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一個註定要敗亡的霸主,三大失決定了他的命運?

在漢末的群雄和各路軍閥中,袁紹是出身是比較好的,他的祖上連續四代人位至"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儘管家族"勢傾天下"(語出陳壽《三國志》),但袁紹的家族五代人,卻一直以公義、廉正、博愛、禮節下士聞名,在整個東漢朝廷享有美名。

袁紹:一個註定要敗亡的霸主,三大失決定了他的命運?

對於袁紹的家族,《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和註釋者裴松之,引用當時的同時代人的評價,說袁紹的家族是"為天下所歸"的名門望族,因此在漢末,即使是像權臣梁冀這樣的奸臣,也非常敬重袁紹的祖先和家族,應該說,這是袁紹起家的超級政治資本。

一說起袁紹集團的滅亡,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官渡之戰,認為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完蛋了,官渡這場決定中原氣運地的大戰之後,無數後來的史學家、軍事家都被曹操的絕地翻盤給折服,有人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是如何如何才得以取勝,也有人從袁紹這方面這分析他官渡之戰是如何打敗的。

而實際上,袁紹集團的滅亡絕不是一個官渡之戰就能導致的。袁紹手下名將雲集,一流謀士成群,精兵十萬,戰馬萬餘匹,天下諸侯無人可以匹敵。可以說,袁紹手裡握著的這把牌,是任何一個諸侯都沒法相比的。

袁紹:一個註定要敗亡的霸主,三大失決定了他的命運?

然而,就是這樣一把好牌,卻讓袁紹打得稀爛,造成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後人評議袁紹之敗有三點,不迎天子是一失這使袁紹陣營缺少了號召力,難以凝聚心懷大漢的人才,不早攻許都為二失,這給了曹操喘息之機,讓他有機會做大做強,官渡不用持久戰為三失,本來以袁紹的體量完全都可以慢慢耗死曹操,可他非要速戰,結果功敗垂成。

天子蒙塵,袁紹不迎

在董賊亂京,禍亂朝綱之後,個個紛紛起義,誓要擊殺董賊,而袁紹由於四世三公的身份所帶來的巨大聲望,讓他被推選為討董的十八路諸侯盟主。憑藉著這個政治身份,袁紹在河北開局就得了一個冀州大禮包。

袁紹:一個註定要敗亡的霸主,三大失決定了他的命運?

這可以說是運氣,也能說是袁家的實力。如果非要說袁紹是撿便宜的小夥,那麼可就大錯特錯,人家好歹也真刀真槍的幹了幾場架拿了幽、青、並三洲好吧。董賊被殺,天子蒙塵弘農,此時袁紹身邊也有謀士叫他迎天子,但是他拒絕了。

一是他正忙著與公孫瓚幹架,抽不開身。二是董賊,以及他的部下李傕、郭汜都曾挾天子,並沒有獲得什麼政治利益,最後還不是被當作漢賊,身死人滅。而曹操看中了這個機會在天子身上政治投機迎天子到了許昌,即便天子就在曹操身邊,可也沒見得呂布、劉璋、馬騰等一系列地方諸侯唯曹操馬首是瞻,所以天子不過是一個政治符號,有天子之名而無天子之實,一樣不會有人聽話。所以這一失計並不成立。

許都不早打,空留給曹操機會發展壯大

袁紹有著兩次強攻許都的機會,但是都是被他錯過了,第一次曹操親征呂布、袁術、張繡,而袁紹與公孫瓚正在掐架,鹿死誰手還不確定,袁紹也不可能冒險分出兵力去偷襲許昌,這一次實屬無奈。而第二次曹操又出兵去打劉備,許都再次空虛,袁紹的謀士田豐力勸他出兵許都,滅曹在此一舉。

袁紹:一個註定要敗亡的霸主,三大失決定了他的命運?

可袁紹以自己的孩子生病了,遂放棄了這次機會。不過憑藉袁紹的政治智慧來看,所謂幼子生病不過是一個藉口,他認為劉備兵不過數千,根本不夠曹操打,現在形式未明,且袁兵與公孫瓚大戰多年,士氣低落,貿然出兵,弊大於利。所以這種說法撐不住腳。

官渡之戰,不拖死曹操

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曹操奇襲烏巢糧倉之前,袁曹二人也已在官渡對持了一年左右,而且做好了周密部署,派劉備埋伏在許都南面,切斷曹操後路,派韓荀斷絕曹操糧道,命令袁軍堅壁清野,不與曹軍陣戰,最最噁心的是袁紹還築土山井欄,居高臨下向曹軍軍營放箭,讓曹軍士兵不得不時刻舉著盾牌,疲其軍心。這種方法早已讓曹軍岌岌可危,要不是許攸來獻計奇襲烏巢,曹操不久後也就敗光家底了。

袁紹:一個註定要敗亡的霸主,三大失決定了他的命運?

曹操所在中原腹地,此乃四戰之地,周圍軍閥個個不是好惹的人物。就在官渡之戰爆發時,袁紹能隨便聯繫一個曹操周邊的軍閥,許以利益,讓在曹操背後捅一刀,那麼曹操必敗無疑,但袁紹一個都沒去結交,很明顯他就是想在擊敗曹操後一個人獨吞掉他的地盤,而且他還時刻在陣前拿著繩子,準備生擒曹操,可惜天命在曹不在袁。

後世有人對此評價說:"

袁紹雖非曹公之敵,亦所謂一時之豪傑,橫大河之北,奄四州之土,南向而爭天下",曹操也自嘆說:"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


歷史紀聞:深淺度挖掘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