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說:存世近200年,卻少有人提及的朝代——東漢,這是為何?

朝代說:存世近200年,卻少有人提及的朝代——東漢,這是為何?

西漢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不僅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的鬥爭極具傳奇色彩,還有歷史上極為有名的漢武帝劉徹,他所在的時期,國力強盛,疆域寬廣,威壓四海,更是開啟了絲綢之路,與西域、波斯等中、亞的國家都交流密切。

但是這篇文章介紹的並不是西漢,而是同屬漢朝的東漢。

朝代說:存世近200年,卻少有人提及的朝代——東漢,這是為何?

一聽到東漢是不是感覺有些陌生?似乎只是聽過“東漢”這個名稱,對其歷史並不是很瞭解。再一想,“東漢末年、分三國,戰火連天不休”,嗯?三國演義?也許只有與無人不知的三國相關聯的東漢末年,在人們的意識中才有一點印象吧。

為何同屬漢朝,西漢那麼有名,東漢卻少有人知呢?今天就給大家解開這個迷題

東漢的建立

朝代說:存世近200年,卻少有人提及的朝代——東漢,這是為何?

先說明一下西漢和東漢的關係:建立東漢的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是漢室皇室,這也是古人眼中的合法和正統。且建立東漢的劉秀延續國號“漢”,所以西漢和東漢統稱為漢朝。又劉秀將東漢的國都建於洛陽,而西漢的國都是長安,地理位置上兩者一東一西,所以為了區分二者,這才有了西漢和東漢的稱呼。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東漢的建立並不代表西漢的滅亡。西漢是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東漢則是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前者持續了210年,後者則是195,兩者果然都是漢朝,相差都不大。可以從時間上看出,東漢和西漢並沒有相連,那中間相差的17年哪去了呢?

西漢滅亡是因為王莽篡權,建立了新朝,稱建興帝。新朝僅僅存在了15年,然後就被劉玄所滅,建立了玄漢,稱漢更始帝。玄漢更離譜,僅僅持續了2年!接著就是漢世祖劉秀建立起來的東漢。

朝代說:存世近200年,卻少有人提及的朝代——東漢,這是為何?

這期間的故事說複雜也不復雜。西漢末年,王莽橫空出世,建立新朝,頒佈了一些政令,想要緩解不斷激化的社會矛盾,這也是西漢滅亡的原因。但是這些政令觸動了上層階級的利益,根本行不通,矛盾沒解決,反倒是更加激化了,結果就是天下大亂,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

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與其兄長想要恢復劉姓統治,就起事了。然後一步步消滅所有的強權,在公元36年,劉秀掃滅了最後一個割據勢力,結束了西漢結束後長達19年(公元25年劉秀便稱帝了)的混亂紛爭,走上了權力的最巔峰。

東漢的滅亡

東漢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我看來,就是沒有幾個真正有才能的皇帝。

那東漢就沒有雄心勃勃、英明神武的皇帝嗎?有,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漢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這是東漢的前三個皇帝,班超投筆從戎、收復西域就是在漢明帝時期,那是東漢最輝煌的時期。然後就不行了。

很悲哀,僅僅三個有才能的皇帝,這也是東漢持續195年的原因吧,畢竟家大業大。但是我接下來一說滅亡的大致過程你就知道,其實東漢在末期早就名存實亡了。

東漢滅亡的直接原因就是戚宦之爭。任用外戚的先河是漢章帝開始的,不過誰也沒想到,此舉竟然到了後來東漢的滅亡。

過程大致一樣,就是東漢皇帝換的很快(因為都很短命),導致強大的宦官、戚族不斷地相互爭鬥,死傷無數,期間更是導致國內階級矛盾不斷激化,最終爆發黃巾起義。

朝代說:存世近200年,卻少有人提及的朝代——東漢,這是為何?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朝廷在就被戚宦之爭搞得千瘡百孔,根本無力鎮壓。於是下令各郡募兵自備,這一舉措雖然成功鎮壓了黃巾起義,但卻使地方擁兵自重,實乃飲鴆止渴。

接著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國人物了。公元189年,西北軍董卓進京,外戚和宦官的勢力同歸於盡,董卓控制朝廷。然後董卓立威望,廢了原來的皇帝,立了漢獻帝。之後袁紹舉兵討伐董卓,董卓被王允和呂布合謀殺死,漢獻帝無處可依。建安元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丕篡權,改國號“漢”為“魏”。自此,東漢滅亡,開始進入紛亂不已的三國時代。

投筆從戎——班超

朝代說:存世近200年,卻少有人提及的朝代——東漢,這是為何?

投筆從戎這個成語大家肯定都知道,而它的出處就是東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班超。

班超為人志存高遠,雖然不修細節,但是內心孝敬恭謹,明察事理。班超曾因家境貧寒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工作,每天就是抄寫文件。某天,班超抄寫文件抄著抄著,覺得是煩悶,忍不住站了起來,丟下筆桿子:“每天都是抄寫抄寫,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謇那樣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怎麼能在抄寫文書這種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於是班超就扔下了筆桿子,投身軍營。隨著竇固出擊匈奴,班超出使西域,他帶著僅僅數十人在西域各國之間合縱連橫,共同對付匈奴。不僅保持了東漢社會的穩定,更是促進了中原和西域各地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在31年的時間裡,班超為西域的再次迴歸以及兩地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巨大貢獻。官職曾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

東漢傑出的思想、科學成就

蔡倫改進紙張製造技術

朝代說:存世近200年,卻少有人提及的朝代——東漢,這是為何?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有造紙術,但是造紙術的發明人是誰到現在也不知道,應該是眾多工匠合力創造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造紙術改良者是東漢的蔡倫。

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使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作為原材料進行紙張的製作。此項改良,使得造紙的原材料多樣、易得、取材方便,還提高了紙張的質量,更是降低了成本,便於大規模推廣。

從此,紙張代替了竹簡、縑帛,大大促進了思想文化、技術的傳播和推廣,蔡倫的功績是不可估量的,當時人們都稱為“蔡侯紙”。

張衡

張衡,東漢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文學家。張衡以高超的技藝製造了“地動儀”、“渾天儀”,他的天文學著作《靈憲》還有對月食的解釋,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解釋月食成因的人,被後人尊稱為“科聖”。

華佗

朝代說:存世近200年,卻少有人提及的朝代——東漢,這是為何?

“神醫華佗”“華佗在世”,想必這些詞語大家一定聽說過。三國中為關公刮骨療傷的就是華佗,他還是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利用自己所創麻沸散進行麻醉手術的外科醫生,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可惜,華佗死了,是在沒有傳承他的醫術的情況下死的,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巨大損失。

張仲景

“醫聖”張仲景,他的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的不朽,記載了大量的藥方,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是中醫後世學者必備的經典著作,直至今日。

為什麼東漢少有人提及?

前面的西漢,英明君主眾多,在諸多朝代中名列前茅,更有“秦皇漢武”的說法;後面的三國,雖然紛爭不斷,但一部《三國演義》卻是傳頌的人盡皆知。

東漢時期內雄才大略的君主很少,後面的皇帝是一個不如一個,且很多都是“未成年人”,還短命。

少有提及是因為東漢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功績值得傳揚千古,大部分時間都是內亂紛爭,爭家產有什麼好看的。後人的小說作家、文學家對東漢沒有特別好的點進行挖掘,所以大眾對於東漢確實沒什麼印象。

歡迎關注“午時三年”,發現不為人知的歷史,感受歷史的神秘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