地盤也僅僅只有豫州、兗州。而袁紹卻是一個已經坐擁冀州、幽州、幷州、青州四州,兵馬已經多達數十萬之巨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此時的袁紹沒有先於曹操一步“挾天子以令諸侯”呢?

其實,當時無論是是兵馬錢糧,還是人氣威望,袁紹都是要優於曹操的,那麼為什麼袁紹最終將這個“天賜良機”讓給了曹操呢?是因為袁紹傻嗎?其實不然,後代史學家們總結了三大原因,說明了袁紹當初為何沒有迎接漢獻帝。

三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袁紹不去做,袁紹:我又不是傻子

第一條:漢獻帝的名分

漢獻帝是董卓進京的時候,廢掉了當時的漢少帝劉辯之後才登上的帝位。而當初袁紹曾經公然反對董卓廢掉皇帝。也就是說袁紹當時是反對漢獻帝繼位的。

如今時過境遷,漢獻帝已經成為了大家公認的天子,要讓自己去迎接一個自己曾經極力反對的小皇帝,袁紹這張老臉確實有點掛不住呀。

袁紹也害怕漢獻帝記仇,因為作為一個九五之尊,誰會寬容一個當初極力反對自己的人呢?雖然漢獻帝劉協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傀儡,袁紹心裡也實在是沒底。

三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袁紹不去做,袁紹:我又不是傻子

第二條:內部謀士的對立

當時作為東漢末年最有實力的袁紹,坐擁冀州、幷州、青州、幽州,可以說是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這給袁紹帶來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壞處,那就是手下的謀臣分成了兩個對立的陣營。

一個是以冀州本土的名士集團,另一個是豫州明氏集團,雖然他們在基本的價值取向兩大陣營能夠取向一致。可是,一旦涉及到核心利益問題,矛盾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其實早在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昌之前,袁紹手下的冀州名士沮授就提議將漢獻帝接到鄴城,可以利用皇帝的名義來打壓各地諸侯。

不過,沮授的提議很快就遭到了郭圖等人的反對,郭圖說道,將一個沒有任何價值的皇帝弄到鄴城,到時候他為君,主公是臣,凡事都要向他請示,如果政見出現不和,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袁紹感覺兩方說的都有道理,猶猶豫豫不能決斷,因而就錯過了時機。

三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袁紹不去做,袁紹:我又不是傻子

第三條:袁紹的帝王夢

第三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當時的袁紹已經流露出了稱帝的種種現象,之所以不願意將漢獻帝迎接到鄴城,只是擔心請佛容易送佛難,到時候整不好再落下一個“弒君謀逆”的罪名可就得不償失了。

據史料《三國志》記載,那個時候的袁紹曾經秘密讓手下耿苞,到處散播所謂的“漢朝氣數已盡,袁氏應該順承天命稱帝”等等。不過,這種行為立刻遭到了全國各地士子們的聲討,而且就連袁紹手下的兩大陣營也都極力反對,袁紹一看勢頭不妙,就急忙將耿苞殺了滅口,從此閉口不談稱帝之事。

其實,袁紹之所以沒用迎接漢獻帝到鄴城,或許還有很多的原因,現在已經無可稽考。不過透過歷史上留下的點點軌跡,我們可以推斷出袁紹缺乏像曹操一樣殺伐決斷的勇氣,以至於袁紹在後來的官渡之戰中敗給曹操也是歷史優勝劣汰的歷史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