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東漢末年,袁紹

東漢末年,天下各路諸侯不再聽從漢室朝廷安排,開始各自為政。當時袁氏家族中的袁紹小有名氣,天下九州之內,單單袁紹一個人就割據了冀州、青州等四大州郡。可以說是別人還沒有準備好如何去打仗,他就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本。

袁紹是標準的世家子弟。高祖袁安以下,四世皆為三公,門生故吏眾多,"勢傾天下"。當朝還有叔父袁隗為太傅。袁紹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名士,"不應辟命",拒絕出仕。中常侍宦官趙忠等對此很有意見。叔父袁隗命其出山,毋為家禍,袁紹才應召進入了大將軍何進的幕府。這說明袁紹慫恿何進誅殺宦官,是其來有目的。


東漢末年,袁紹


總結起來說,袁紹為世家子,其家族四世三公,是東漢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袁紹本人是名士,在士林中有一定號召力;袁紹家族被董卓所殺,喚起了大家的同情。

無論在史書還是小說演義之中,袁紹是作為一個比較負面的人物出現的,曹魏名臣楊阜曾經這麼評價袁紹:

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失後事,今雖強,終不能成大業。

而范曄在《後漢書》中做出了史家的定評:

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

東漢末年,袁紹

紹姿弘雅,表亦長者。稱雄河外,擅強南夏。魚儷漢舳,雲屯冀馬。窺圖訊鼎,禋天類社。既雲天工,亦資人亮。矜強少成,坐談奚望。回皇冢嬖,身穨業喪。

袁紹常被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四世三公"的牛氣家世。於是在三國題材野史裡,袁紹失敗的故事,常被演繹成二世祖敗家的糟心故事,好幾個影視版本的"袁紹",也各個是敗家子的既視感。但在歷史上,袁紹雖說家族背景強大,卻也只是個早年喪父的"庶子",在這個論資排輩的大家族裡,不過是個邊緣人物,套他同族兄弟袁術的嘲諷說,簡直就是"吾家奴"。

這個比同時期的梟雄曹操,他的認知就落一個層次不止,落後一個版本不止,在曹操看來,取天下最為重要的是人才,當然是,根本上是人才身上所有的那種,精神和智慧,能量,那麼這就決定了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慘敗的結局。

你想想,既然是軍事力量重要,既然是土地重要,那就圍土地,是吧?加強軍事力量,那你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加強軍事力量去。

東漢末年,袁紹

那麼你就軍事力量,加強軍事力量,你的軍事力量能加強到多大,蔣介石加強到多大,他得人心了沒有?他得人才了沒有?沒有得人心,沒有得人才何以取天下。

可是曹操,他認為取天下最重要的是人才,那麼他就廣泛吸納人才,重用人才,用好人才,在人才問題上下功夫,這就下到了根本的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