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四百年,為何分西漢,東漢?

漢朝四百年,中間有一段時間是割裂的,那就是王莽建立了新,我們常常說篡漢,但畢竟新朝存在了17年,可以說人們還都是認可這個王朝的(西漢末普遍對漢朝失望),而到王莽身死時,身邊仍有3000儒術,我們可以感受一下那個改朝換代的歲月里人們對某王朝的支持並沒有那麼篤定。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東漢(25年—220年)

很顯然中間割裂了17年,也就是說漢朝的帝系斷了,如果沒有劉秀,就沒有了東漢。

漢朝四百年,為何分西漢,東漢?

歷史上的“漢”政權

那麼劉秀的繼位,從理論上和事實上來講大體與西漢沒有什麼關係。甚至,我們很多時候講,這就是兩個朝代。歷史上,我們分的很清楚,比如二十四史並沒有將兩個西漢、東漢混為一談,東漢班固將西漢的歷史編作《漢書》,如果同樣是一個朝代,東漢是不能這樣編史的,也是從《漢書》開始,中國有了斷代史,既然是斷代,西漢和東漢在歷史的描述上就應該是兩個部分(朝代)。南朝宋范曄將東漢的歷史編作《後漢書》,在歷史時期,通常用前漢、後漢來區分這倆個朝代,後來漢的名號又不斷增加了,比如劉備的蜀漢,匈奴人劉淵也建立了漢(後改稱趙,又稱前趙或漢趙)他們都自稱與漢高祖劉邦有血脈關係,於是國號都為漢。

除了有血緣關係之外。中國後面的歷史中也出現了很多漢,大致分為兩種:一漢水附近建立的政權,二自己姓劉,國號選擇漢。

後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知遠建立的政權。

北漢

。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崇建立政權。

南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隱、劉龑所建的政權。

玄漢。綠林軍“更始將軍”劉玄掌權執政,故稱“更始政權”。

赤眉漢。劉盆子所建的政權。

成漢。也稱成、後蜀;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十六國”之一,李雄建立的政權。

邢漢。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的政權。自稱漢王,年號天統。

侯漢。南北朝時,侯景篡奪南梁政權所建。改國號為“漢”,稱南梁漢帝。

朱漢。朱泚所建的政權,公元783年稱“秦”,公元784年改稱“漢”。

郝漢。金朝末年,郝定所建的農民政權,於公元1216年建立大漢政權,自稱皇帝。

陳漢。元朝末年由陳友諒在湖北、江西建立的一個王朝,後被明朝所滅。

有這麼多的漢,他們為了正統,以獲取政治優勢,或者認為自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所以國號大都直接稱“漢”。但是這對於歷史研究而言,就麻煩了,應該怎麼區分呢?一是統治者的姓氏,如陳漢、邢漢、侯漢、朱漢、郝漢。而那些劉姓存在較長時間的政權怎麼辦的?就根據定都的地理方位,如西漢(長安)、東漢(洛陽)、南漢(番禺也就是廣州)、北漢(太原)。劉知遠建立的後漢比東漢更後,取法西漢、東漢,更容易使二者作同一範疇考慮,而且作為最輝煌的大一統王朝,西漢、東漢在血脈上和政策上都更加相近,故而我們往往將西漢、東漢作為大一統的“漢”來考慮。在“漢唐”這樣的叫法上,我們會將西漢、東漢併成為一個偉大的時期,“大漢四百年江山”的說法通常使漢朝更加輝宏。

漢朝四百年,為何分西漢,東漢?

東漢

在新末群雄逐鹿的局面下,比劉秀身份更近的劉姓宗室有很多,最大的兩枝起義軍推選的皇帝均不是劉秀,可以說劉姓宗室有資格當皇帝的有很多,但怎麼排也排不到你劉秀。所以劉秀是劉邦的子孫不假,但遠祖劉發就已經是庶出了,經過兩百年的繁衍,其實也就是你姓劉而已,漢朝政權跟你劉秀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通常會講“東漢開國”,東漢你這個朝代完全是自己打出來的,與皇位的傳承沒有什麼關係,但畢竟是劉姓子孫,高祖血脈的旗號畢竟可以為打江山省不少的力氣,而且百姓也認劉姓這杆旗,劉秀開國仍稱“漢”也是時代的必然。

對於劉秀其人,毛主席的評價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可謂評價極高,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在毛主席眼裡還是略遜一籌的。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裡稱:“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而談到劉秀建國的艱辛時,稱“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劉秀雖說是宗室,但從小也是伺弄莊家的漢子,他的實力就也是比朱元璋強那麼一丟丟。

他的建國可以說是開啟了另一個朝代,不論是諡號為“光武”,還是其年號“建武”都表明了他建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漢朝四百年,為何分西漢,東漢?

另外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和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雖然名義上相近,民族相同,但畢竟是兩個朝代了,這一點上我們認識比較統一,但如果將歷史時期縮短,金朝滅亡20年之後,有一個類似努爾哈赤的人又建立了金政權呢?這是在中原王朝的概念裡。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也跟遼沒有什麼關係了吧(實際層面)。

漢朝四百年,為何分西漢,東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